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一文,对以鲁迅为首的中国现代作家从人格到作品都给予了批判和否定.其论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当今文坛大捧大贬文风的表现,是不能任其发展的.我们需要严肃认真的文学评论.以鲁迅为首的中国作家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诗经》百年来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前50年是以引进西方相关学科进行研究为其主要特征;后50年是以唯物史观指导进行研究为其主要特征.从而说明了百年《诗经》研究的历史是观念更新的历史,开放的多元的研究是必由之路.文章还就各历史时期的学术现点、学术方法和学术成果进行评述,最后以四点结论作结,回顾中有所展望.评述以大陆研究为主,同时也把台湾、香港的研究纳入视线之内.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中国学的形式批评陷于了难以有效言说,因而也愈来愈尴尬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缘于我们自身消费性的阐释思路,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研究方法;二则与形式批评理论本身不无关系,其狭隘的研究思路使形式批评的思维空间过于逼仄,致使其话语空间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应有的拓展。走出困境的对策也有相应的两点:一是需要我们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立场。执行一种生产性的、也是积极主动且富有主体精神的研究方法;二则需要我们坚持主体性的原则。继续清理形式批评本身的内在理路,并执行“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的阐释方法。  相似文献   

4.
美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创刊于1979年,在历任主编欧阳桢、倪豪士、苏源熙、奚密等人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北美地区中国文学研究的翘楚.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国内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切入点,《中国文学》以其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英文学术期刊《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 Articles, Reviews)创刊于1979年,在历任主编欧阳桢、倪豪士、苏源熙、奚密等人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北美地区中国文学研究的翘楚。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国内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和研究切入点,《中国文学》以其高品质的学术研究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庆春  王菊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64-165,176
《彝族文学概论》对彝族文学从民间口头创作时期到作家书面文学时期,以及各种文学体裁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述和准确、中肯的评价。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深入了解彝族文学的历史、现在洞窥她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上海文学》的改版作为文化事件,引起的波澜似乎已经平息.大学的学者做主编,以上海的学术新锐组成编委会,推出各种专号,建立读者一编者的交流平台,自觉地推行文学主张,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在这里不是要对《上海文学》做一个总结,而是因为经常读读,时常有点想法,就围绕着文学与当代生活来谈谈自己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亚洲的汉文化圈里,中国文化长期占据辐射中心的位置,而朝鲜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家。文章从辐射视角切入,以《游仙窟》《仙女红袋》为中心,从故事情节、思想内容、文体特征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俄国文学在思想意蕴和艺术构思方面对鲁迅的小说《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他对俄国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喊、战斗;同时.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使他的笔端自然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既有对俄国风格的借鉴,又有自己的再创造,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0.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该书的探索和尝试更表现在作者站在党旗背景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作家比如蒋光慈等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  相似文献   

11.
马大康、叶世祥和孙鹏程合著的《文学时间研究》一书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对文学时间问题作了深入探讨,阐释了文学时间特性即“封闭性”、“现实性”、“包容性”、“双重个体性”以及既“异在”又“属己”性,同时又从怀旧、悲剧、庸常生活和后现代等方面探索了文学时间的生存维度,拓展了丈学时间研究的空间,对文学时间研究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命题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手段。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的本质是现代性。这种现代性追求分别表现在现代意识的确立、文学语言革命、文学体裁的现代演进、文学思潮的现代发展和审美的悲剧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圣经》的汉译,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汉译《圣经》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又是现代文学家创作灵感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一次颇具匠心的文学史写作实践,编著者从文学的本体出发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该著对入史作品审美特征的独到发掘以及"文体史"的编写体例等无一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该书作为文学史写作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魏裕铭《中国古代幽默文学史论》是一部思考睿智、评析精妙的幽默文学研究专著,甚具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与贡献表现在:一、文史贯通,视野宏阔;二、史论结合,新见纷呈;三、综览前贤,颇见超越。该书的出版,在相当程度上深化与拓展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21世纪“底层文学”的开山之作,《那儿》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看似玩世不恭的口吻和主人公悲剧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呈示出21世纪中国“底层文学”的历史感.“底层”这一措辞的变化往往将中国的革命话语、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的后殖民理论混淆起来.这一混淆不仅遮蔽了不同社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条件及其实践,同时也带来了基本的和重要的革命话语和观念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学中,许多作家常常以学为本体从宗教中汲取有益因素创造出理想化的艺术生命形式,这种生命形式,折射出人类心灵中最深广的旨趣和最宏远的追求,闪现着颇具超越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文学研究会成立初期,在"为人生"的理论引导下开始探求文学的现代走向。以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中刊发的文学作品为研究主体,从题材选择与写作手法等方面探求文学研究会最初的创作形态,从而更清晰地体现"为人生"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