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演化算法的规则提取方法(DE-Rule)。规则的表达形式为IF-THEN模式,规则前件中的连接词为AND,规则后件为识别对象的类别。通过编码将规则表示为差分演化算法中的种群个体,然后通过差分变异和二项式交叉对种群进行演化,对最优个体进行解码即可得到对应的最优规则集。最后,用DE-Rule、RS-Rule、ANN-GA-Cascades-Rule等3种规则提取方法对江汉油田某区块进行石油储层识别(干层、水层、差油层和油层),其中,oilsk81油井数据作为训练数据,oilsk83油井数据作为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规则集的识别准确率和解释性上,DE-Rule方法都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均衡数据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疾病诊断,矿藏资源识别等等.对于不均衡数据的分类而言,目前基于集成学习的不均衡数据分类技术较为成熟,但现有方法都将不均衡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而不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不均衡数据.事实上,不均衡数据因其不均衡比、数据维度和类别数的不同,所具有的数据分布也不同,使用统一的模型处理所有不均衡数据难以在所有数据集中都获得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演化算法的自适应集成学习算法(adaptive multiple classifier system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DE-AMCS),使得针对不同的不均衡数据,系统能够选择最优的集成学习模型来完成分类任务.本文选择了KEEL数据集中的10个数据集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5个现有的集成分类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DEAMCS相比于对比算法,分类精度上有明显的提升.最后,本文将DE-AMCS应用到江汉油田某区五口井的石油储层含油性的识别中,在每口井的含油性识别中,精度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差分演化算法,该算法对差分演化算法中控制参数的生成方式进行了改进,在算法的运行过程中保留表现较好的控制参数,通过反馈机制调整下一代控制参数的生成,使算法能够在运行的过程中自适应的调节控制参数,并且算法在选择操作中融入了模拟退火的思想,以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在17个典型的Benchmarks函数上对算法进行了测试,并将该算法与jDE、JADE、SaDE、EPSDE和CoDE等5种改进的差分演化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整体上优于其他5种算法。另外,测试了模拟退火中初始温度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温度参数为1 000时,算法的性能较优。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TSP这一组合优化问题,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解决TSP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决传统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在多父体杂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差分演化算法.该算法的核心在于,采用多父体杂交算子保证算法的遍历性,通过淘汰相同个体来保持群体的多样性,并以较小概率随机选取部分个体进行差分进化操作,从而充分利用最优个体的信息达到了加快收敛速度的目的.对复杂函数的寻优实验验证了混合差分演化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提出一种基于ANN和GA融合的自学习自适应的模糊规则提取算法,用来对油层进行识别.其方法是:首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训练样本进行有导师学习,网络的输入是测井属性,输出表达为网络权值和输入的函数Ψk=f(xi(WG1)ij,(WG2)jk)(其中:Ψk代表含油性类别Ck的判别函数;C1为干层;C2为水层;C3为差油层;C4为油层).然后,以Ψk作为遗传算法(GA)中的适应度函数提取对应于类别Ck的模糊规则.最后,通过某油田oilsk81和oilsk83油井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储层的含油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差分演化的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算法通过对Pareto最优解集的差分演化来增加Pareto解集的多样挫;通过循环拥挤距离采控制归档集中非劣解的分布.提高对种群空间的均匀采样;采用一种新的多目标适应值轮盘睹法选择粒子的全局最优位置,使其更逼近Pareto最优前沿;自适应惯性权重和加速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基于元学习算法选择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蚁狮算法的元特征选择方法。首先,通过鲁棒初始化机制构建初始种群,增强所选元特征子集的鲁棒性。其次,在个体解的搜索过程中应用动态边界策略,增加方法的种群多样性。然后,采用混沌映射变异策略,提升方法的寻优性能,给出方法伪代码并分析时间复杂度。最后,使用130个数据集、150种元特征、8种候选算法和5种性能指标构建分类算法选择问题进行测试实验,分析方法的参数敏感性和机制策略效果,通过准确率、查准率、查全率和F1分数指标评估并对比方法性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11.
