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墨白在写实性较强的一组中篇小说中塑造了三种颍河镇的叛逆者形象,想要逃离颍河镇的叛逆者,现实中的逃离者和观念上的背叛者。这些叛逆者者形象是墨白艺术上和思想上双重探索的结果,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墨白的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2.
墨白以颍河镇为背景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失语者"的形象,他们在物质与文化上的弱势地位是其"失语"的根源.物质的"失语"与文化的"失语"形成了共生与互动的内在机制.对"失语者"的塑造使墨白的小说具有锐利的批判精神,也使小说主体意识具有愤怒、压抑、无奈、反抗、逃离的复杂色彩.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体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体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意义是相当深远的。墨白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痛苦和磨难中度过的。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创伤性体验决定了墨白的小说主题——书写底层或来自于底层的人们的苦难和卑微;创伤性体验决定了墨白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城乡的二元对立;创伤性体验决定了墨白的小说情调——忧伤和苦涩。  相似文献   

4.
墨白的创作一直贯穿着悲剧宿命以及生存与毁灭的主题,其小说给人一种由历史、苦难而造就的尖锐的刺痛感和人性的荒芜感。从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历史的宿命、叙述的意味四个层面阅读墨白及其小说所提供的苦难叙事和历史隐喻对研究墨白小说创造更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读墨白的小说《失踪》,发现《失踪》对墨白后来的小说创作在文本上有着导向作用,而这篇小说对墨白小说叙事风格的形成是一次最重要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墨白小说论     
]墨白的小说创作探索和表现的是现代人在种种内在和外在力量的驱动与制约之下,那种无奈的处境与命运,小说里的主人翁不停的“行走”与“寻找”、在欲望驱动下形成的种种“神秘”、以个人的言说进入历史和现实等,形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主题。对人类精神的探索和对艺术形式的试验构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姿态。墨白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上达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墨白是一位有成就的先锋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在小说潮流更替频繁的时代,墨白积极而冷静地吸收现代小说创作中积极的一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墨白前期的小说从人类爱的构筑与消解、对人性丑与恶的揭示、对死亡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关注、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形成等几个方面予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墨白小说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其早期创作中,墨白持一种启蒙立场,继承了"五四"以来的传统,对国民性中的愚钝、孱弱等方面予以揭露和批判。并通过叙事把这种国民劣根性根源指向了传统礼教。另外墨白前期的作品已经呈现出开放性主题的端倪。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墨白在坚持这种价值取向时在形式方面过多侧重,形成了墨白后来的所谓"先锋"姿态。这种先锋姿态在成就墨白文坛地位的同时也让他陷入自己所造就的藩篱。  相似文献   

9.
墨白是一位有成就的先锋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在小说潮流更替频繁的时代,墨白积极而冷静地吸收现代小说创作中积极的一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墨白前期的小说从人类爱的构筑与消解、对人性丑与恶的揭示、对死亡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关注、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形成等几个方面予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墨白小说论     
墨白的小说创作探索和表现的是现代人在种种内在和外在力量的驱动与制约之下,那种无奈的处境与命运,小说里的主人翁不停的“行走”与“寻找”、在欲望驱动下形成的种种“神秘”、以个人的言说进入历史和现实等,形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主题。对人类精神的探索和对艺术形式的试验构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姿态。墨白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上达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结合欲望在当下文学语境中的状况,以墨白的《欲望三部曲》为切入点,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凸出墨白《欲望三部曲》叙事策略的不同。《欲望三部曲》展现了作者对于文体的创新,对人类内心世界与生存状态的深层探索,让我们看到在繁多的低俗"欲望"叙述之外,还有其他人在独立坚守精神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家墨白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跨文体写作进行文体革新实验。《手的十种语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该小说借助对小说、诗歌、绘画、书信、日记、评论、新闻报道、案件调查手记等诸多文体的融合与拼接,推陈叙事形式和叙事手段,进而呈现作家对欲望的的解剖展现,异化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范式,转向小说"反文体"的多种融合、多重图式,追求写作手法的移植与联姻。可以说,《手的十种语言》的结构和文体都是对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小说以"梦境"穷极"梦境"的叙事手法颠覆了以实求实的现实主义叙事传统;墨白则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神、气、韵、境"的"道悟",使他小说的叙事语言实现了最大的"陌生化"的效果;卡夫卡和墨白用各自不同的"虚"与"空",建构起不同的体悟生存现状的文学世界,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重构的叙事境域。  相似文献   

15.
在复调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体等方面。复调叙事的运用,使伍尔夫小说更为全面地反映出现代人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也促进了小说创作艺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墨白的《欲望三部曲》(《裸奔的年代》《欲望与恐惧》《手的十种语言》),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社会变革中人们精神蜕变时的挣扎。作者以欲望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人物对物欲、权欲和情欲的追逐,以风格多样的文本书写了孤独、恐惧、死亡、苦难等各种生命状态,刻画了人们在蜕变中展现出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善与恶,表达了对社会历史变革中底层人物命运的殷殷关切。  相似文献   

17.
《旧式地主》具有颇为丰富的双重内蕴:隐约表现了死水一潭的平庸生活让人变得微不足道甚至渺小卑贱;主要赞美了旧式地主夫妇的单纯、善良,热情好客,相亲相爱,充满温情以及那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宁静的自然生活。这是现代文明人一种典型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有和谐宁静的近乎自然的生活以及和谐、相亲相爱、只记挂着对方的人间温情;另一方面又希望建功立业,扬名于世,超越别人,战胜死亡,因而否定这种真正无为、顺应自然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对《白鲸》中大量鲸类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描述关注较少,这些描述似乎有许多矛盾之处,使得该小说主题变得丰富而复杂.其实,这正是作者在面对人与海洋生物冲突时的生态思考,反映了面临人类生存和动物权利冲突时,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动物的问题.小说的悲剧结局暗示了作者对人类在对待海洋动物时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19.
铁凝最近的作品《笨花》是一部四十四万字的长篇巨著。这部作品以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的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冀中平原上一个普通村庄的发展史,塑造了许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冀中平原乡村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是一幅绝美的河北乡村风情画。作品不仅带给:卖者关的享受,还引发了人们对于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的深刻恩考。  相似文献   

20.
小说《呼兰河传》在第四章反复使用了"荒凉"一词。通过对其中四个节首的"荒凉"作修辞阐释,可以得到四种修辞义——生与死的麻木,人与人的冷漠,人与鬼的相慰,时与空的消逝。而这四种修辞义分别辐射到了小说的一些具体章节,使小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辐射状的修辞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