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5):78-82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宁武方言属晋方言五台片。文章对宁武方言全面布点调查后,将宁武方言细分为十二腔,并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整理出宁武方言内部语音特征共9条,简单介绍各特征在山西省境内的大致分布范围,以及相关语音现象在山西省境内的不同表现形式。最终认为宁武方言作为晋方言五台片的一个方言点,其一致性特征在整个山西方言框架里,并不是孤立的。 相似文献
3.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997年3月~7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Crosoptilormantchuricum)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已知其性成熟周期为365d,发情与配偶期在每年3月下旬,营巢与产卵期在4月,窝卵数8.02枚,孵卵期27±1d,孵化率96.00%,成活率96.67%,每年参加繁殖的个体数占种群数量76.20%。繁殖力为2.85只/年。 相似文献
4.
5.
对贵州红粘土成因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红粘土是覆盖于碳酸盐岩系地层之上,由碳酸盐岩系地层中的不溶杂质为物质来源而形成的特殊红土.岩溶作用决定了红粘土的成土早期和物质来源的特点不同于其它岩石形成的土类;岩溶残余堆积物后期又经历红土化作用,造就了红粘土的基本特征.从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来讨论红粘土的成因,指出以上两个成土阶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是红粘土成因的最主要环节,并分析了成因对红粘土特性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铝土矿的成因属性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山西铝土矿成因研究,得出山西铝土矿是堆积-沉只在长期风化的碳酸盐岩古陆上的古风化壳型铝土矿,风化源岩主要是为基底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石和盐质沉积。其26个一水硬铝石的氢氧同位素平均值:δ^18O为8.16%,δD为-109‰;3个勃姆石的δ^18O为10.4%,δD为一107‰;26个高岭石的δ^18D为16.84‰,δD为-91.7‰。这些数值都与国内外近代风化壳及现代土壤中相同或相近矿物的氢氧同位数值基本一致。而硬水铝石和高岭石的同位素计温还表明,山西铝土矿矿形成时的年平均气温为32.3℃或29.4℃或31.3℃,属热带陆地大气环境下表生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骨架颗粒类型及其量比关系表明其物源区主要为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细粒花岗岩、闪长花岗岩等)广泛出露,并有一定量的变质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和沉积岩(砂岩、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分布;砂体中古流向数据均值介于158°~204°,反映了物源区是位于该盆地以北的阴山—燕山一带;Dickinson三角图解结果表明物源区总体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且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伴随有火山作用;天池河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为269.4~308.0 m,155 Ma左右,区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其剥蚀厚度为148.1~207.0 m,剥蚀速率为1.8~2.1 m/Ma,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法,侏罗系地层最大埋深时该地区古地温梯度明显偏高,反映了宁武—静乐一带受到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塔北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上亿年的岩溶作用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溶洞和裂缝,成为复杂的储集体,位于该隆起中心部位的塔河油田就是在这样的储集体内发现了上十亿吨的石油储量。针对缝洞成因及其空间展布问题,通过对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考察,精细分析研究区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提出表层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径流岩溶带划分方案,并且定义出每个岩溶带缝洞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特征,建立缝洞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不同岩溶带缝洞充填物性质,为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描述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城岩溶盆地成因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西部水城岩溶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断陷岩溶盆地,它的成因不仅是溶蚀、溶解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构造作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整个盆地内碳酸盐岩广布,占总面积82.1%。其岩溶发育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都有独特特点。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较特殊的岩溶景观。特别是目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的叠加和介入,促进了岩溶发育和发展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宁武盆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地层广泛发育,但其煤系页岩气勘探程度尚低。本文基于宁武南区块多口钻井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观测、有机碳含量测试、岩石热解测试及系列测井数据探讨了宁武南区块煤系页岩展布特征、有机质微观赋存特征和有机质丰度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宁武南区块太原组-山西组煤系页岩连续泥岩厚度达到30m以上,有机质丰度平均达到2.6%,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显微组分以惰质体与镜质体为主,有机质孔隙主要发育于固体沥青,镜质体与惰质体中零星可见。构建了基于改进ΔlogR法、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有机碳含量预测模型,对比预测精度认为反向传播(back propo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煤系页岩有机碳含量预测。利用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宁武南区块太原组和山西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进行预测,指出研究区东北部煤系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 > 3%),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年平均气温高于0℃的自然条件下存在少量常年保存有冰体的洞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现象.山西宁武“万年冰洞”是国内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冰洞,如何合理解释其内部冰体的形成和保存机制是一个科学难题.本文通过有限元暂态数值计算,模拟冰洞四季热传递过程认识到,冰体得以持续存在的控制因素有2个:(1) 冬季外部空气比冰洞内空气冷,外部冷空气通过冰洞口,与冰洞内空气发生自然热对流,使冰洞内部冷却;春、夏、秋季外部空气比冰洞内热,冷空气沉在洞底,效率很低的热传导不足以使冰洞内温度显著上升.(2) 由于冰-水相变潜热作用,即使夏季靠近洞口部分冰体融化,也需吸收大量热量,从而进一步阻止冰洞内部冰体的融化.计算结果也显示,如果一些冰洞开发为游览景点后在洞口设置密封门,切断冬季冷空气进入洞内自然对流冷却洞体的通道,冰洞内冰体在不到40年时间内将全部融化,“万年冰洞”将被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2.
