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技潮》2003,(7):4-7
目前,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创新能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国每年研发出的1O种新药中就会有一种来自北京。北京已将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汽车、微电子集成电路、光机电一体化确定为北京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四大支柱产业,2002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4.4%,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之首。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指出,目前北京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工作的着力点是进一步把科技创新与产业融为一体,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急需问题,振兴产业,促进首都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2,(8)
一、简介为振兴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我国医药经济,探讨21世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受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及美中药学会(SAPA)等海外优秀留学生组织的委托,主办第六届北京生物医曲产业发展论坛(下简称论坛)。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来临,对现代生物医药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知识经济说到底在于高科技和新知识的应用 医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行业作为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知识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知识经济作为有力的支撑 由于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特别是现代生物医药尤为突出地表现出它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专业化程度高的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因此,当代领先的技术往往是最多运用于生物医药行业 有人称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不是没有道理的,生命科学已成为带头学科 从世界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运用最多的也是在医药领域 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也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果 科学家用遗传工程医药来控制心脏病、糖尿病、治疗癌症或缓解中风已取得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5,(10):37-37
由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其前身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始于1997年。多年来,论坛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工业促进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秉承“透视产业现状、解决发展问题、构筑健康未来”的宗旨,以聚焦产业热,占、、开拓产业发展之路为目标、以大会主题报告和专题卫星会为主要会议形式,已累计邀请242位海内外生物医药权威专家到会演讲,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给予全方位的诠释、剖析与预言:8年来,论坛共举办82场卫星会,汇集了多位国内卟高层政要、科技精英和企业领导,围绕学术前沿、产业动态进行更深入、更直接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湖北宜昌开发区于1988年9月成立,1992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12月破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区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生物工程、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及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初步培育了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了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轻工食品工业园及创业园等五个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9,(5):16-18
"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的重点之一是大力实施科技振兴八大产业工程,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统筹整合首都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创新资源,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汽车、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科技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产业集中支持一批产学研用项目,  相似文献   

7.
未来3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将从现在的不到400亿元发展到1000亿元,确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实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转变和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政府咨询等方式,统计并分析了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目前的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发展优势和瓶颈、政策需求等整体发展现状。通过企业调研,综合分析并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意见,针对目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发现,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目前面临"四大挑战",一是龙头企业缺乏,全国影响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链不完善,服务水平待全面提升;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科技金融的作用有限;四是中层人才缺乏,尚未能全面支撑发展。为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体系,打造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实施倍增计划,培育产业小巨人;加快产业环境提升,适应新的医药法规要求;加强科技招商,提升产业规模;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可以预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通过转化此次疫情带来的危机,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逆风翻盘。作为我国重点领域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完善"一直是各方聚焦的话题之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仿佛是向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展开挑战那般,让全国各医疗机构、科技企业都迎来一次"大考"。在疫情的冲击下,生物医药企业更多是为前线"战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而伴随  相似文献   

10.
首都经济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已步入“快车道”,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先进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重点领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7月3日,由北京市科协、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欧洲华人生物医药联合会、美国华人医药科学家协会主办的第4届创新链接——国际生物医药与医疗大数据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围绕转化医学和药物靶点、医疗器械和医学影像、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大数据在医疗、临床、基本药物等领域的应用,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项目展示、产业对接等方式,为链接海内外科技人才、创新项目、服务机构,乃至科技金融资本搭建了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为浞进安徽省医药生物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厦门市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群)之一。厦门市围绕"美丽厦门"产业升级的行动计划,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巨人企业,着力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并争取建设成为"国家两岸生物医药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  相似文献   

14.
朱克江说,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其中有许多新技术需要研究探讨,有许多新信息需要沟通交流,有许多新项目需要合作开展。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集聚中国医药城,共同开创生物医药产业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5.
日前,杭州市科技局主持召开了“杭州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可行性研究论证会,一个由企业创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详细建设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将在钱江南岸建设。杭州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由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投资,经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批准组建的,以医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为目标的医药专业孵化器。杭州生物医药创业园位于钱江一桥南岸,之江度假村北面,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准备投资2000万元,与国内一流的医药大学和研究所共建4个开放性实验,即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天然药物研究中心、药物代谢产物分析中…  相似文献   

16.
闫成建 《安徽科技》2014,(11):14-16
阜阳是全省传统的医药大市,生物医药是全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被确立为阜阳市的首位产业。近年来,阜阳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目标,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加强产业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阜阳市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是在北京币大尢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北京联合大学探索建设应用型大学发展胡实践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院党委和院行政集体决策批准成立的一个学院直属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8.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首科集团参与创建"联盟"的初衷是什么? 胡明亮:我们感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北京的优势很明显,与医药有关的政府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都居全国之首.在服务外包方面,企业自发的、内在的需求非常强烈,通过联盟的形式将中关村的品牌资源和生物医药资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创出一条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快速发展之路,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徐彦 《华东科技》2005,(3):38-39
高新技术是一个动态、相对意义上的概念。我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根据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物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药工程等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科技型组织中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正医药制造业是生物医药核心产业,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科技创新水平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创新药的研发制造,更被业界誉为"医药行业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极具发展潜力。当前,"新制造业计划"正全面推进实施,杭州要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引擎",实现"六个倍增"总体目标,离不开医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