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最新分类标准,分析和总结新疆石河子地区125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以探讨其在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依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标准,运用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对125例B-NHL进行临床病理研究.125例B-NHL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7.6岁(1.5岁~8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4:1.发生部位以淋巴结内为最常见(占60%),其次为胃肠道(占20%),还可见于涎腺等部位.按WHO分类,本组125例B-NHL确定了9个类型,未观察到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最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36%),滤泡淋巴瘤(40例,3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22例,17.6% ).一些B-NHL的亚型有特异性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发病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研究显示与信号通路表达异常有关,如经典Wnt通路。在DLBCL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观察到经典Wnt通路的重要下游因子β-catenin的表达和核内定位。同时证据显示经典Wnt通路不仅与DLBCL发病机制有关,还和DLBCL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经典Wnt通路通路有可能成为治疗DLBCL潜在的有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占霍奇金淋巴瘤(HL)的95%以上并有着相当独特的病理特征,其恶性成分霍奇金-里斯细胞(H/RS细胞)只占肿瘤组织的极少部分,存在于大量浸润性炎性细胞构成的微环境中。cHL组织学亚型及临床特征与不同的微环境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与肿瘤细胞的的交互作用维持了肿瘤赖以生存的特殊微环境。通过分析探讨cHL不同亚型的微环境特点、参与微环境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种类及在cHL生存、抗凋亡和免疫抑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针对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为靶点的治疗可能成为今后生物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11A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B细胞淋巴瘤(18例)、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8例)、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8例)和正常对照(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CL11A基因的表达水平,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作为内对照。结果:B-CLL组和B细胞淋巴瘤组患者PBMC中BCL11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0)和T-ALL组(P=0.000);T-ALL组和正常对照组BCL11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084);B-CLL组和B细胞淋巴瘤组BCL11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776)。在B细胞淋巴瘤不同的病例中,BCL11A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其中最小值为0.04,最大值为9.70,中位值为1.00。结论:成功建立BCL11A基因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以及其与病程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47例,并收集同时期经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人群的CRP浓度.结果 DLBCL患者的CRP浓度为(23.85±7.22)mg/L,相对于健康人群的(6.64±3.17)mg/L明显升高.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CRP水平逐渐上升,与对照组及不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CRP患者化疗有效率为44.83%,低表达CRP组为77.2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31.728).GCB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NGCB组,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BCL患者进行CRP检测能够反映其疾病变化,并且能够应用于评估不同类型、分期和严重度.  相似文献   

6.
以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型细胞株OCI-Ly3为研究对象,探索ABC型的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相关分子的表达,以及小鼠成瘤条件.对不同条件下培养的OCI-Ly3细胞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肿瘤相关抗原在OCI-Ly3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皮下和腹腔接种,在SCID小鼠中建立移植瘤动物模型.流式分析显示,体外培养的OCI-Ly3细胞对c-Met、Ki-67和survivin等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标记物具有较高的表达;SCID小鼠皮下接种107 OCILy3细胞,成瘤率87.5%;腹腔接种2×107细胞,成瘤率75%;肿瘤组织符合人DLBCL的组织学特征,且分布弥散,具有较高的侵袭性.成功构建了人ABC型DLBCL的小鼠模型,并对OCI-Ly3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和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免疫标记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检测,为DLBCL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因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胸闷、气逼1天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在省某三甲医院血液科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 )、CD79a( ),CD30和CD45RO反应性( ),行CH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观察1年后再次出现脾脏肿大。查体:贫血外观,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律齐,心尖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肌软,左上腹可及肿大脾脏,甲乙线20.5cm、甲丙线21.5cm、丁戊线-3cm,质地硬,胀痛明显,双下肢重度水肿,肌力为3级。乳酸脱氢酶(LDH)210IU/L。胸腹部CT:双侧胸腔积液,脾脏肿大。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T-ALL/淋巴瘤中BCL11B基因转录本的特点。