侯振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5):202-204
山西省宁武煤田侏罗系含煤地层为大同组三段,含2号、3号煤层,均为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2号、3号煤层煤类为较低变质程度的气煤,具低中灰、特低硫—低中硫、中磷、高挥发分、高热值等特点,可作为很好的气化用煤、炼焦配煤及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13.
14.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的影响;以区域新构造演进为主线,讨论清虚洞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清虚洞洞穴系统属于大型洞穴系统,其洞道结构为"一桥、两坑、一窗、一支洞";(2)天生桥、天坑、天窗、洞内景观及边缘坡立谷等,是清虚洞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边缘坡立谷、清虚洞天生桥及云坛天坑构成了核心资源;(3)区内地形特征及下伏非碳酸岩夜郎组(T_1y)地层,为外源水流入碳酸岩地层溶蚀成洞提供了隔水条件;(4)区内地下水不仅沿着构造节理和裂隙运移溶蚀,而且单斜构造条件也有利于地下水沿着层间裂隙溶蚀、侵蚀,是控制清虚洞成因之一;(5)清虚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溶蚀期、崩塌期和下切3个时期。区内岩层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是清虚洞形成的前提条件,外源水是清虚洞形成的基本动力,在区内地文演进过程塑造了世界罕有的天生桥景观。 相似文献
15.
静电场作用下H2O偶极极化对冰晶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去离子水为实验样品,在-30℃低温环境中冷冻,冷冻过程中施加不同强度的静电场干扰,研究静电场对去离子水冰核形成及冰晶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冷冻过程初期静电场的引入可以诱发冰核形成,导致过冷点升高,但在随后液相到固相的相变过程中,静电场对冰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分析认为,在静电场作用下电偶极矩沿电场方向分布的H2O具有最稳定的状态,能量的分布函数具有最大值,这些结果是诱发冰核形成、抑制冰晶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贵州喀斯特洞穴青菜洞和癞子洞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菜洞和癞子洞食物链的碳源主要为洞穴内土壤有机质,为第一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洞穴内软体动物的螺类和节肢动物的裸灶螽、马陆等主要以土壤有机质和颗粒有机物为食,为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洞穴内的节肢动物的蜘蛛类和脊椎动物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物,为第三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本文中青菜洞Δδ15 N的富集因子为2.9‰,癞子洞Δδ15 N的富集因子为2.46‰。 相似文献
17.
李瑞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30(4):350-355
辽西南票地区山西组,共发现孢粉21个属47种。组合特征是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为孢粉总量的97.4%;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很少,仅占2.6%。根据孢粉含量及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本组合自下向上划分成两个组合带:Simozonotriletes-Sinulatisporites;Sinulat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岩溶洞穴波状流痕(舌状流痕)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对观音洞内的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它在纵、横方向上的展布特征,分析洞道形态结构与波状流痕的展布关系;同时,根据地下河水运移规律,探讨波状流痕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洞底波状流痕较均一,形态差异小于洞壁;(2)洞壁波状流痕在距洞底高1.0~1.2m范围内的流痕深度,较1.2~1.4m和1.4~1.7m这2个高度范围内的深度变化大;(3)洞壁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变化与洞道形态结构有密切联系;(4)岩溶洞穴波状流痕是地下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地下径流是岩溶洞穴波状流痕的直接动力,洞道结构形态对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的叠加作用的影响,导致波状流痕在洞内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孙宗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
文章探讨了可能引起冰坝的十三种主要因素和它们的影响程度,提出了诸因素对形成冰坝影响程度的判断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此方法为基础,和气象预报计算机系统连网,可以建立预报冰坝形成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