借鉴量子计算的相关原理和差分进化思想,提出一种用于连续空间优化问题的量子差分混合优化算法。算法的核心是构造由决策向量的分量和量子位概率幅为等位基因的实数编码染色体;采用依据染色体的具体形式设计的互补变异进化部分优秀个体,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利用差分进化思想进化部分随机选取个体,以保持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鲁棒性。对Benchmark函数测试表明,该算法具有寻优能力强、搜索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应用该算法求解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参数估计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测沉降数据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2.
实现定点DSP汇编层反正切函数的差分进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提出一种在定点DSP汇编层快速实现高精度反正切函数的方法,并对该方法在确定精度范围内的正确性和实时性进行了测试。与传统方法相比,差分进化算法求得的逼近多项式精度高、阶数小,设计出的反正切函数实时性远优于C库函数。同时差分进化算法还可以用于其它非线性数学函数在实时环境中的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微分进化算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微分进化(DE)是比较新的基于群体的随机优化方法.它具有简单、快速、鲁棒性好等特点,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不同于其它进化算法,它的变异算子是由种群中任意选取的多对向量的差值得到的.微分进化主要用于实参数优化问题,在非线性和不可微的连续空间问题上优于其它进化方法.近些年,微分进化的应用领域也是不断扩大.研究目的是总结微分进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并对它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IGSA) as a hybridization of a relatively recent evolutionary algorithm called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GSA), with the free search differential evolution (FSDE). This combination incorporates FSDE into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GSA with an attempt to avoid the premature convergence in GSA. This strategy makes full use of the exploration ability of GSA and the exploitation ability of FSDE. IGSA is tested on a suite of benchmark func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IGSA.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rkov blanket和互信息的集成特征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量无关和冗余特征的存在可能降低分类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似Markov blanket和动态互信息的特征选择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集成学习,进而得到一种集成特征选择算法。该集成特征选择算法运用Bagging方法结合提出的特征选择方法生成基分类器,并引入基分类器差异度进行选择性集成,最后用加权投票法融合所选基分类器的识别结果。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为分类器,在公共数据集UCI上进行试验,并与单SVM及经典的Bagging集成算法和特征Bagging集成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6.
To avoid the curse of dimensionality, text categorization (TC) algorithm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ML) have to use an feature selection (FS) metho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ality of feature space. Although having been widely used, FS process will generally cause information losing and then have much side-effect on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TC algorithms. On the basis of the sparsity characteristic of text vectors, a new TC algorithm based on lazy feature selection (LFS) is presented. As a new type of embedded feature selection approach, the LFS method can greatly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features without any information losing, which can improve both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of algorithms greatly. The experiments show the new algorithm can simultaneously achieve much higher both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than some of other classical TC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连续数值优化算法的普适性和鲁棒性,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学习群体搜索技术的集成进化算法. 该算法集成了3种自适应学习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作为子算法,其中1种子算法是本文设计的,另外两种子算法来自相关文献. 相应地,整个进化种群被分成了3个子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算法以并行的方式采用每种子算法独立地进化各自的子种群,而在进化过程的不同阶段,每种子算法的进化策略及其参数可以自适应地调整. 在实验部分,首先定义了算法性能度量标准,然后在26个较新的测试函数上做了算法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在差分进化算法的基础上, 受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的启发, 建立了differential evolution adaptive metropolis (DREAM)算法. DREAM 算法融合了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势, 较好地解决了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中搜索步长的恰当取值以及搜索方向的准确定位问题, 并能有效解决差分进化算法的群体多样性和收敛速度问题. 在 DREAM 算法基础上, 引入多目标优化思想,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适应度分配策略和外部存档方案的多目标 DREAM 算法, 并应用于岷江流域 CMD-3PAR 降雨-径流模型参数优选研究. 结果表明: 多目标DREAM算法能够找到一组范围宽广、分布均匀且数量充足的 Pareto 最优解供决策者评价优选. 相似文献
19.
Design of PID controller with incomplete derivation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or near optimal parameters of PID controller with incomplete derivation, a novel design method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he controller is called DE-PID controll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l performance criteria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such as IAE, ISE, and ITSE, a new performance criterion in the time domain is proposed. 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s employing the DE algorithm to search the optimal or near optimal PID controller parameters of a control system are demonstrated in detail. Three typical control systems are chosen to test and evaluate the adaptation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DE-PID controll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superior features of easy implementation, stable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 and goo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the ZN, GA, and ASA,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is indeed more efficient and robust in improving the step response of a control syst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