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鸣复(公元?—1247),字成叔,四川泸州(今四川泸州)人。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进士。理宗初,四川制置使郑损荐其入朝,历任兵部郎中、军器少监、侍御史,权工部、刑部、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等职。端平三年(1236)拜参知政事。嘉熙二年(1238),朝臣乔行简请理宗“以兵事委李鸣复”,遂迁知枢密院事。淳祐四年(1244)复为参知政事,因与杜范政见不合,出知福州、福建安抚使。淳祐七年(1247)卒于嘉兴。  相似文献   

2.
蒙世隆,又名酋龙,伪谥景庄皇帝,后人称为景庄王。唐宣宗大中十三年继任南诏王,乾符四年(877年)二月进攻成都失败后,死于越巂(今西昌)景净寺。现大理、弥渡一带白族、彝族奉其为本主。四川西昌、会理一带有景庄王庙(土主庙)。  相似文献   

3.
略论西夏的军事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国,是一个与宋、辽、金同期并存的封建割据政权。这个政权以党项族人(古代羌族的一支)为主体,包括汉(宋人)、藏(吐蕃)、维(回鹘)、蒙(鞑靼)等族。自公元七世纪初,这个民族便活动在今四川、西藏、青海等省交界  相似文献   

4.
二、宋元时期 周渭三首 周渭(923一999年),字得臣,原籍桂阳(今广东省连县),司马光《沫水纪闻》指明为连州人。唐五代时,连州隶属长沙(今湖南),而楚与南汉对峙。渭被南汉俘获,其妻子流离昭州(今广西恭城西北),于是落籍在恭城。后脱身北上,归于宋。建隆(960一963年)初,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初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主簿,后历官右赞善大夫、殿中亚,加监察御史。并曾通判兴州(今陕西省略阳),知棣州(今山东省惠民县)、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毫州(今安徽省毫县)、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等地,又任过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转运副使。所至诛暴锄奸,正直清…  相似文献   

5.
四川,素称"火井之乡".火井,即天然气井.古书上对天然气的称呼还有很多,如阴火、阴气、地火、火泉、火龙、煤气、圣灯…….我国古代有火井和气苗的地方很多,但以四川最为有名.现举几条史料如下:西晋张华《博物志》载:"临邛(今邛崃县)火井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八年八月,国立浙江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历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之后,回迁广西宜山.以文庙(今宜山县公安局),标营(今部队文化学校),工读学校(今幼儿园).湖广会馆(今县教研室及其左侧)及胡文虎小学(今宜山中学大门左侧的宿舍)等处为临时校舍,十一月一日在宜山正式复课。直至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宁失陷,宜山告紧,浙大方始五迁贵州遵义。浙大在宜山开课达三十学期。  相似文献   

7.
李文彩,永淳(今横县)平朗狮子堂村人。壮族,出身贪苦,理发为业。排行第七,外号李七。李文彩是终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一位壮族农民领袖。他一八五○年在永淳领导壮族人民抗租起义,失败后转战于贵州、四川,坚持斗争二十多年。不屈不挠,英勇机智。表现了壮族人民酷爱自由、不甘心黑暗势力的统治,和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而斗争的可贵精神。抗租起义清朝道光末年,广西天灾频仍,饿殍遍地。腐朽的清政府为了支付鸦片战争的战费和赔款,敲榨搜刮,有增无已。地方官吏豪绅,加税增租,横行肆虐。李文彩的家乡——永淳、横州(今横县)一带,  相似文献   

8.
<正> 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市)人。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卒子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唐甄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幼年随父离开家乡,先后宦居江苏吴江,以及江西、北京、南京等地。明亡后,南京为清兵攻占,随父避难山阴等地。清顺治十四年中举。曾任山西潞安府长子县知县,仅十月,因“逃人诖  相似文献   

9.
常华 《科技潮》2002,(9):36-37
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侧,是世界上使用年代最久、古代大型天文仪器数量最多而又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物。说起它的历史,要上溯到金代。金元时期的观象台北京地区设置天文台始自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袭宋制,立太史局,设候台,当时将宋朝在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置的主要天文仪器迁至中都(今北京),并由太史局修建了一座候台,贞元二年(1154年)把这些仪器置于候台之上,开始了观测工作。当时的候台遗址在今复兴门外白云观附近。  相似文献   

