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在审美层次上与人有着复杂精神联系的自然美,产生于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成果。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与人化自然的内在关联较为复杂,要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内涵与形态,必须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所包涵的“人”的人化和自然的人化两个方面入手,它们导致:(1)自然美并非取决自然物自身属性;(2)自然物的属性对自然美具有特殊意义;(3)“比德”审美传统不是自然美的产生方式而是一种艺术创造行为;(4)异化劳动也能丰富自然美观念。这使自然美呈现出多种状态,即被改造了的自然美,认识化的自然美,侧重形式的自然美,富于动势的自然美。它们使人类获得一个个看似缔粹白}I妇挟毒劫曲宙兰墙曼  相似文献   

2.
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种文学中具有独特形式的文体,它常常给人以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意美。在本文中作者把中国古代李清照的词和美国意象派诗人狄金森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两者不同的民族、语言和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人物的心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出两者之间在创作中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从而使人们对作者和作品进一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4.
审美意象和意境是有联系的 ,但又有区别。本文探讨了意象与意境的本质及内涵。意境指的是一种艺术的精神境界 ,只有借助于意象 ,使审美超越审美 ,进入一种精神、文化、心理的体验空间 ,意境才会出现。艺术语言的美往往是借助“意象”这个中介来传达的 ,但并非每一个意象都能构成意境 ,一旦艺术语言达到意境这一审美层次 ,那就是特殊的神韵和空灵之美的完美结合 ,就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高观国是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词人,有词集《竹屋痴语》存世。其现存词作的题材主要有恋情词、咏怀词、咏物词和贺寿词四大类型。这些词作有的抒发词人羁旅之思,感叹身世坎坷,有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可谓内容异常广泛。高观国亦大量创作咏物词,一切细微之物似乎均能入词歌咏,他的咏物之作不仅数量多,且风格独具特色,自立面目,对咏物词的发展贡献颇著。从艺术风格层面看,竹屋词承传姜白石词风,甚至有意模仿其词的艺术风格,喜用"冷""寒""冰"等字,善于营造阴冷沉寂的意境;受"骚雅词派"的硬派,在创作中喜欢化用典故,且用典呈现重复性的特点;同时对景物刻画细致入微,善于将情感注入意象之中。高观国是姜夔所开创的"骚雅词派"的羽翼与重要代表词人,在对白石词承传与模仿的基础上,对艺术手法和风格进行了创新,是南宋词坛上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6.
纳兰词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西风”是古典诗词,也是纳兰词中的重要意象.纳兰词中的“西风”意象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成为他悼念亡妻、诉说离伤和感叹兴亡的感情载体.  相似文献   

7.
审美惊奇是对具有奇异之美的文学艺术甚至奇特自然美的一种激赏,它和表现的思想内容有关,偏重于艺术形式、艺术表现,也和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密不可分,其主要标识为审美心理效果,体现为"惊人""惊心动魄""动心惊耳"等,其原因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语言、修辞、意象、意境。  相似文献   

8.
词,作为格律诗的一种,因其特殊的文体,因而具有特殊的美感。词体通过艺术的节制作用对感情进行限制,使感情处于近似知性的和谐中,并具有易被人察觉的自然美和不凭借感官的快适不凭借境界和规律存在于词体本身的德善美。  相似文献   

9.
建安咏物赋从题材上可分为描写植物、描写珍奇器物、描写动物三类。作品侧重表现物象的美质,反映了建安文人的精神内质和人格理想,反映了作家特定的生活遭际和内在情感。在艺术经验上,情绪化、意象化的倾向,使建安咏物赋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文中词中,虽有如传为李白所作的格调高古的《菩萨蛮》、《忆秦娥》,也有象白居易、张志和那样感情真实、清新可诵的《忆江南》、《渔歌子》等;但就词坛总的倾向而论,写离愁别绪,女人的娇娆,柔情如水的相思和充满脂香粉气的生活是其主要内容。及至北宋初期,基本上仍是沿袭唐末五代的遗风;柳永虽扩大了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从贵族官僚的华筵绮席走向城市旅邸歌馆,但内容依然以艳情羁愁为主。至于咏物词,唐五代至北宋中叶的文人词家是很少写的,只有苏轼以他的生花妙笔和写咏物诗的丰富经验,写了较多的咏物词。东坡于咏物词实有开拓之功,对南宋和后代词人写作咏物词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1.
战争军事意象是稼轩词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征.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结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体现了辛词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两宋词史上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的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稼轩豪放词中的军事意象,体现了作者博大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盼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花在李清照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而我们如果仔细品读李清照的这些“花”词,能发现:花在她的笔下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  相似文献   

13.
赵宗俊 《科技信息》2013,(11):212-212,246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而体育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作用并产生与体育实践是借助美学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强有力杠杠和对这一特殊生命现象所进行的一种新的哲学解释,这种解释就是把体育的美放在了人的本质属性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意境中思考。本文结合体育运动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理论,从体育的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属性上阐述体育运动美的本质及其特性,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和美学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使体育运动更好的展示美、创造美。对后现代美学来说,体育美学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因此我们需要透过体育现象和本质对此来进行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南宋后期词坛,和南宋前期词坛相比,出现了一个新的倾向,即咏物词的兴盛和繁荣。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传诵一时的咏物佳作,而且还产生了不少工于咏物的词家,象姜夔、史达祖、蒋捷、王沂孙、张炎等人。在这些词家的词集中,咏物词所占的比重都不小。特别是王沂孙,一生总共写了六十余首词,仅咏物词就占了大半(据《全宋词》统计)。大约在南宋亡后不久,还出现了一个不知何人编辑的咏物词集《乐府补题》。这些情况说明,咏物是南宋后期词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结合艺术鉴赏和适当考证,确定苏轼咏物词为50首,进而探讨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特色,认为苏词咏物善于略貌取神,烘托泻染,拟人映衬,与抒情叙事说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境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说,苏轼在咏物词的创作上都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6.
段汝欣 《科技信息》2013,(6):195-195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汉诗歌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英汉诗歌的灵魂,通常诗人会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本文用实际例子阐述了英汉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文本意象和比喻意象,指导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应从其意象着手,才能理解诗人的意图以及整个诗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纯动作是大自然赋与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对使不可见的意象变做可见的意象,那就全靠通过人体动作才使这类意象能在第一阶段显示自己;那也全靠通过人体动作,才使设计好的舞蹈姿态得到它那有节奏地搏动着的活生生的生命力量,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追求大自然之美,是人类舞蹈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蔡霁萍 《科技资讯》2014,12(22):246-246
李清照的词在历史上一向享有很高的地位,她的咏花词更是为后人所赞赏.当时的社会因素和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经历,赋予了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气质和细腻、敏感的写作风格.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花”意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不度外美而注重内美具有艺术美.  相似文献   

19.
明清鼎革之际,屈大均不满清廷,一生曾多次参与反清斗争,历经坎坷.他常借咏物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处境和心态与所选取的意象紧密联系,表现了他执著追求人格的理想;屈大均的咏物诗,许多是推己及物、推物及己有所感触而发,所以往往咏同一物,而前后寓意却很不相同.他的咏物诗,大都能使内情与外景融汇融合,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陈冬梅 《潍坊学院学报》2006,6(5):94-96,100
苏轼创造性的用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词的创作,使词也能象诗一样述志、怀古、咏物、悼亡,改变了诗庄词媚的传统,并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密州词的创作是他的成功实践,表现出的深厚思想内涵,既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积极的超然思想,也是丰富内心情感的流露,显示出了与传统词迥然不同的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