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入物联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必然受到物联网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制约,为理清物联网目前存在的安全威胁、为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该文总结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即相应安全措施。根据物联网目前主流体系架构,分别从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对安全威胁进行研究。感知层安全威胁研究主要针对射频识别安全威胁、无线传感网安全威胁和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威胁。传输层安全威胁研究主要针对数据泄露或破坏以及海量数据融合等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应用层安全威胁研究主要针对用户隐私泄露、访问控制措施设置不当与安全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各类安全威胁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剑 《科技信息》2012,(34):282-282
作为构建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重要支撑技术,无线传感网络随着国家物联网战略的兴起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无线传感网应用与实践》课程是高职高专物联网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开设《无线传感网应用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块组织、重点难点、实施条件、教学策略等课程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物联网前端感知信息的海量性和异构性问题,提出物联网异构信息集成处理体系结构,包括引入物联网异构数据交换标准并提出物联网异构信息处理方法.物联网异构信息集成方案在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进行.在感知层,模型对不同传感器或RFID的信息进行归一化及数据清洗;在传输层和应用层,模型对这些异构物联网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及智能处理...  相似文献   

4.
俞玉莲 《科技信息》2013,(12):275-276
物联网主要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首先靠感知层来完成对物的感知,从而获取信息。因此,感知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物联网体系架构分析入手,着重解析了感知层中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Zig-Bee和蓝牙技术。各种感知技术将应用在不同的场合。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簇维护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簇结构的物联网感知层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大量分布的传感器节点的脆弱性、通信开放性和无人值守等特征使得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簇维护方法,通过加密认证、节点测评和按需维护机制来保护簇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NS2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簇维护方法能低能耗地有效抵御假冒攻击、簇头占据攻击和针对数据包的攻击,保证簇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针对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的一体化监测方案,分别从农业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来监测应用服务的运行状态和保障应用服务的正常运行.在感知层,管理传感设备信息,建立传感设备与应用服务的关系,以便在上层应用服务出现问题时,可以方便地追溯到相关的传感设备.在网络层,实现网络配置的自动化备份和还原,确保感知层与应用层数据能够正常传输.在应用层,对应用服务支撑平台进行负载测试,对云平台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控,并监测应用服务器的状态和性能信息,确保应用服务的运行状态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过全面的监测,保障农业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服务能够正常对外提供,提高用户体验,从而有利于农业物联网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4,(2):13-17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物联网视频多跳中继无线通信的实现能量预估的网络层叠协同路由交互寻访技术。该技术的前提是采用遗传算法设计轮询步进优化估值模型,依据估值模型计算节点感知距离和节点能量,结合无线大容量信号编码解调码过程建立层叠协同交互寻访体系,优化簇内、簇头节点的传输效能,实现用户层、网络通信层和感知层层叠路由的交互协同。经软件仿真和数学矩阵对比,该技术可较好地满足物联网视频等大容量感知数据的传输与处理,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层叠资源特别是感知层与链路层受限的运算、存储和能量等资源。  相似文献   

8.
周璀 《科技资讯》2013,(35):198-198
针对《物联网概论》课程在物联网专业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分析了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探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办法与学习建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新兴学科物联网概论的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内容创新的课程体系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从采用贯通式课程设计思想,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强化基础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引入创新课程教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工程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实现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联网设备通讯方式多样且数量众多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支持多种物联网通讯技术的轻量级网络构建层方案.方案设计了一套将物联网内部通讯连接映射到网关端口的转换机制,并根据物联网实际的部署环境设计了内网穿透和拥塞控制机制,其中设计的轻量级物联网网关可通过以太网和移动网络连接互联网,并在软硬件平台上进行了实现与测试,应用实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支持物联网中多种异构的感知识别网连入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