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省前一轮退耕还林从1999年率先在全国开始试点,截至2006年底全省完成退耕地造林66.89万hm2。为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国耕地不少于1.125亿hm2,2007年国家对退耕还林政策作了调整,2007年~2013年暂停退耕地还林计划任务安排,要求各省摸清耕地底数后,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治理25°以上坡耕地。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重新启动。作者参与全省退耕还林检查验收经历10余年、2015年参与完成了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质量督察、2017年3月参与完成了"甘肃省林业厅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察",作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提出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防止和减少三峡库区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对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威胁,探求坡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途径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不同耕作模式对坡耕地水、土、肥流失的影响很大,针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不同的耕作模式与坡耕地水土流失关系,详细分析了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的特点与各自的适宜性,综述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坡耕地水、土、肥流失的研究方法,并对坡耕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型牧草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贵州喀斯特山区坡耕地不同立地条件对牧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水土保持性能的要求,对搜集和引进的27份牧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模糊评分法对不同牧草进行了综合评分,筛选出了百喜草、皇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球茎草芦、苇状羊茅、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百脉根等适宜于贵州喀斯特山区坡耕地种植和养畜利用的优良水土保持型牧草,为贵州喀斯特山区退耕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科学的草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概述牡丹江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现状,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该区水土流失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退耕县坡耕地的数量、质量调查,指出实现坡耕地退耕的措施?提出在各生态类型区的自然条件下适宜种植的树种、草种和提高植被成活率的途径,分析坡耕地生态退耕后植被建设将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西汉水流域坡耕地侵蚀特征,为流域泥沙管理提供依据,采用137Cs土壤侵蚀核素示踪技术,按野外采样、核素检测、模型计算3步开展研究。结果表明:6块坡耕地剖面的137Cs比活度在某一深度范围内呈较均匀分布,在坡面中上部,137Cs均匀分布的范围与耕层深度接近;6块坡耕地的平均侵蚀模数为2 643~6 419 t/(km2.a),其中1块为强度侵蚀、5块为中度侵蚀;沿坡面自上而下,侵蚀强度从大到小递减;影响坡耕地侵蚀的主要因素是坡度和耕作强度,通常坡度越大,侵蚀模数越大,而耕作强度越小甚至退耕还林,侵蚀模数越小。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长防林工程区约有2 万hm2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也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近10 年的探索,根据混农造林的时空结构,研究推广了几种适合于工程区发展的混农造林模式。混农造林以其投入低、效益高、见效快,已经成为长防林工程区25°以下坡耕地改造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种马铃薯、糜子与对照(裸地)3种处理研究了山西省土石山区不同作物种植方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o的坡耕地上种植马铃薯的水土保持效果相对较好,能够减少地表径流量68%~83%,减少土壤侵蚀量55%~94%,糜子次之。建议在山区坡耕地大力种植马铃薯等农作物,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兼得。  相似文献   

9.
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白革龙小流域土壤理化监测成果,对坡改梯前后及耕作后土壤理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坡改梯治理工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技咨询导报》2008,(17):93-93
耕作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坡耕地水土流失效益下降,本文总结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分析了其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退耕还林(草)背景下黄土高原不同坡度退耕地的固碳效应及存在的差异,根据不同坡度碳储量的变化优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方法】基于2000—2020年黄土高原固碳数据和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黄土高原固碳量的时空变化,以及不同坡度退耕地的碳汇效应。【结果】2000—2020年黄土高原固碳量前期增幅较大,后期增幅较平缓,固碳量变化与森林覆盖面的走向基本一致,呈现南高北低的现象;2000—2015年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耕地显著减少,林、草地覆盖率增长至56.42%,且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固碳量呈增加态势,林地单位面积上固碳量最多;此外,坡度15°~25°林地单位面积上固碳量最大,约716.93 g/m2,8°~15°草地的单位面积固碳量最大,约748.65 g/m2。【结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碳汇效应,不同坡度林、草地的固碳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缓坡度地带草地固碳能力最强,中高坡度地带林地固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Land degradation is one of the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bat land degradation, a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was introduced since 2000 to reduce soil erosion by converting slope-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ry and pasture.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systematic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on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to convert slope fields into forest or pas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mbat soil erosion. However, a subsidy that is higher than profit of land use activity of slope fields before their conversion into forest and pasture is needed to encourage farmers to join the conservation program. A policy measure to encourage and assist farmers to develop sedentary livestock by using crops produced from fields as well as fodder and forage grass from the converted slope fields might contribute to combat soil erosion. Increase in off-farm job opportunities may encourage households to reduce cultivation in slope fields. That implies a policy measure to encourage rural urbanization might contribute to combat soil erosion.  相似文献   

13.
以中方县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区位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土壤肥力、坡度、地貌类型、灌溉能力和连片性等指标,建立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MapGIS 6.7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适宜性综合指数.再通过TOPSIS法对中方县耕地的综合质量进行排序,最终得出基本农田布局图.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张慧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4):49-50,5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统称,维持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徐州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从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角度提出维持和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采用VOSviewer、CiteSpace 5.1 R8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以及流域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数据支撑4个方面指出未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将制度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变量。同时以与农民关系最为紧密的农地制度为切入点,应用制度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增收关系。论证农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对农民增收起关键性作用,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农地制度,在延续其生命周期的同时,增强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政策性地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退耕还林”为例,选择了一组解释变量,运用“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采用未加权模型、面积加权模型和农户收入加权模型,通过3种模型的运行结果,在农户尺度上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中土地产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模型运行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水平、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都对农户退耕决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退耕还林”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中,不同的土地产权要素及其内容对农户退耕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直接影响土地收益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对于退耕有重要影响,同时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管制也有显影响;影响农户退耕决策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把研究区域内的3个乡镇的农户退耕决策划分为3种类型:土地资源配置型、利益诱制型和权利诱制型.最后,结合分析结论,就如何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中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促进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建议:完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提高农户土地产权意识和适当运用政府规制等。  相似文献   

18.
苦竹 牛鞭草退耕种植模式经过5年的经营,植被组成和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种植初期的苦竹 牛鞭草复层种植模式,因模式本身和农户经营利用的意愿不同的原因而逐渐过渡到第5年时的纯牛鞭草地或纯苦竹林,同时植被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产生了质的不同.纯苦竹林的经营林地因苦竹采伐的原因留下一定面积分布和厚度的枯落物,这对退耕地保持水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退耕种植的要求,过渡后的纯牛鞭草地因周期性地出现地表裸露,水保效能偏低,需要整治和改进;同时苦竹 牛鞭草镶嵌种植的配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植被逆行演替的分析有助干当今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建设。凉山州暗针叶林分布较广,是西南林区的最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杜鹃-冷杉林逆行演替以林下杜鹃为主的下木层替代乔木层为特点,逐渐向杜鹃灌丛、高山草甸,甚至流石滩逆行演替;箭竹-云杉林或箭竹-冷杉林逆行演替表现为迅速被箭竹或悬钩子、蔷薇等灌丛占据,进而被柳叶菜(Epiobium.sp)替代。因此,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可详细调查原生植物群落,人为引入接近该地气候演替顶极的种源或种苗,并在改造地内密植,逐惭形成都闭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20.
农田林网具有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农田林网吸收有害气体、滞尘、灭菌,减弱噪声方面进行了监测,以说明一定区域内农田林网的环境效益与功能。结果证明,农田林网的环境效益显著,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