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蔡黎 《世界科学》1999,(8):32-34
寄生虫病概述寄生现象,可能与人类的历史同长,也许比人类的历史更长,是指一种生物生活于其他生物体内和体表,进行吸取营养、排泄废物、得到保护、维持繁殖、危害宿主等活动。人体寄生虫就是指以人体为宿主的寄生生物,在整个生物体系中,现已证明有155种不同的生物可以寄生于人体,引起人体的疾病或危害。这些生物可能是有单个细胞的原虫如内阿米巴、多细胞的蠕虫如蛔虫和节肢动物的昆虫如蚊子等;也可能是寄生于人体内的如蛔虫和体表的如蚊子;有只要感染就能引起人们疾病的非条件性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也有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引起…  相似文献   

2.
<正>本期专题主要介绍了2015年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日本的大村智(Satoshi Omura)和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因治疗淋巴丝虫病(象皮病)和盘尾丝虫病(河盲症)的阿维菌素而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其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带给人们深刻的启示。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相似文献   

3.
天宇 《科学》2013,(5):23
正[本刊讯]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研究员的研究小组合作,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大的贼兽(Haramiyida)化石:金氏树贼兽(Arboroharamiya jenkinsi),该兽体重约350克,其较长的指(趾)骨和可以缠卷的尾巴显示了其树栖的习性。研究成果发表于2013  相似文献   

4.
“让致病基因沉默”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是人类的理想。两位美国遗传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技术,找到了这个实现人类理想的科学途径,从而荣获了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菲尔1959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后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就取得学位,198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和英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执研,现任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梅洛生于美国波士顿,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马萨诸塞大学分子医学教授。牵牛花变色和秀丽隐杆线虫实…  相似文献   

5.
毛守白 《科学通报》1960,5(12):368-368
寄生虫病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灾害之一,其中最严重的有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和黑热病,受害的人民以千百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对人民疾苦的极度关怀下,立即开展了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至1955年冬,党中央将消灭各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的任务列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并在毛主席的关怀指导下,成立了防治领导小组,卫生部成立了血吸虫病防治局,设  相似文献   

6.
寄生虫病是动物园动物疾病中发病较高的一种,文章将太原动物园4年中动物寄生虫的普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动物不同地区、不同饲养环境和不同投喂方式以及营养水平对寄生虫的易感群不同,感染率高低也不同.为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病和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吴叔安 《科学通报》1965,10(9):846-846
解放前,寄生虫病流行在我国大江南北,严重地摧残劳动人民的健康。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对几种主要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积累了不少科学技术资料及实际工作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此,系统介绍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经验及科学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一部《寄生虫病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是由国内60余位专家分头执笔写成的。内容以国内常见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为主,罕见及危害性不大的次之,国内罕见或没有的,而国外  相似文献   

8.
这块人类头骨于近期被南非的科学家意外发现,考古学家认为这块人类头骨已经有约200万年历史。发现这块人类头骨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古生物学家李·伯杰表示,这块属于南方古猿的青少年原始人骨架的遗骸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完整的早期人类祖先骨架。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宣布将把探测和发现化石残骸的过程公布于众,同  相似文献   

