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架设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拥有四架可独立进行观测的口径为8.2米的反射式望远镜,它们也可以组合成一架甚大望远镜进行工作。该天文台还装备有许多架口径较小的望远镜以及用途各异的其他观测装置。本文精选欧洲南方天文台利用这些观测设备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如推断出银河系的年龄和查明银河系中心的结构等,并附有相关图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望远镜的功能结构和成像原理。指出常见的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式望远镜。并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介绍简易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美国东部时间6月11日,美国将“伽马射线大区域太空望远镜(GLAST)”送入太空。美国的“大型观测台”计划包括“四大天王”.即“哈勃”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和“斯必泽”红外太空望远镜。其中.“康普顿”因为出现陀螺仪故障,被迫在地面控制下于2000年脱离轨道坠入大海。  相似文献   

5.
6.
7.
为建立国防光学计量最高标准,研制光学函数标准望远望。方法采用放宽制造公差,合理确定波像差水平的原则和方法,解决高精度检测光学结构参数,准确计算和测量MTF及其不确定度评定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9.
《创新科技》2005,(6):57
据报道,德国ART+COM公司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其研究所的屋顶上安装了一架名为时间望远镜(Timescope)的仪器,通过该望远镜人们可以对古老的柏林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由梯形电离室加上位置灵敏半导体探测器构成的望远镜的制造工艺、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测试。探测器作为核反应测量的工具,在核物理实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套探测器望远镜是由测量能损ΔE的气体电离室,加上测量剩余能量E的位置灵敏半导体探测器构成的。它充分发挥了气体电离室和位置灵敏半导体探测器各自的优点,在102.00 ̄109.50MeV^19F+^51V耗散反应激发函数的研究中,其优良性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一种心理物理买验方法,评价目视光学系统象质,运用变对比用心理物理实验方法测试空间频率.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09,(9):25-25
24块造价昂贵的六边形反射镜,像被“上帝之手”操控,任意变幻镜面形状;每块对角径1.1米、厚25毫米的镜面,竞也能神奇地凹凸变形。这是世界上最强大光谱巡天望远镜的核心组件,采用的是中国人开创、全球独一无二的镜面自动拼接兼具变形高难度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推导出了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测量望远镜和读数显微镜中经常出现的视差,并给出了简单易行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庞之浩 《科技潮》1998,(8):45-46
美国航宇局(NASA)今年2月10日公布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新拍摄到的星体爆发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超新星1987A释放出来的高速中微子与环绕超新星的巨大气尘环相互作用时的壮观场景。这一结果对加深了解恒星的形成、演化和衰亡过程及超新星的外围结构意义重大。此举也再次显示了空间望远镜的神通。人类早已认识到,地球大气层阻挡了来自天体的绝大部分辐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无线电波段能够通过它。因此在地面上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望远镜机架控制系统的特异性,分析了影响控制系统性能的非线性干扰.比较了两种鲁棒控制理论,指出H∞控制更适用于望远镜的机架伺服系统.基于H∞控制理论,将非线性摩擦转矩处理为标称系统的输出端乘法摄动,把克服非线性摩擦转矩的影响转化为提高系统对模型摄动的鲁棒性;同时也考虑了系统对风扰力矩的抑制能力.通过MATLAB编程得到了一个H∞速度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相比传统的PID控制有更高的鲁棒性及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跟踪与校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与德国科隆大学合作,拟将目前放置在海拔3135m的瑞士阿尔卑斯山上Gornergrat的KOSMA亚毫米波望远镜(口径3m),直接移址安装到亚毫米波观测条件更好的海拔4300m的中国西藏羊八井。在此期间同时开展相关科学目标预研究,并在望远镜安装调试后进行试观测运行。该项目若成功进行并顺利完成,中国将首次成为拥有中小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并以此进行常规天文观测的少数国家之一。建成后的羊八井亚毫米波天文台也将成为北半球运行中的海拔最高的亚毫米波天文台,在世界上仅次于北智利的Atacama亚毫米波台址高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06,(5):82-83
埋藏在南极冰层下的中微子观测网,其规模是日本神冈探测器的2万倍。 为了观测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美、欧、日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联合进行一项取名为“IceCube”的国际科研项目,试图解开宇宙高能中微子的谜团。2006年1月末,已经开始进行观测。本文将介绍这个埋藏在南极一两千米冰层下的中微子观测网.它是由4800个光检波器组成的巨大而独特的天文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