10.
唐甄(1630—1704年),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市)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进步思想家。唐甄所著《潜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它的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思想及其价值,学术界正有不少评述。本文拟就唐甄的“知人善任”说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唐太宗广德元年(七六三)正月。《旧唐书·史思明传》记载:宝应元年(七六二)十月,仆固怀恩等屡破史军。次年正月,史军兵变,史朝义(史思明之子)“为范阳节度李怀仙於莫州生擒之”,李降唐,将史“枭首至阙下”。至此,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已近结束.流寓在剑南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中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欢喜欲狂,在极其激动喜悦的心情下,写下了这首跌宕流走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12.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年冬他告假赴洛阳、巩县探亲,至乾元二年(759年)春,适逢唐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市)打了败仗,史思明叛军进逼洛阳,他便离洛阳回华州任所。当时,贼势充斥,上下震恐,唐军除了退保东都洛阳,还在潼关一带抢修防御工事,以阻止叛军的西进,  相似文献   

13.
<正>常隆庆早在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时候,就树立了"为国家开发矿藏,从地下找出财富"的富国强兵理想。自1934年第一次踏上宁属(今攀西地区)的土地,常隆庆就被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深深吸引,此后他多次深入宁属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考察。1936年8月,常隆庆在调查宁属七县地质矿产途中,写成了《开发四川第十八行政区矿产意见书》呈送四川省政府,以提交给川黔两行省行政督察专员会议审查研讨。他在  相似文献   

14.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唯诗词“雄视百代”,其散文也是很有特色、耐人寻味、令人称绝的。今将《赤壁赋》一篇进行赏析,对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即可见一斑。苏轼(1037——1101)字子瞻,宋朝四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擅于作文,“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年(1057)中进士,时年二十。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翰林学士司马光为首反对,朝内斗争激烈。苏轼在这场新旧斗  相似文献   

15.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于宋熙宁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任徐州知州。其时徐州(彭城郡)属京东西路,下辖彭城、沛、萧、滕、丰五县.宋之滕县,即今之滕州市,境域宋大今小。当时滕县在苏东坡管辖之下,在膝县留下了不少事迹.  相似文献   

16.
此为代宗大历二年(767)夏作者就任嘉州(即犍为,今四川县名)刺史时作。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六评:“类似老杜诗,而无其悲愤。末句亦不堪远仕矣。”纪昀批语:“嘉州诗难得如此清圆。”清胡本渊《唐诗近体》卷一亦云:“极清静,极凄凉。”评价均高。明代后七子之一的谢榛(茂  相似文献   

17.
北魏刁雍造船地点考辨及其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书·刁雍传》是一篇有关北魏时期宁夏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刁雍于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任薄骨律镇将(即今宁夏北部地区军政长官,薄骨律镇治所在今黄河青铜峡以北),至兴光二年(公元455年)离任,共11年时间。太平真君五年、七年、九年,刁雍三次向太武帝上表,分别陈述修高渠、运屯谷、筑仓城的计划方案,反映了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于1988年5月21日,在四川乐山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举行的第一届年会期间,召开了第二届会员代表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这届理事会由24人组成。他们是:刘应明(四川大学)、刘声隆(泸州医学院)、刘家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刘曦明(渝州大学)、牟家雄(重庆医科大学)、年维洁(西南交通大学)、李硕(成都科技大学)、李万寿(《遗传与疾病》编辑部)、李克昭(四川工业学院)、李泽民(重庆邮电学院)、汪泽厚(第三军医大学)、苟宗泽(四  相似文献   

19.
杨龙友(1596—1646),名文(马总),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明末诗人兼画家。崇祯七年(1634)谒举华亭(今上海松江县)教谕,后移知青田(今属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江宁(今属江苏)等县。福王弘光帝立于南京,起龙友兵部职方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监军京口(今江苏镇江),后迁兵备副使,分巡常州、镇江,监总兵郑鸿逵、郑彩军。清兵陷京口“破南京,福王出奔,百官投降。龙友投福州唐王隆武帝。拜龙友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清兵入闽,龙友与清兵大战仙霞关负重创,  相似文献   

20.
四川荔枝种植公布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川在历史上曾是三大著名的荔枝产地之一。本文考证认为四川荔枝最早植于秦代,指明四川历史上荔枝种植的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指出唐宋时期是四川荔枝种植的鼎盛时期,在今四川重庆、宜宾、泸州、涪陵、乐山、万县等地、县的河谷地带都有大量种植,种植的最北点曾达到北纬32°左右,但在明清以后,种植面积大大缩小,今天四川荔枝种植主要集中在北纬29°50′以南的极少数地区了,本文从气候,兵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四川荔枝分布缩小的原因,并指出四川今后发展荔枝生产的方向和有利的时代、历史及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