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德玲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3):92-94,86
以人为本,人才是事业之本,是生产和经营的决定性因素。出版社要发展没有各式各样的人才群体是不行的。目前,出版界正面临着进一步的转企改制,面对出版社改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问题,本文从领导、编辑、发行人员等方面对如何塑造出版社人才群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是一个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出版社出版物的水平。文章从科学技术类、社会科学类、文学类、科学普及类图书的特点,提出了编辑人员在编辑加工不同类型图书时,要注意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图书类型制定相应的编辑加工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既尊重作者的作品,又体现出编辑对书稿的整理和完善,使一本本好书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3.
论编辑转型     
图书,是电脑时代以前最为有效的人类知识载体。出版业,是一门崇高的职业。编辑,则是从事出版事业的最为基本的人员。编辑的素质如何,关系着图书的精神品格。本文将论述我国出版界正在发生着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变化:编辑转型。近十几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渐次对外开放,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大发展了,人民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也极大地增长,这导致了我国出版业的一场革命,其最突出的现象即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图书购买热。首先,引进西方文化,掀起了西方哲学和其他人文学种译著的购书热,人们…  相似文献   

4.
在编辑部的整体工作流程中,编辑处于作者、读者、审稿人和编委群体之间的中枢区域。针对编辑的特殊位置,探讨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作者、读者、审稿人、编委的关系,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加工书稿的过程中,针对引用资料,编辑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或更具有说服力而直接引用名人名言,但许多引文与原文有很大出入;另一种是参考文献内容不完整,这就需要编辑巧用电子图书馆进行核对或补充参考文献内容,从而高效率地完成编辑任务。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对于“资本雇佣劳动”的理解颇有分歧。本文重点介绍了企业理论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的同时,批判了国内一些学者的看法,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资本雇佣劳动”问题不是一个效率问题,而是一种事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为什么资本可以雇佣劳动,而劳动不可以雇佣资本的问题。因此,资本雇佣劳动是一种天生的不平等,并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吴文 《科技咨询导报》2012,(24):250-250,252
科技期刊的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编辑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科技期刊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需要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在编辑工作中使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8.
电子出版是指一个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完整的配套生产循环体系。它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出版社采用电子手段,运用计算机把稿件录入,排版,然后再印刷成印本出版物。这是传统书业向电子传媒时代过渡前第一个阶段。在此阶段里.编辑、印刷和发行等工作全部实行电脑控制,自动化操作,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学术作用是编辑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编辑的学术作用,编辑学就失去了建立的必要,即使建立也就成了纯粹的文章学。编辑的学术作用与编辑工作改革也紧密相关,如果忽视编辑的学术作用,编辑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而可能片面地引导编辑去追求一年创造多少利润。实际上,这两种倾向或苗头是存在的,因而有必要对编辑的学术作用进行研讨。编辑的学术作用涉及编辑的社会地位,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工作的方法以及编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1出版与科研体现了编辑的地位从形式上看,科学过程包括知识的生产、收集、检验、修改、信息传播、综合、讲授和应用。古代,科学不发达,上述环节中,除“应用”外,主要由一个人完成,即作者、编辑、教师集于一身,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孔子说成是我国编辑的鼻祖。近代,确立了出版者综合与传播信息的作用,但作者与编辑还常常分不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鲁迅说成是编辑的楷模。到了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作者同时当编辑已不是最佳方案,科学过程的各环节就由作者、编辑、出版者和使用者来体现了。正规的科技编辑可以为科学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建立科学发现的优先秩序提供基础。但是,人们对这样形成正规...  相似文献   

10.
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问题,学界有多种说法,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是1715年,二是1724的,本文作者过去第二种说法,近来研究有新的认为曹雪芹应生于雍正元年四月,即1723年5月。  相似文献   

11.
体育科技期刊编辑作为一个典型群体,其工作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费斯克提出的SCM模型,采用形容词评定法(RatingScale),探究作者对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刻板印象的内容。结果显示:大部分作者选择以《体育科学》为首的核心期刊作为投稿首选期刊;作者对编辑群体的能力印象主要是认真的、有责任心的和有逻辑性的,对热情维度的印象主要是真诚的、乐于交流的和有耐心的;对编辑群体的评价属于高能力,但是对热情维度的评价高低不一;助教、博士生导师、综合类院校和担任同行评审专家的作者对编辑群体的印象更积极。  相似文献   

12.
牛晋芳 《科技资讯》2013,(26):220-220
本文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出版社和策划编辑两个主体的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教材选题策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猛发展,已让出版界的业内人士感受到这一新媒体对书刊等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现试从传统出版产业向虚拟的网络出版的发展趋势来构想网络时代的编辑工作,以及如何面对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青年编辑是出版社的新生力量,但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之一。针对出版社青年审读编辑这个特定群体的心理建设,提出青年编辑要想克服日益蔓延的郁闷、自卑和浮躁,必须重视职业心理建设,学会给自己开一些简便宜行的"方子"。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目前,阻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居民收入的失衡,导致广大低收入群体购买力不足;二是目前人们预期收入与预期支出之间的差距扩大,导致人们抑制当前消费。并且由于以上原因引发出许多相关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从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编辑的职业角色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媒介,工作目标是和作者合作提高文章的水平,并结合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出编辑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同时结合工作实践,从开展主题阅读、与作者沟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等方面对提高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我国的大学出版社从最早恢复建制的几家发展到今天的百家,已成为出版界不可小视的一支劲旅。这其中不仅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大社、名社,也有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中小出版社。尽管各个出版社发展历史不同,成长背景各异,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坚持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充分依托高校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应自身特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重要性。编辑是读者群体中特殊的一员,可以说是除作者之外的第一位读者。作者创造出文本之后,需要经过编辑的再加工才能得以最后完成,但编辑不是一般意义上被动的接受,他们要担负着优化、指导作用,所以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接受,是在作者基础上的再创造。认识到编辑的创造性作用可以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使编辑同作者一样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以往有人已认识到编辑的创造性,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笔者学揣浅陋,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就教于编辑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李沫 《青年科学》2010,(4):47-47
男女符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因为爱神丘比特的弓箭袋状如“♂”,女神维纳斯爱美,常持的小镜子形似“♀”,人们就用这两个符号作为爱神和女神的代号,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财富公式非常著名,他解释了财富的来源:“资本+土地+劳动+企业家才能=财富”。其实,最初在西方经济学之中,并没有企业家才能这一条,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的三要素是资本、土地与劳动。微观经济学则认为,在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时,可以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也可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