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主要从古城的建筑风貌,城市主色调,建筑小品和雕塑,街道景观及绿化等几个方面深入挖掘西安的城市景观特色。在展现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城市景观风采的同时,剖析了西安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一方面,为以后西安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为其他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建设样本,并可以避免一些建设误区。在研究方法上,充分进行资料查阅与实地调研,并经过深入思考加工,从而得到一些自我对西安城市景观特色的认知以及对城市景观建设以后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城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城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体,每个城市的发展和创建都是以其独特的历史文脉为基础。古城西安的建设就采用其独特的本土元素,该文从本土元素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本土元素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提出本土元素在景观设施中应用原则,介绍了本土元素在西安景观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三秦 《科教兴省》2008,(3):20-22
城中村拆迁改造,历来是涉及各方利益的敏感问题,亦是所有涉及旧城改造城市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曾几何时.因城中村拆迁改造而引起的群访事件.让我们记忆犹新。 近两年,西安市本着以民为本,平安拆迁、和谐拆迁的原则,正式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特别令社会关注的是.多个被认为是拆迁难点的城中村,最终却是“静悄悄的搬家,静悄悄的拆”,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并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城中村改造的“西安模式”,总结出了“碑林样板”.“新城经验”等等。 今年,西安将重点启动50个城中村和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此,以关注西部大开发及西部城市变迁为使命的《西部大开发》杂志,特别推出这期“城中村改造的‘西安模式’”专题,希望给其他地区城市改造能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以泉州古城内城市更新改造活动为例,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点,分析近代、当代大规模城市更新中的新旧建筑群体空间关系.通过理论论述与案例比较,指出城市更新大规模的拆建改造方式与街区内部空间关系的割裂对峙,对于古城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产生蚕食与破坏的消极作用.建议在古城更新中,进一步研究和吸收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中坊巷格局、院落构成所蕴含的合理成分和空间特质,使古城整体独特的空间肌理和风貌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6.
古城西安,古称长安,意即长久平安。 而现在,这座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古城,却开始遭遇局部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困扰。由此已引起了西安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1条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很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50年代末期,当地人在市南郊发现了第一条地裂缝。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后,西安地区的地裂缝活动开始明显加强。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城市缺水,当地人到处开挖深水井,过量抽汲深层承压水,导致出现不均匀地面沉降,由此又拉动了地裂缝的活动加剧。陕西省地质环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西安,规划西安,发挥古城作用一直是西安人追求的目标。对西安城墙的开发要从理性分析、文化传承、规划策略、城中区等方面人手,要在墙上下功夫,要在城字做文章,把西安建成一个全球华人精神皈依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8.
以武昌古城南片区街区改造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针对不同地域的特殊文化、历史背景,而着力于恢复当时的盛世腾景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9.
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中受众的使用和需求满足的实际使用效果,为建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使用与满足效果的评价体系提供依据。借鉴传播学理论中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分析和数据分析获取西安环城公园使用与满足的数据。从西安环城公园的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在改造前后主要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环境小品设施、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4个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升级改造后的西安环城公园,在基本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问题满足了受众的使用需要的同时,还凸显出一些新的使用不满足的情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在市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众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实际使用与满足的状况是受众对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效果的最直接反映。因此,需要在不断深入探索和调研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实际的使用与满足效果的同时,也要对受众使用不满足的情况予以关注,以此不断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受众使用与满足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彭海英 《科技信息》2007,(1):99-100
西安古城的魅力,也需要通过独具特色的夜间景象去表现.结合西安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阐述从定位、格局、景观节点和节能上去.考虑西安市的照明规划.  相似文献   

11.
职建仁  郭芳华 《科技信息》2011,(20):111-111
本文主要是从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一书中,构成城市物质形态的五种元素入手,简要分析了安阳古城的物质空间形态,以期对安阳的古城与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亚英  陈振铎  沈小娟  孙郁红 《科技信息》2011,(19):I0098-I0099,I0109
本文着眼于运用社会学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观点,对中国杭州和法国斯特拉斯堡这两座古城的发展模式进行经验式比较研究,着重于研究历史依赖性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影响,探讨其由古城向现代城市的转型过程中,研究路径依赖如何影响城市的建设和更新,从而为部分省会城市在由"重"转"轻"的发展路径中提供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一项核心内容,其确定依据目前尚待纳入历史格局的考察,以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城市地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生态足迹和文化足迹视角提出一种融合历史演进特征分析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规划思路.并以古都西安为例,从遗迹、环境、关系三要素入手,首先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国土空间格局,叠合确定西安历史文化综合格局,并揭示其格局演进的历史轨迹.进而以综合格局为基础,以历史轨迹为指向,提出未来西安跨越渭河建设北部新城的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和“渭水贯都、南北双城”的新格局愿景.本研究可为西安及相似历史文化古城的城市发展格局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金州有2000余年的历史,而其归属的大连市只风雨百年,故世间存先有金州之说法。金州古城是金州及大连极具旅游意义的重要文化资源,但经过多次城市改造已所剩无几,面临着是否要重建的挑战。讨论了遗迹古城、旅游真实等概念,提出以城市理论、遗产保护理论为指导,包括隐性的空间注意、基诺资本主义、地方感等观点,认为记忆资源及立项研究为复建真实的重要动力。最后,分析了3种复建方案,认为很有必要复建金州古城。  相似文献   

15.
城墙灰飞烟灭,护城河支离破碎,水位下降、驳岸受损.河道污染,这是中国古城的普遍存在现象。文章以西安南门广场为例,通过对城市肌理的延伸和对城墙历史文化的演绎,设计一条富有文化底蕴的广场路,并满足相应的城市功能和市民休闲功能,试图寻找古城墙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西安东郊长乐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为背景,融合了生态园林学、景观设计学和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理论,对该城市公园的生态改造、人文景区规划及改造效益进行了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的景观设计要素入手,建立空间景观、植物形态和群落密度相适应的系统生态改造方案;并从区域历史文脉、人群活动特征和居住生活模式等进行了人文游赏、公益活动及科普教育方面的规划改造。为验证综合改造方案的可行性,针对该公园的自然生态效益、城市环境效益、人文社会效益3方面进行了预期评估。通过本研究,说明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有利于修复区域生态环境,调节区域微气候,弥合经济过快发展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与人文环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见证了泉州古城革故鼎新的沧桑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结构功能的进步,旧街已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由此,西街的整治是必然的。西街片区的保护与更新,应在保持古城风貌完整性和居民生活延续性的基础上,由生态引领,提升西街片区的功能与文化内涵,通过建设传统特色旅游,反哺闽南文化,为西街的步行街改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古城的建设,是中国古代文明对城市设计理念完美的表现,其中古城城市色彩设计与规划,更具耐人寻味之所在,通过对北京古城建筑色彩应用特点的分析,研究,结合对“色彩与形体”“色彩与权力”“色彩与音乐”等几方面的理解,阐述了北京古城建筑色彩的魅力,为21世纪北京城市建设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国务院审批了苏州城市规划,确定苏州的城市性质为风景旅游城市,这就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但过去片面追求工业产值,忽视了古城的环境保护,城市用地比例不协调,工业用地比重高,而对调节城市气候有良好作用的绿地和水面不断减少,致使环境质量下降,城内热岛效应强烈。为风景旅游城市服务的旧城改造任务还相当繁重。一、苏州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芜湖古城模范监狱是近代的新式监狱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前景.但由于几十年来的产权转换以及疏于管理,从而导致了模范监狱破败不堪.为此,在以古城改造为背景的前提下,笔者对模范监狱的旅游开发目标、建筑本体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设计,进而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