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中国"域外汉籍"定义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有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就是"域外汉籍研究".但"域外汉籍"的含义有些复杂,其外延有些含混不清.所谓"域外汉籍研究"可以易称为"东亚汉文学研究",这样更具世界文学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为研究个案,探讨了早期域外纪游作品中“新名词”不新这一文学现象。分析了“新名词”背后隐藏着旧意境的原因之所在。认为早期域外纪游作品中的新词语,一方面见证着先行者的勇气和他们在“中学为体”与“西学为用”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点的努力,另一方面又显露出由于无法摆脱强大文化惯习的牵绊而存在的思想局限。通过对黄遵宪《日本杂事诗》中“新名词”不新这一个案的研究,不但可以看到中国走向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何其艰难,同时,也可以看出域外行旅对作者思想、创作以及文学变革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批评试图超越“西方作为主体,东方作为他者”的思雏框架,期望摆脱“西方影响和决定东方”的单向的东西文化交流模式。由此观照中国译者在汉籍英译中的异文化表述,剖析其可行性,进而佐证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资格,以利于中国译者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1909年《域外小说集》的出版是周氏兄弟在晚清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在《域外小说集》中,周氏兄弟审慎地选择了代表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世纪之交文艺思潮的小说作品,来践行以文艺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目标。《域外小说集》能够在1909年出版,与周氏兄弟之前较长一段时间里在翻译领域的摸索和准备是分不开的。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3—1906年是裹挟在晚清译介潮流中的摸索阶段。在晚清译界登场以后,周氏兄弟大致选择了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进行翻译。1906—1908年是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的酝酿阶段。在合作翻译《红星佚史》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文以移情”的翻译理念。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此时他们开始关注俄国文学。周氏兄弟最早关注并认真译介的弱小民族文学是匈牙利文学。  相似文献   

5.
康勇 《科技信息》2013,(16):180-180
汉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本文结合深度翻译理论来探讨汉籍外译法,深度翻译能给予汉籍外译研究以新的启示,对于拓宽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伴随着域外行旅的拓展出现了经久不衰的域外游记写作热潮。晚清域外游记的勃兴主要是由于官方的推动和政治需要所致,民国之后域外游记的大量出现则与留学热的涌动和现代交通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然而与游记写作的繁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游记研究的严重滞后,蕴含着丰富文学、文化信息的域外游记,拥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言说。  相似文献   

7.
藏籍中的“rDza-rgyal”与汉籍中的“弱水国”是一物异名,曾因繁衍生息在朵康地区的澜沧江流域而被称为“咋杰国”或“弱水国”,与《格萨尔》中的“岭国”,以及隋唐时期的“东女国”具有异常密切的血缘关系,且与中原隋唐王朝保持友好关系;通过对“咋杰国”(弱水国)的研究,可窥见一些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很有些臭汗气”的文学《文学和出汗》(收入《而已集》)是鲁迅先生批判人性论的最早文章之一,它正式揭开了三十年代文艺战线上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对梁实秋之流宣扬的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战斗的序幕。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听说,例如英国,那小说,先前是大抵写给太太小姐们看的,其中自然是香汗多,到十九世纪后半,受了俄国文学的影响,就很有些臭汗气了。”这里,英国“很有些臭汗气”  相似文献   

9.
域外汉籍"燕行录"大多用汉语完成,其共时语料的性质不容忽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本土史料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反映当时汉语的真实状态,是研究明清时期语言的巨大宝藏。辽东地区一直都是使行线路的重要地区,因此燕行文献中也保存有很多关于东北方言的诸多信息,成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东北语言的使用及语言特征的宝贵材料。本文将这些燕行文献的作者、成书、内容及收录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考述,以期为东北方言历时语言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世界证券市场的中心,出于规制与其相关的跨国证券行为,保护美国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其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序与公平,将本国经济法的域外适用从反托拉斯法扩大到证券法领域,由此产生了倍受争议和质疑的证券法域外适用问题。本文以美国的法律与实践为例进行探讨。在司法实践中美国在“领域管辖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了“效果标准”和“行为标准”,作为扩张其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基础,也奠定了证券法域外适用的理论依据。一国证券法域外适用是各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基础和条件,不能忽视也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1.
近代在华外国“法律人“包括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商人、领事法官和“洋顾问“、“洋幕宾“.他们在华期间译书著书、创办教学机构和文化机构、向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进谏“、参与变法修律、领事审判等活动,传播西方法律文化,推动了在近代中国法制变革和法制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外国人学习和掌握汉字部件的教学效果,使外国学习者能准确、有效地识记汉字,掌握中文书写架构和习惯,依据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理论(CALL),从分析汉字部件的教学现状入手,设计和实现了对外汉语汉字部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介绍其中的整体设计、界面设计、功能设计和技术实现4个模块的主要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出版的正文含有外文或正文为外文的图书的特点,得出此类出版物有5种类型(类型1为中外文对照读物以及外文语言类读物;类型2为语言类字典词典;类型3为中、外文非语言类图书;类型4为全外文非语言类图书;类型5为授权影印版图书),根据它们的出版原因、目的及读者使用情况,提出将1、2、3类图书按中文图书著录并入库,将4、5类图书按外文图书著录并入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外汉语字教学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坤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5):103-104,107
本文阐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的相互影响,指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应从字形分析入手,以汉字"义"的学习带动形、音的学习,从而使留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习得汉字.  相似文献   

15.
魏月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4):119-120
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特殊工具"说,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对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纠正目前存在的"泛人文性"倾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图书馆中外文图书按照传统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和排架的不足之处,提出中文图书在大类下再按照汉语拼音音序法进行排架,外文图书按照国际通用分类法进行分类和排架并与国际接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古代六言诗应产生于民间,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格律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语文课改实践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实践意义。在语文课改实践中,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语文教材的编写,还是课程教学实施、课程理论研究,都存在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倾向,没有把握好二者的统一: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人文性是各学科的共同属性;统一的责任主要在语文教师;统一是一种状态,一种程序,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和方法;“统一”要坚持和保有一个底线:诵读积累、整体把握、自主表达,在课文内容和学习过程中做到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跨文化的方法,对汉藏族大学生在字形相似性判断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藏族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2)在高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及藏族女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3)在低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等级数低于汉族男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其他两两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学好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文化的传播工作,就要从汉语体现的汉民族文化、行为模式体现的汉民族文化以及由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等方面去解释剖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其所涉及的汉民族文化传播的问题,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中国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的心灵,使教学得以顺畅地进行,文化得以顺利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