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相似文献   

2.
1986年是大熊猫"丰收年",全世界动物园和养殖场共繁殖大熊猫9只,其中日本1只,中国8只.但是1987年却是个"歉收年",仅墨西哥繁殖成活1只,中国得了个"0".  相似文献   

3.
饲养中的大熊猫最长寿命,除了这里介绍的"大猫"以外,还有北京动物园的"莉莉"."莉莉"在1958年到北京时已成年,估计年龄为6岁,因此现在的年龄估计为28岁,似乎还可以活几年.在国外,两只活得最长的大熊猫分别为15年2月和15年4月.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这一珍稀动物受到世界各国动物学家密切关注,它的野外种群数量、动物园饲养展出头数,以及人工饲养下配种繁育的成败等,均被视为动物学界的重大新闻.据调查1988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总计七十余只(六十一只饲养在中国),其中二十只母兽正处于繁育年龄(5-18岁),但本年度只有两只怀孕,共生产三仔.而唯一成活的,是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雌性大熊猫"欢欢"哺育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90,(3)
牵动亿万人心的"国宝"大熊猫的保护抢救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3年至1989年间,共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其中救活82只,除需继续治疗、研究者外,康复后已放归大自然.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古老的孑遗物种、活化石,被列入濒危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小相岭、凉山和秦岭的局部地区,以箭竹为主要食物.1983年5月以来,上述地区相继出现大面积箭竹开花枯死现象,食物严重缺乏,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灾情  相似文献   

6.
放归大熊猫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一直令人担忧.可喜的是,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已经取得成效。据最近的调查显示,我国野外大熊猫数量已从1988年的1100多只上升到近1600只,我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目前也已达161只。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的人工繁殖和野外放养。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2001年3月,采用潘文石等建立的数学模型法,对长青保护区26条样线进行了调查,并与1988年以来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988—1997年,长青保护区大熊猫年均增长1只,1997—2001年年均增加2只,2001年3月监测结果为109只,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处于稳定期;大熊猫种群数量不仅受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而且受到迁出(周边地区天保工程)、取食竹子生物量、环境容纳量的影响;长青保护区的建立和天保工程的启动,为区内、外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区内6 000 hm2的人工林,高海拔2 515 hm2的竹林函待恢复和改造;大熊猫数据库的建立,为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分布变化趋势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今年,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珍禽朱鹮产卵并孵化出雏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不仅因为朱鹮是濒临绝灭的珍稀鸟类,还因为人工繁殖朱鹮相当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麻雀是人们熟悉的鸟,到处都能繁殖,而且一年能繁殖二三窝;但是你若是把一对麻雀放到笼中饲养,让它们繁殖后代,那可就难了.不信你就试试看.北京动物园饲养繁殖朱鹮经历了四年时间,可以说历尽艰难、坎坷,实在不容易!处在绝灭的边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朱鹮48只,野生的40只,人工饲养8只(北京动物园6只,日本"朱鹮保  相似文献   

9.
福州动物园育成一仔福州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青青",是久经驯养并已掌握多种技艺的表演能手,国内外驰名,曾远渡重洋出国表演,为我国野生动物驯养业争得很高的荣誉."青青"今年早春发情求偶期间,该园工作人员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使其受孕,于6月15日顺利产生一仔.这只幼仔在150日龄时体重已达十公斤以上.它是福州动物园繁殖育成的第二只大熊猫幼仔,也是"青青"生产的第三胎.  相似文献   

10.
继第一只浅棕与乳白相间毛色的大熊猫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以来,一直为世人所关注.专家学者、保护区工作人员、关心大熊猫的广大群众都在关心,是否还会发现棕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是不是一个独立的种群?棕色熊猫与黑白熊猫在习性上有什么不同?……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圈养第一只棕色熊猫"丹丹"的情况,谈谈我们的看法.第一只棕色熊猫是1985年3月26日由佛坪保护区内村民吕国友在大古坪海拔约1200米的东河河谷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绝灭的几种原因自然绝灭从进化观点看,任何一种动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根据化石分析,鸟类一个种的平均寿命约为200万年,兽类约为60万年。自然绝灭可以是一个种的直接绝灭,也可以是由旧种逐渐进化为新种。在目前我国动物学家对大熊猫濒危原因的争论中,一种论点就认为它是一个古老的物种,由于过于特化,繁殖能力低不能适应环境的变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具有1000万年历史的"活化石,大熊猫现已成为国际社会携手保护濒危珍稀动物活动的象征。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科技界,这是一场关于如何适当地应用技术手段来增加这一种群数量的争论之焦点。目前在我国,有1000只左右的大熊猫在野外生活,还有近百只大熊猫在29家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圈养。最近的一场争论是由一份关于通过体外受精以获取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大熊猫"5年(1995~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生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数学者认为,大熊猫由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以及生殖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濒于绝种边缘。我们从野外获得10—15岁龄,正在发情的大熊猫雌性生殖器官,进行了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研究,结合成都动物园人工繁殖大熊猫的观察及有关资料,认为大熊猫濒于绝灭的主要原因,是生殖能力的高度特化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至于食物的高度特化,天敌,疾病等则是第二位原因。拯救大熊猫单靠自然保护来繁衍后代,局限性极大,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日增,冷竹类的开花死亡等原因,更会加速大熊猫的绝灭。应当重视人工饲养繁殖,人工授精,人工喂养初生幼兽,以及外源激素引起的超数排卵,同期发情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大相岭大熊猫现仅有荥河与瓦屋山两个种群,彼此隔离,数量稀少,处于极度濒危境地.本文运用VORTEX模型对大相岭大熊猫未来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灾害等的影响下,种群决定性增长率r>0,显示种群有增长的潜在趋势.但由于统计随机性及环境波动等影响,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平均统计增长率r<0,种群将逐渐走向灭绝.荥河种群和瓦屋山种群的平均绝灭时间分别为48a和33a.竹子开花、近亲繁殖等均对种群有明显影响.为保护该地大熊猫,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现仅残存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甘肃、陕西的部分山区,其中8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在四川省境内.大熊猫在四川受保护的程度,将决定其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已建11个大熊猫保护区从1963年开始,在大熊猫集中分布的岷山、邛崃山、凉山3个山系陆续建立了白河(1)、九寨沟(2)、黄龙寺(3)、王朗(4)、唐家河(5)、小寨子沟(6)、卧龙(7)、蜂桶寨(8)、喇叭河(9)、美姑大风顶(10)、马边大风顶(11)等11个自然保护区,管理面积合计达50多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相似文献   

17.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成都动物园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动物种类繁多,常年保持在250种3000只左右,位居全国四大动物园之列.特别是靠近大熊猫的产区,所以园内饲养的大熊猫数量常在十只以上,成了动物园的"主景",真可谓得天独厚了.园中的大熊猫数量虽多,但并非全靠大自然的恩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全身骨骼(图版Ⅰ:1A)的研究中,我们已报道大熊猫腰带骨的特点(杨安峰、房利祥,1981)、大熊猫的脊柱和胸廓(杨安峰、房利祥,1982)。本文包括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头骨与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头骨的比较研究。 研究材料是1976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从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收集来的,共有6付完  相似文献   

20.
正大熊猫是全球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伞/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不仅能"伞护"同区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动物,促进同域分布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还可进一步"伞护"生态系统,长期维持一个或几个自然生态系统或景观的完整性。据2015年我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于6个山系30余个小种群,其中18个小种群的大熊猫数量不超过10只,大熊猫栖息地呈现碎片化与基因孤岛化趋势。2016年4月,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启动。2016年12月5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8年10月29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