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汉社会称呼语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通用称呼语、职衔称呼误、拟亲属称呼语等三个方面剖析了俄汉两种语言社会称呼体系的异同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语用等方面的原因。两种社会科语的主要区别表现在职业、关衔以及拟亲属称呼上,这些差异反映出俄汉两民族文件传统习惯的不同及政治制度、社会关系对语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功能对等原则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部分中文称呼语的英译问题。文章介绍了五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并都给出了相应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呼系统。每种称呼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英汉称呼语中的异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交际成功与否的最直接因素。在社会中要进行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从而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称呼语。该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里的通称和职衔称呼语的称呼形式和使用规则的异同加以对比,对处于俄罗斯和中国两个不同主流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上有很大差别。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尊称和谦称 ,是用英语所难以表述的 ;人伦称谓的泛化也是西方人所难以理解的。而西方人在称呼语中所体现出来的平等、自然、随和的人际关系也是传统汉文化需要借鉴的。只有对两种语言文化作深入的了解 ,才能在交际中使用得体语言 ,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上有很大差别.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尊称和谦称,是用英语所难以表述的;人伦称谓的泛化也是西方人所难以理解的.而西方人在称呼语中所体现出来的平等、自然、随和的人际关系也是传统汉文化需要借鉴的.只有对两种语言文化作深入的了解,才能在交际中使用得体语言,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语用学理论为依据,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调查分析了中英批评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异同;并从文化差异入手,经由文化深层结构的衍射轨迹,对差异的根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符号学学派认为语言符号一般由三类意义构成,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称呼语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产物具有社会内涵,并且在言语交际中体现一定语用功能。称呼语可以分为六大类,在翻译各类称呼语时必须权衡这三种意义,从而实现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称呼语作为简短而又敏感的语项,能直接体现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中西称呼语两种称谓系统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揭示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文化标志功能的差异,进而发现:必须要了解、熟悉不同的社会文化表现形式,才能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英称呼语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与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美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对中美称呼语的用法进行比较,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索,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它将有利于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的了解,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Brown & Gilman考察了数种欧洲语言的第二人称代词,提出第二人称代词的选用取决于两个语义关系:权势和同聚关系.权势关系是双方在一种不同等的关系下进行言语交际,而同聚关系是对等的,与亲密、平等相联系.Brown & Ford通过对美国英语中称名道姓的社会规约的研究,提出了对等称呼语模式和非对等称呼语模式.重点描述了英语和汉语的称呼语,并用权势和同聚关系理论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的对等称呼语与非对等称呼语模式,得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游戚东梦 《科技信息》2009,(10):119-119,123
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但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礼貌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和表现形式。随着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深,了解各国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对于跨文化交流就变得愈加重要。“礼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了解和介绍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从汉语称呼语入手,探讨中国文化中的礼貌现象及相关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广告成为商家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或产品形象进而推销产品的主要手段之一。广告语言对于艺术美的执着追求是以直接的功利目标为前提的。文章根据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主要论述了女性广告语中的称呼语。  相似文献   

15.
通用称呼语的历史变革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新平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61-161,92
通过对1949年后至今汉语通用称呼语的历时研究,分析、探究了50余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图象和变动,阐释了社会心理的变化趋势以及社会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取向的迁移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覃金菊 《科技信息》2007,(24):124-125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中涌现了大量新词。如何将新词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及时、正确、客观的了解,是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汉语新词的来源,指出了目前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八种汉语新词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民族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特性,在敬语表达上.被认为同出一辙的中日文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在称呼语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些不同和差别是与其民族语言的特点相适应、与其社会文化习惯相一致的.若不了解其不同之处,必会造成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22-222,203
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使用最频繁的语言现象,它最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不同文化间交际时的称呼语选择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价值观念,归根到底受到文化的制约,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本文对比了英汉称呼语系统,简要分析了不同称呼语系统来源于中西社会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是体现语言的音乐美、形象美、表达美的典型艺术手法。本文从汉语叠词的形式、词性词义的变化出发,探讨在汉译英时,叠词的基本翻译方法,以再现叠词的美感功能。  相似文献   

20.
韩静 《科技信息》2008,(8):189-189
本文尝试从文化的深层结构和语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方语言中称呼语的不同和由此所造成的冲突。目的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详尽阐释使读者对不同文化称呼模式及目标文化的深层结构有更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