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方法分析12例T-ALL/淋巴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CL11B基因的表达情况;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确定PCR产物的特异性。结果:3例T-ALL/淋巴瘤患者中出现2种BCL11B转录本:野生型和第3外显子缺失型,其余9例均表达第3外显子缺失型的转录本。两组病人PBMC中BCL11B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301)。结论:3例T-ALL/淋巴瘤病人中存在2种BCL11B基因转录本,但在表达水平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NaNO3对人肺A549细胞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毒性作用,用不同浓度NaNO3(10、30、100、300和1 000μmol/L)分别对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和A549细胞进行24h暴露处理,考察了不同处理组细胞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以及凋亡基因p53,bax和bcl-2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NaNO3处理可诱导A549细胞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增加,bax/bcl-2mRNA比值也呈上升趋势;同时,不同浓度NaNO3可明显上调大鼠海马神经元bax/bcl-2mRNA比值,而对p53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推断,NaNO3可能会通过刺激即早基因和其下游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引起肺和脑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逆转录PCR技术和家族特异性引物,先后从9株分泌不同特异性单抗杂交瘤细胞株中扩增出了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并经克隆和序列测定。其中利用轻链引物(VL5.1和VL3.1)从分泌抗转铁蛋白受体(anti-transferrlin receptor)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7579)中扩增出了无功能的V_k序列。经分析和与GenBank数据库比较,该序列虽与BALB/cV_k21-E细胞株分泌的抗体轻链有98%同源性,但是在其V/J连接区内有4个碱基对缺失,导致后续阅读框架移位,因而出现终止密码子而致翻译停止。当改变引物(VL5.2和VL3(JK1/2))之后,又分别从该种杂交瘤细胞株中扩增出有功能的V_k基因序列。说明同种杂交瘤细胞中,部分细胞出现基因异常性重排(aberrant rearrangement),而这种重排的V-J基因片段来源于原融合细胞MOPC-21骨髓瘤细胞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入选564例(30~70)岁的哈萨克族牧民.EH组347例、正常血压组2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该人群β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该人群EH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β2-AR基因Arg16/Arg 、Arg16/Gly、 Gly16/Gly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该人群EH组中分别为:32.6%、43.2 %、24.2%;在对照组中其相应频率分别为30.9%、47.0%、22.1%,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为排除年龄的影响,将该人群按年龄分为30岁~、40岁~、50岁~、(60~70)岁四个亚组,发现在30岁~39岁年轻人群亚组中EH组Gly16/Gly纯合型频率(33.3%)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进一步做χ2分割,将Arg16/Arg型及Arg16/Gly型合并后,再进行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余三个亚组中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β2-AR基因Gly16/Gly纯合型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40岁以下年轻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siRNA对肺癌细胞株NCI-H460 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siRNA (smallinterferenceRNA)对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CI -H4 6 0bcl- 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Ambion公司提供的设计软件和试剂盒,设计合成以bcl - 2基因为靶标的siRNA ,通过脂质体将合成的siRNA转入NCI-H4 6 0细胞株,设置转染bcl- 2反义药物G3139和空白两对照组。用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和Bcl- 2蛋白表达;RT -PCR检测bcl- 2mRNA水平。结果:siRNA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siRNA组bcl- 2的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反义组(P <0 0 5 ) ;siRNA组Bcl- 2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反义组,siRNA组以及反义组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抑制NCI-H4 6 0细胞bcl- 2基因的表达,抑制率可达5 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系HS-5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凋亡的影响,本实验分两组:HS-5与HL-60(HS-5:HL-60=1×105/m L:1×106/m L)接触共培养组(实验组)和HL-60(1×106/m L)单独培养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L-60细胞在24、48、72 h的早期凋亡率;瑞氏染色观察HL-60细胞的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HL-60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FCM测得在24、72 h实验组与对照组HL-60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8 h时实验组较对照组HL-60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此时瑞氏染色见对照组比实验组细胞变的更不规则,同时有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上调(P0.05)。由此可知,HS-5与HL-60细胞接触培养能保护HL-60细胞免于快速凋亡,部分原因是通过上调HL-60细胞的抗凋亡基因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慢病毒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转染的方式构建了阳离子转运蛋白样蛋白1(cation transport regulator-like protein 1,CHAC1)基因沉默SU-DHL-8细胞株模型,用于研究CHAC1基因对青蒿素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研究了青蒿素对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SU-DHL-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作用后CHA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SU-DHL-8细胞株内的CHAC1基因.