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与梭罗在他们的创作文本中,都对自然美进行了凝神观照与歌唱,但是细加比较,在这种趋同中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探讨这种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及其形成的根源,将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两位作家自然审美中的某些本质方面。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王安石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对诗歌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因此,他们选择的诗歌题材十分相近,在反映社会问题、咏史怀古、写景寄情诸方面,均可寻到如出一辙的思想和情调。但是,由于地位、个性和命运结局的不同,两人诗作的风格、气度、成就和影响又有较大的差异。作为本比较研究的对象,无论是两位名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异中之同”还是“同中之异”,都可以为中国古代学的鉴赏,提供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人生意味。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与梭罗在他们的创作文本中,都对自然美进行了凝神观照与歌唱,但是细加比较,在这种趋同中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探讨这种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及其形成的根源,将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两位作家自然审美中的某些本质方面。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李强(贵州黔南教育学院都匀558000)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必须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本文将对在数学教学中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谈谈教学体会。1异中之同大家知道:数学是有机的整体,它不...  相似文献   

5.
1925年陈延杰撰成《诗品注》一书,为钟嵘《诗品》的研究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对于《诗品》的研究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在这九十余年的研究历程中,《诗品》对于陶渊明的品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钟嵘在《诗品》中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陶渊明置于中品,唐以后,特别是宋、明、清以来的一大批学者为陶渊明叫屈并纷纷著文以批判钟嵘品第之失。在文学研究当中对于陶渊明所持有不同的批评态度,是批评家个人的主见,还是受其背后某种共同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的左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蒙医学和中医学都属于传统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由于相互影响的结果,其哲学指导思想、诊断方法、药物方剂以及治则治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根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是不同文化母体模塑的结果,其存在的差异是明显的对蒙医学和中医学的理论系统、观念系统、技术操作系统进行客观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异与同特别是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并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为何如此的原因,揭示传统医学的认识方法的某些规律,无论对中医学还是蒙医学,都将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活创作于乾隆中叶的闺阁诗人王采薇与寒士诗人黄仲则,皆为常州诗派中的翘楚。其心境颇多相似之处,他们皆是多病之人。同怀寂寞之心,都有出尘之想,一样英年早逝。通过其相似心境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乾隆盛世,也有寂寞之人,悲苦之心,盛世之音下也有凄凉之声。  相似文献   

8.
孙会黎 《科技信息》2009,(22):I0355-I0356
把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意境作比较,其诗歌的意境有共伺之处:无我之境,韵外之致,意与境浑;并在同与异的比较过程中,揭示出二人诗歌意境同与异的根源,他们内在精神底蕴根本不同的所在,是由于陶王二人的归隐背景不同,前者是政治性退避,而后者是生活性退避以及二人诗歌风格前后相继,各有千秋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秦皇与汉武是秦汉时期的双子星座,是给中国和世界历史打上不朽印记的两位伟人。他们气吞万里,雄才大略,功业辉煌,彪炳日月。在事功、气质、性格、才情、视野等诸多方面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同多而异少,同异皆分明。因其同,二者都成为各自时代的峰巅;因其异,使结局犹如天壤之不同。一个身死族灭,—世而亡;一个身死国安,导出中兴之局。寻觅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明喻是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段,它作为修辞学中的一朵奇葩,使语言精炼、生动,增强了表达内容的具体性、实感性、鲜明性。英国诗人Pope对其极为赞赏:OnesimilethatsolitarilyshinesInthedrydesertofathousandlines(万语千行枯燥乏味如沙漠;有一明喻独放异彩于其中)。明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基础即联想和想象之上,让读者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英汉明喻修辞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中是否会有同、异呢、这种同异对语言教学有何影响?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一英汉语言虽…  相似文献   

11.
钟嵘提出的“品第”批评方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要对作家作品进行品第高下的划分,但这种品第高下的划分绝不像有的研究者所说的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行为,而是受其总体的“品评”批评方法体系的内在制约和影响,并且有着自己明确的批评标准和批评惊讶。应该对“品第”法这一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总结,并将其整合到当今的文学理论批评中来。  相似文献   

12.
李侦侦 《科技信息》2007,(17):124-126
同义词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词汇现象。从意义关系的角度同义词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同义词的本质特点是“同”,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并不很多,所以不论等义词或近义词都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别,这就是同义词的“同中之异”。本文在坚持同义词“同”的这一本质特点的大前提下着重分析其不同之处,即:从形成原因的角度分析等义词的“同中之异”;从语言、语义、修辞、逻辑的角度分析近义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美术彼此互为参照,比较两者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不仅可以从中更好地了解西方艺术,而且也能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本民族的传统艺术,一些被认为是互相对立的双方,诸如中西方美术的审美意识、选题与表现方式、中西方绘画特色、中西方色彩观念等方面,实则可以产生出情感与语言的共鸣,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从南北朝有大批文人诗出现以来,人们就试图给诗坛作者的创作成就作出高低层次的定位。但六朝的诗人品第论受政治等级观的影响,唐宋的诗人层次论出现长期复杂混乱状况。刘克庄最后对这一理论领域作全面纠正和系统总结,把诗坛分为高峰诗人、开创诗人、大诗人、特色诗人、缺陷诗人等部分,形成员合理、最系统的诗人层次论。  相似文献   

15.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他取材于历史,用旧事写新意,探索人性中的利己主义,鲁迅在芥川龙之介的影响下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奔月》非常具有代表性。以《鼻子》和《奔月》为中心,从人物形象塑造、体现的社会性与哲理性、艺术手法的异同三个方面比较鲁迅和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之间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是一个既敏感又不断引起争议的问题,本文对恩格斯关于早期基督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的有关论述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他所运用的方法论标准问题,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只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7.
雪莱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都善于借用大自然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歌颂“美好”理想,反对“丑恶”现象,因为大自然总是赋予他们以无限力量,通过对他们的大自然诗歌进行仔细比较,试图找到中英两国诗歌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19.
编辑与作者之间有“异”有“同”,其“异”是绝对的,“同”是相对的。不认识二者之间的“异”与“同”,就不能真正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虽然是相对的,但它是编辑和作者二者之间的最佳境界。没有二者之间的“同”,编辑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就难以妥善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以“同”为前提与以“异”为前提有很大的不同。要使编辑与作者二者之间从“异”到“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单一化的倾向。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求“同”的途径和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应作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人们把客观上的各种事物或现象在头脑中加以对比 ,确定出他们之间的同异点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称为比较思维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重要的心理过程。比较思维是进行抽象概括的思想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事物间的比较分析 ,从而抽象出含有的数字特性 ,形体特征等个性。运用比较思维研究问题 ,可揭示出表象与本质 ,形式与内容、方法与规律间相互关系。比较思维最为显著的特征 ,是通过比较达到掌握事物最本质的特性 ,在比较过程中 ,会使人产生出一些合理的联想 ,使问题得到转化。以下探讨一下比较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1、在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