9.
歼灭战     
<正>马萨诸塞州塔夫斯大学医学院安德鲁·阿顿斯坦(Andrew W.Artenstein)和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疫苗研究组主任格雷戈里·博伦(Gregory A.Poland)表示,为了每个人的利益,人类必须要更努力地消除疾病。各种传染性疾病每年令数百万人丧生,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发病率的负担。这些疾病会导致社会动荡、政治骚乱,以及经济混沌,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这些传染病中有很多是可以预防的。一些疫苗可干预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麻疹以及风疹对积极的干预手段非常敏感。比如针对脊髓灰质炎,目前人们的目标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将它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海外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疟疾等寄生虫病治疗研究方面的贡献,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疟疾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青蒿素的发现及其在疟疾治疗方面的应用,每年可以挽救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人源大麻素受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灵  华甜  刘志杰 《自然杂志》2021,43(1):25-31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200年前中国已将大麻(cannabis)用于镇痛及其他疾病的治疗,随后人们在娱乐和宗教活动中也开始使用大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麻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被逐步鉴定出来,其中就包含具有精神活性的四氢大麻酚(Δ9 -tetrahydrocannabinol, Δ9 -THC)。这些活性成分是一类结构和功能多样的化学物质,统称为大麻素 (cannabinoid)。20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和一些动物体内存在一类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该系统参与调控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其中包含内源性大麻素和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目前人体中已知的大麻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主要包含大麻素受体亚型I(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 CB1)和大麻素受体亚型II(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2, CB2),其中CB1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而CB2在外 周免疫系统中高量表达。它们介导的信号通路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靶标。大麻素主要包括植物性大麻 素(phytocannabinoids)、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和合成型大麻素(synthetic cannabinoids)等三大类。文章回顾了大麻及大麻素的历史,总结了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学习与认知、情 绪、肥胖、疼痛及免疫等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郭雨松 《自然杂志》2022,44(3):182-194
Piezo通道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参与触觉形成、渗透压调节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并与感觉异常、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Piezo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机械激活过程可以由膜穹顶机制来描述解释,即Piezo通道与附近磷脂膜在不受力时呈现高度弯曲的穹顶状,而受力开放时变平,以获得在能量上更稳定的构象。这一过程可受Piezo蛋白本身性质、脂质、互作蛋白等多种因素调节,以适应Piezo复杂多样的生理功能。深入理解Piezo机械激活与调控的分子机理,将有助于从机械转导的角度为相关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郭雨松 《自然杂志》2021,44(3):182-194
Piezo通道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参与触觉形成、渗透压调节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并与感觉异常、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Piezo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机械激活过程可以由膜穹顶机制来描述解释,即Piezo通道与附近磷脂膜在不受力时呈现高度弯曲的穹顶状,而受力开放时变平,以获得在能量上更稳定的构象。这一过程可受Piezo蛋白本身性质、脂质、互作蛋白等多种因素调节,以适应Piezo复杂多样的生理功能。深入理解Piezo机械激活与调控的分子机理,将有助于从机械转导的角度为相关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高海龙  王镐锋  赵耀  高岩  王权 《自然杂志》2021,43(5):343-348
迄今为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造成全球近2亿人感染,数百万人因新冠肺炎而罹难。针对疫情病原——新型冠状病毒,人们对其重要药物靶标开展了深入而详实的研究。对药物靶标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对于我们了解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总结了针对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及转录复制复合体的多种结构,分析了药物小分子抑制相应靶标蛋白的机制,以及对于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英 《科学通报》1979,24(14):667-667
青蒿素(Ⅰ)是我国科学工作者近年来从中药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新型化学结构的抗疟药。几年来的临床试验证明,青蒿素对治疗各类型疟疾具有速效、低毒等优点,并对治疗抗氯喹疟原虫株病人有效;不少地区已将青蒿素作为抡救凶险型疟疾病人的首选药物。其主要缺点是近期复燃率较高,为了寻找疗效好、复燃率小的新化合物,我们对青蒿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  相似文献   

16.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构成人体中最庞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药物靶 标。随着GPCR结构解析技术的突破,目前已破解八十余个受体的400多个结构,揭示出GPCR复杂多样的配体结合模式和 跨膜信号转导机制。近年来,残基相互作用计算已实现对GPCR构象变化的精细描述,揭示出A家族GPCR存在共同的激活 机制。文章简要回顾GPCR激活机制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并对A家族GPCR共同激活机制如何推动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陆薇薇  陈瑶  齐永芬 《自然杂志》2021,43(2):112-118
ghrelin是新发现的一种胃肠多肽,具有强烈的促生长激素释放的作用。ghrelin及其受体在体内广泛表达,除具有增加摄食量及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外,还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抗凋亡、抗氧化、调节免疫炎症及自噬等多种组织非特异性稳态调节作用。近年研究显示,ghrelin还具有钙稳态调节、内皮保护、降血压、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稳态调节作用。因此,ghrelin及受体后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稳态维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α-螺旋跨膜蛋白的折叠和自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利民  康艳晶  罗施中 《科学通报》2010,55(15):1426-1437
膜蛋白参与细胞中的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复杂而特殊的生理功能,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药物标靶,因此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对于保持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α-螺旋跨膜蛋白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和广泛的一类膜蛋白,本文综述了α-螺旋跨膜蛋白在折叠和自组装特性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跨膜过程中的两阶段模型;详细介绍了α-螺旋跨膜蛋白的跨膜性质及其跨膜的影响因素,包括跨膜序列的长度和疏水性、疏水性错配和界面锚固、极性残基和脯氨酸等;进一步总结了α-螺旋跨膜蛋白通过跨膜螺旋相互作用形成高度有序自组装体的结构基础;并介绍了研究α-螺旋跨膜蛋白折叠和自组装常用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希望能为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电网正在发生变革。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电网是一个用来将由一定数量的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传输到大量不同级别的用户系统。设计和运行电网的标准,就是要将电能以一种有效的方式从数百个发电站传输到数百万的用户家中。这个系统储存电能的功能有限,所以如何预测用户的用电量就变得至关重要。电网的控制是基于每日的预测来进行的,而电能是由发电站通过传输网络输送到配电网络。大部分发电都需要由调节器来控制。  相似文献   

20.
陈轶妍  陆炎 《自然杂志》2006,41(6):414-422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肝病之一,但其危害程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也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文章简要阐述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加深对其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