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转换思路,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重新认识国家主权;要反对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要坚持内部改革,不断增强国家主权;要充分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国家主权;还要努力发展本国经济和民族文化,不断巩固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特别是对国家主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和专属性已 不再完全符合国际政治的实际,表现在非国家行为体对国家主权的分亨与销蚀,全球性问题的存在侵蚀着国家主权,信息技术的发展限制了部分国家主权的行使。面对国家主权受冲击的实际,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去建构国家主权,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绝对维护“核心主权”,适度让渡,分享“外围主权”。  相似文献   

3.
绝对主权理论产生后,许多政治思想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全球化时代,绝对主权理论面临诸多挑战,从而产生了新的国家主权理论,包括相对主权理论、干涉主权理论、限制主权理论和实效主权理论.我们应当树立实效主权理论,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催生了反全球化,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国际化”,反全球化日益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际政治将在国家主权、内政自法、国际政治主体、政府的代表性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等方面应对反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在世纪之交的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经济主权被动化、科技发展“南北”化、文化纷争特别是政治文化纷争尖锐化、政治效能的相对滞后性等诸多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干涉主义”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列强为了实现其领导世界、主宰世界的目的,而采用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打击来处理国际事务的一种新的外交策略。“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国家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论。“新干涉主义”的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7.
权威说法     
《信息化建设》2014,(8):5-5
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国内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独立权。有关国家主权的概念和学说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各异,曾产生过不同形态的主权.总的来说,关于主权的理论和学说,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主权概念产生的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这一阶段的近代国家主权学说一般称为绝对主权论。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一阶段,近代国家主权学说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两大对立的潮流,即:根本否定国家主权和削弱或贬低国家主权的潮流;维护与发展国家主…  相似文献   

9.
彭燕 《科技信息》2010,(10):70-70,73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现实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人民所认同。如今,全球各民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联系和交往不断加强,在经济管理制度与习惯上,各国日趋规范化、同一化,国家主权对其的管束与支配日显困难。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国家主权至上的基本原则,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积极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弱化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因为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经济主权的弱化必然影响政治主权的完整性。列举了发展中国家主权弱化的若干表现,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维护发展中国家主权的若干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和知识产业化思潮的持续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到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文化殖民"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英语学习者对民族文化传统和本国国情的遗忘以及教育研究者价值观念的单一和片面。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摆脱文化帝国主义的束缚,是值得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丢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罗韬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45-48
随着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客观趋势。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之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对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严峻挑战:国家意识,民族文化受到冲击。如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培育民族精神,应对时代的挑战,成为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全球化进程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主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趋势。在网络全球化视野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在网络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下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所作出的回答。面对网络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如何处理好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建设、管理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坚持以科学技术手段来监督管理网络文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充实经济主权对保障经济安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构筑好有效发挥经济主权作用的“网络型”体系。这一、“网络型”体系由两个平台(国内、国际)、四个支点(政府能力、理念基础、制度保证、人才高地)、一组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诸要素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经济主权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组成。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是对全球化时代在文化方面的积极回应。这种回应也正是在经济的全球化,即资本的全球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或者也可以说跨文化就是人类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对文化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甚嚣尘上的“全球化”概念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美国单极霸权主义等联系在一起的 ,在本质上是要对民族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民族产业进行解构。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国防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防建设应以海权国防理论为基础 ,以维护发展权为核心 ,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中国的经济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要冲破美国海上霸权 ,就需要进行利益格局调整 ,集中力量发展国防。  相似文献   

18.
涂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34-137
文化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融入文化全球化大潮,科学地制定全球化格局下的文化发展战略,实现文化的创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图情事业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结构,文献信息资源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进步导致变革成为必然,使得管理的难度加大,更加突显其重要性。应以政府介入,加大管理力度,以立法和政策支撑,实现理论、科技和体制创新。应着手建立"中国文献信息资源存储与检索中心",抓住机遇,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赶超之,实现图情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