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结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概括地论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联系社会主义公有制,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完整准确的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谈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既不现实又不可能,亦有违邓小平同志的本意。  相似文献   

2.
结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概括地论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联系社会主义公有制,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完整准确的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谈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既不现实又不可能,亦有违邓小平同志的本意。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的多种形式,同时还由于除公有制外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的其他所有制形式,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就成为必然的了。这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也不是对社会公平的一中否定。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非新民主义社会的简单复旧,两者既有历史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更有质的区别,就其联系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是新民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其区别来说,主要是:两者的社会性质不同;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大为不同;两者的实践过程不同。  相似文献   

5.
要把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就要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进行再认识。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公有制的地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是一种特殊的所有制形式,它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向发达公有制社会过渡,具有重要的作用。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混合所有制的概念、存因、特点、性质、作用、发展阶段及各国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该文依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形成发展的自然历史和自身逻辑结构,概述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几代马克思评论经典作家的理论创见及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践。  相似文献   

8.
郭桂芝 《菏泽师专学报》1998,20(3):73-74,100
准确把握公有制的含义,探讨贩多种实现形式,正确认识诉主体地位及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需要,是大力发展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公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各种不和谐因素,归根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公平就是实现资源或利益的平等分配,尤其是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同时,社会公正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反映了和谐社会中构建公正思想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0.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提出补救运作以来,困扰我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公有制企业面临的困境。穷期原因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单一性与市场经济多样性发展不相适应。该文探讨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历史轨迹和国情及其现实依据,论证了选择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基本原则,概述了当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却是它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中共十六大报告,为深化这一认识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应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三个方面,去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分析,给出了社会主义的定义:社会主义,是具有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更高生产力的,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没有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文章还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质的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正之心”制度化,唤醒人的道德内省意识,能够在对于公民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中培育公民的“公正之心”,促进社会达成正义共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层面分析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应由经济道德原则来规范,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基本内容——互利原则、公正原则、诚信原则、节制原则。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其中分配公正又是公平正义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分配公正必须通过法律引导、规范、调控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存在的必然性出发,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特殊性和优越性,进一步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是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各民族之间和各地区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公有制理论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公有制没有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包括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拒绝私有化;第二个含义,社会主义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反对单一公有制。三、在有关公有制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混合所有经济中也有公有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公有制的内容和质量;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不等于发展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分析评判的基础上,民主社会主义提出了自由、公正和互助的社会观。主张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多元化方针和逐步改良,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观不可避免带有某些缺陷,同时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理想追求.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理所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原则和价值目标的统一,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及其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因此,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之一。共同富裕不是均富,也不是同等程度的富裕,它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