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构建CHAC1基因沉默的SU-DHL-8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活性测定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n blot)的方法检测沉默效果以及CHAC1基因对青蒿素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成功构建了稳定沉默CHAC1基因的稳转细胞株,并初步探讨了CHAC1基因对青蒿素抑制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SU-DHL-8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分析不同PPP2R5C转录本检测方法,分析正常人和血液肿瘤病人中5种PPP2R5C基因转录本的表达特点.方法:根据PPP2R5C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4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分析9例正常人、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11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PPP2R5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所设计的4对引物,均可在样本中扩增到预期PCR产物,其中第1对引物可扩增两个不同大小PCR产物(包含12+13+14外显子的大片段及仅含12+14外显子的小片段),而另3对对引物所扩增的产物分别为10+11+12+12a外显子,Ⅲ+2外显子和Ⅳ+2外显子的基因片段,所有PCR产物均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结果显示所有样本均表达全部PPP2R5C转录本.结论:初步建立区分不同PPP2R5C转录本的方法,各转录本在正常人和不同血液肿瘤病人中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76例哮喘患者按维医体液论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30例、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46例、正常对照组89例,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IL-13基因intron3+1923位点及IL-13基因+2044位点的多态性,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异常黑胆质性哮喘与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结果发现IL-13基因intron3+1923位点多态性,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因型频率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P<0.01)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P<0.05),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CC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P<0.05),等位基因T、C的频率分布在三组人群中有差异(P<0.01).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3基因+2044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异常黑胆质性哮喘可能与IL-13基因intron3+1923位点多态性有关,而与IL-13基因+2044位点无关.  相似文献   

17.
现普遍认为细胞凋亡是基因介导的细胞死亡,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导致细胞凋亡的基因有ced3、ced4、p53、c-myc、E1A以及ICE基因等。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有ced9、v—ab1、v-raf、E1B、P35、bcl-2及相关基因(BHRF、LMW5-HL、Bcl-X_L)等,这些基因在不同的生存因子以及在不同的细胞中,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山药多糖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以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胰岛β细胞活性,同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岛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研究山药多糖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对胰岛细胞活性与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600 mg/L组胰岛细胞活性稍有下降,但是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随培养液中山药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胰岛细胞活性增加.低糖或高糖质量浓度环境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胰岛素分泌没有显著差异(p0.05),RT-PCR发现实验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0 mg/L山药多糖明显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率,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细胞表面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为靶标,利用噬菌体筛选技术,通过Exendin-4竞争性洗脱筛选GLP-1受体激动剂,得到了12肽模拟物EPA.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EPA和Exendin-4均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活性,在40~200μmol/L内,EPA比Exendin-4的活性高5%~25%;在100mmol/L高浓度葡萄糖毒性下,EPA通过抑制bax基因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及抑制Caspase-3活性来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EPA是具有高活性的Exendin-4短肽模拟物,可通过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RAG2/IL2RG双基因缺陷的CRG小鼠杂交群体。方法将RAG2基因缺陷小鼠与IL2RG基因缺陷小鼠分别进行繁殖,选取RAG2基因缺陷雄鼠RAG2(-/-)与IL2RG基因缺陷雌鼠IL2RG(-/-)进行配对,培育杂交后代,通过PCR扩增基因组RAG2和IL2RG基因进行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外周血T细胞(CD3+)、B细胞(CD19+)和NK细胞(CD49b+)含量;并测定8—12周龄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血液生理生化及主要脏器重量指标。结果成功繁育RAG2基因缺陷小鼠和IL2RG基因缺陷小鼠,筛选获得稳定的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并成功保种和扩群;该双基因缺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相同周龄野生型C57BL/6相比9项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18项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WBC)、淋巴细胞数(LYMPH)、淋巴细胞比率(LYM)、单核细胞、中性细胞数(NEUT)降低极显著(P0.01);脾脏重量显著均低于野生型C57BL/6小鼠(P0.05);人肝肿瘤传代细胞移植于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后,肿瘤移植成功率和生长速率均明显高于亲本单基因缺陷小鼠(P0.05),成功获得了临床肝癌病人肿瘤组织的异种移植模型。结论成功构建筛选出RAG2/IL2RG双基因缺陷小鼠杂交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