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主要研究如何把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uh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在流量工程中应用的技术应用于全光网络中,从而实现对光交叉连接设备(OXC)进行控制。MPLS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在解决IP网络流量工程方面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应用于对OXC的控制,从而可以在全光网络中实现实时自动的光通道分配,而且可以对由OXC和标记交换路由器(LSR)组成的网络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最后还讨论了在营运网络中实现此技术时在结构设计上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MPLS网络建设中某些路由器不能升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LINUX操作系统下以软件实现部分的标记边缘路由器(LER)功能,配合这些路由器实现MPLS功能。该软件实现了对标签的各种操作,解决了标签的定义、FEC的分类、标签的绑定、标签的交换和转发、标签堆栈的操作等工作。标签分发协议LDP控制交换路由器之间交换标签与FEC绑定信息,协调LSR之间的工作,软件中对LDP相关功能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集成Intserv Diffserv 和MPLS改善IP Qo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 Intserv,Diffserv和 MPLS集成模型的功能及服务类型之间的映射。在边缘网络使用 RSVP,在核心网络使用 CR- LDP作信令协议进行资源预留或建立交换路径 ,对核心网络中的标记边缘路由器 LER和标记交换路由器 LS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设计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MPLS是下一代多用户、多服务的Internet骨干网络的一种路由交换技术基础,而流量工程是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供QoS保障的关键.该文基于网络仿真工具OPNET,以吞吐量和链路利用率为性能指标对MPLS网络中采用流量工程情况下的QoS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IP网络QoS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 (MPLS)技术和区分服务 (DiffServ) /资源预留协议 (RSVP)结合模型的IP网络服务质量(QoS)实现技术。首先根据带宽代理 (BB)模型给出一种简化的QoS体系结构,然后着重讨论该结构中的 4个主要模块:RSVP模块、DiffServ模块、MPLS模块和BB控制模块。在ns-2. 26上的仿真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改善了丢包率和时延这二个QoS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因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将扩展用于未来移动网络的无线接入子网,于是提出将MPLS和移动IP微移动技术结合。首先分析了MPLS和微移动IP协议相结合研究的动机和两者结合的特点,然后对现已提出的6种典型的基于MPLS的IP微移动性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这几种方案的性能参数进行比较,指出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两者结合方案中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ATM上实现MPLS流合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中,ATM-LSR的VC合并机制能把多个IP流映射到同一个VC标签上进行转发,增强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对已提出的一些ATM网络VC合并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些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需要额外的缓存、协议开销及时延,导致不能保证业务的QoS需求等,最后对ATM信元头负载类型域的两们进行重编码,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持MPLS VC合并的调度方法,使得信元既可以交错,又能唯一区分,其主要特点为:实现简单;不需要额外的缓存和协议开锁;能保证基于流的QoS,但是,它使用了近似GPS的循环调度机制,在负载较低时带宽利用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是当前网络技术的一个热点,该技术将第三层路由与第二层交换相结合,兼有两者的长处,是未来宽带IP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讨论了实现MPLS的关键技术。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中,实现了包括标记转发、标记分发协议和标记管理模块等在内的MPLS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MPLS IP VPN技术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工作在MPLS机制下的IP VPN的一个网络组成模型,同时描述了这个组成方案中的各个设备及其功能,分析了MPLS IP VPN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NS的MPLS网络仿真器(MNS),MNS支持标签交换、LDP、CR-LDP.它允许研究人员对LSP的建立和终结进行仿真。为了表示MPLS仿真器性能,对MPLS标准中定义的基本MPLS功能进行了仿真,比如标签分配计划、流聚合和ER-LSP。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如何将多协议标签(GMPLS)与光突发交换"*+)#高效地结合及协调地工作!使GMPLS为*+)网 络控制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给出了基于GMPLS的*+)网络结构模型!讨论了GMPLS-Based OBS网络 中动态信道共享策略,并阐述了控制信息与数据传输机制和GMPLS-Based OBS网络节点功能结构。针对性地讨 论了GMPLS在路由、信令、链路管理协议上进行增强和扩展等问题。通过仿真对DS-OBS,GMPLS-based DS-OBS 和GMPLS-TE based ds-OBS等3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如何将多协议标签(GMPLS)与光突发交换(OBS)高效地结合及协调地工作,使GMPLS为OBS网络控制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给出了基于GMPLS的OBS网络结构模型,讨论了GMPLS-Based OBS网络中动态信道共享策略,并阐述了控制信息与数据传输机制和GMPLS-Based OBS网络节点功能结构。针对性地讨论了GMPLS在路由、信令、链路管理协议上进行增强和扩展等问题。通过仿真对DS-OBS,GMPLS-based DS-OBS和GMPLS-TE based DS-OBS等3种网络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GMPLS控制面技术在OBS网络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OBS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种潜在支持QoS控制的VC合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MPLS信令协议、IP路由信息映射成ATM标记的方法、可实施VC合并ATMLSR的体系结构,阐述了输出缓冲体系结构模型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对输出缓冲体系结构模型中执行VC合并功能的输出缓冲模块(OBM)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对于最实际的目的而言,在信元级,由VC合并带来的对附加缓存容量的要求并非很大;在包一级,VC合并获得了比非VC合并更大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部分VC合并能够对QoS控制提供很强的潜在支持·  相似文献   

14.
