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2014年是学术丑闻频发的一年。有人一次性被撤回60篇文章,有出版社一次性撤回120篇论文,有人甚至胆大妄为伪造同行评议。本文作者亚当·马克斯(Adam Marcus)和伊凡·欧文(Ivan Oransky)是撤稿监察会(Retraction Watch)的共同创始人。下面是他们盘点的2014年十大论文撤稿事件。1.提起2014年学界丑闻,就不得不提到《自然》杂志撤稿的两篇关于STAP干细胞的文章。学界发现该论文存在诸多问题,而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也无法重复实验结果。《自然》杂志拒绝承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2013,(Z1):498
近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第三届"受关注论文"评选揭晓,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的2篇评述文章和2篇研究论文入选.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蔡青云教授研究小组在2010年第4-5期发表了题为"Areview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论文发表60周年,国际著名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召开了一系列网络研讨会,包括在与DNA结构发现的科学家对话的同时,邀请了许多著名遗传学家讲述其后取得的一些重要科学进展。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三篇描述DNA结构的论文:一篇是剑桥大学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相似文献   

4.
由于评价研究成果片面地注重论文发表的数量,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个人论文发表篇数急剧增长的假象。其手法有三种:一篇论文许多人署名,将长文章化整为本,以及一稿多投。要制止这种倾向只有依靠敏锐的同行评议。  相似文献   

5.
<正>自1954年成立以来,欧洲核子中心(CERN)已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值此CERN成立60周年纪念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其曾经取得的一些重大科学进步。1949年12月9日,欧洲核子中心临时委员会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科学发展还不是世界领先级的,当时少数有远见的科学家有了一个构想,准备效仿一些国际组织的做法,建立一个欧洲的原子物理实验室。这样一个实验室不仅能够将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初.诺贝尔奖得主K·穆利斯(KaryMullis)首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以来.PCR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微量特殊DNA序列的方法,在DNA分析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重视。在过去5年中,PCR技术令人信服地渗透到美国刑事司法体系的棘手领域如法医中的人的鉴定,血缘关系测试等。DNA分型方法首次为法庭提供证据是在1988年。从那以后,该技术在150多次法庭审判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至少有13个签约实验室为美国刑事案件进行DNA实验。PCR方法用于法医鉴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简化商品化检测,又是对普遍使用的限制性长度多…  相似文献   

7.
美国缅因州的巴尔—哈波尔镇可称之为世界实验老鼠培育中心。这里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杰克逊老鼠研究和培育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各种遗传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培育和繁殖着1700多种老鼠。仅1993年就从这里向世界32个国家输送了150万只实验老鼠。该实验室就象一座大型工厂,它占地38公顷,在36座大楼内,有13座专门用于培育老鼠,里面喂养着65万只老鼠。600多名专家、研究人员和职工整天为饲养这些小动物忙碌着。实验老鼠每天需饲料2吨,笼内的铺垫物(术屑、稻草)每天约需1350公斤。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2013,58(5-6):498-498
近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第三届“受关注论文”评选揭晓, 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年的2篇评述文章和2篇研究论文入选.  相似文献   

9.
睡眠之谜     
<正>为了每天拥有多一点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宁愿晚上少睡几个小时,这样行吗?新技术能让我们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实现每天少睡几个小时的梦想吗?我们每天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都用于睡眠,如果被剥夺了太多的睡眠时间,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种种  相似文献   

10.
让金属按照人的意愿随心所欲地改变形状,历来是人们的梦想。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那根伸缩自如的金箍棒,或许寄托了古人对金属的某种期望。 为了改变金属的形状,从青铜器时代起,人们就用加热、锤击等方法想让金属听使唤。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种能记住自己本来面目的合金终于应运而生了。 1963年,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在一次实验中,需用镍钛合金丝。他们把原为圆圈状的镍钛合金丝拉直  相似文献   

11.
激光技术已被用于精确检验自然界的某些基本规律,如利用激光干涉仪准确证实了空间的各向同性。1985年,H.Rinneberg等应用一对可调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一束被引入屏蔽真空室内的稀薄原子,其中一个激光器发射频率相当于把电子激发到较高的中间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另一束激光提供的能量将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到主量子数n=290的高能级。这是实验室中目前所获得的最大原子,也是一系列n不断增大的高激发态原子的最佳实验结果。基于高能实验和理论等,1984年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12.
<正>1977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22卷第3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2015年,因为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度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工作已完成。国际论文数据取自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02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534种。  相似文献   

14.
《科学》2005,57(2):59-61
2003年度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工作已完成。国际论文数据取自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03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576种。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5月2日,来自河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以下简写为"NBT")期刊上发表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 riumgregoryi Argonaute"的论文(以下简写为"NBT论文")[1].该论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即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 riumgregoryi)的Argonaute(以下简写为"NgAgo")来实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参与这一研究的是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副教授团队.  相似文献   

16.
<正>让我们认识一下基于人类细胞的生物模型,它比动物模型更好、更快、更便宜,也更符合伦理规范。动物实验运用极为广泛,但大量实验结果价值不高,也不能用于人类。即使在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种类中开展实验,也不会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举例来说,在大鼠和小鼠中进行的肿瘤实验,其结果相似者也不过是一半多一些。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12月,我们向世界介绍AlphaFold2及其在预测蛋白质结构方面的超凡能力。当时,评估者认为这是解决困扰科学界50年的重大问题——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最佳工具。2021年7月,我们在《自然》(Nature)刊载了两篇论文,发布了AlphaFold的开源代码,解释这个高度创新的体系是怎么来的;同时,我们还分享包括人体中存在的每一种蛋白质以及常用于科学研究的20种生物体的蛋白质的高质量预测。  相似文献   

18.
张克从 《科学通报》1994,39(18):1679-1679
早在本世纪60年代末,人们就提出了激光自倍频晶体的设想.1979年Dmitriev等人首次研制成功激光自倍频Nd:LN晶体,并在实验室内观察到激光自倍频现象.1981年Dorozhkin等人发表了NYAB晶体从1.32μm到0.66μm激光自倍频效应.1990年Chou等人首次简要地报道了第三个激光自倍频Cr:KTP晶体研究的信息,在此以前,我们实验室已开始了对Cr:KTP晶体生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1964,9(9):826-826
<正> 已发现的碳化硅新多型体数目不断增加,最近已达七十种。取得晶体结构数据的达二十八种,其中属于三方类型的十七种结构中有七种属于(33……32)结构系列,四种属于(33……34)结构系列。 105R是我们最近发现的32种新多型体的一种。空间羣为R3m,六方晶胞点阵常数(据A.Taylar&R.M.Jones的SiC基本类型6H点阵常数精确测定值推算的结果): a=3.0806c=264.54,z=105。 我们曾从三个实验室升华法生长的单晶体中发现了这一多型体。它们均与基本类型6H连生,其中一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日,美国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Science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实验中发现了激光点燃核燃料的迹象,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比燃料(用于引发核聚变反应)吸收的能量多,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约是以前记录的10倍。核聚变是1930年代发现的核反应现象。两个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发生反应,在合成一个质量更大的新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