DS-TE网络中自适应抢占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S-TE网络中,抢占为高优先级业务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尤其是当网络过载或者网络节点、链路发生故障时更加有效,为此提出了自适应抢占算法.该算法是通过增强链路上节点LSR对LSP的资源控制能力,来适应新LSP的带宽需求.为了避免对参数的设置,本文将自适应抢占算法区分为自适应最小中断抢占算法(A-minconn)和自适应最小优先级抢占算法(A-minpri).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抢占算法在抢占带宽、抢占优先级、抢占数目方面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在网络生存性要求的同时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一种区分服务路径保护算法。在基于GMPLS(Generalized Mu lti-Protocol Label Sw itch ing)的DWDM(Dense W avelength D ivision Mu ltip lexing)网络中,当网络节点不具备波长变换能力且只配备有限对光收发器时,该算法针对网络中的高可靠性业务、中等可靠性业务及可抢占式业务对可靠性的不同要求,为其选择不同的保护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在3种类型业务等概率出现的情况下,可抢占式业务的平均阻塞率增加幅度最小,使带宽碎片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了50%;高可靠性业务的共享程度比,随着连接请求的增加而降低;当网络达到动态平衡时,网络中各链路的总保护通路带宽与总工作通路带宽之比,在0.8~1之间;可抢占式业务所占带宽中属于保护通路的带宽与可抢占式业务所占带宽之比,随着网络负载的增大而增加缓慢。因此该算法在保证业务服务质量要求的同时达到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衡网络负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魏威  曾庆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9):1559-1562,1568
研究了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协议技术的控制平面模型和系统结构。基于一个典型的IP/WDM骨干网拓扑,模拟了与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协议相关的控制平面性能。结果表明,ASON控制平面技术能够满足光路动态实时建立的网络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这项新兴技术,因其相对IP分组技术具有更高的质量保证和流量工程控制特性,在下一代网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流量工程MPLS-TE(Traffic Engineering,TE)中,信令协议用以提高MPLS中流量工程的性能。该文对MPLS-TE中常用的信令协议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和基于路由受限标签分发协议(Constraint-Routing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CR-LDP),从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LSP)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松散模式下协议独立的组播协议(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PIM-SM)对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中有关核心树组播标签分发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PIM-SM允许SPT和RPT两种组播树同时存在,亦存在(*,G)/(S,G)共存问题,因此在MPLS的标签分发中就不能以通常的单播方式进行,文中提出的上游隐性标签分发和下游按需标签分发方法可以解决存在共存问题时如何进行MPLS标签分发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MPLS和移动IP相结合支持DiffServ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移动IP网络中如何引入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区分服务(DiffServ)技术,提出一种基于MPLS的层次移动IP网络中支持DiffServ的体系结构,讨论了其节点功能模型和关键协议后,阐述了移动节点的注册过程、LSP的建立、数据分组的转发及其在域间和域内切换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