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搜寻外太空星球生物的科学家相信,外星人确实存在,只是一直苦于不知道如何找到他们。可是,由于高科技的帮助,科学家可望在未来25年内,在外太空找到他们。正在澳洲出席外星生物研究会议的美国非牟利机构“外星生物情报研究所”高级太空科学家萧斯塔克透露,科学家们相信,在我们的星系之外,外太空星系繁多,希望能在未来25年内找出其中一种星体上的生物。科学家要达到这目的,要首先  相似文献   

2.
科幻电影中,外星生物入侵地球是一个被反复应用的题材。人类会本能地产生恐惧感,害怕外星生物会毁了我们的家园。而如今,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观赏花卉正充当着这个令人恐怖的角色——它就是被称为“霸王花”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个在江浙沪等地区已经被列为头号“恐怖分子”的外来物种正在肆无忌惮地侵害着这些地区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外星生命的科学问题 几乎在世界各地的电视上或电影院都可以看到地球人与外星生物的星际旅行。从”星球大战”到X-档案。这些影视作品给我们的印象是宇宙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生命。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身体形态、智慧和不同程度的善恶。虽然它们当中有些仍然长得像地球上的低级动物,但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我们所未知的宇宙的某种力量或能量。  相似文献   

4.
温柔草     
“外星人的目的很可能是侵略地球,前天出现的飞行物可能是在侦察……”“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英国研制的轻便型原子弹,它的射程……”“如果他们想侵略地球的话,亲爱的不要怕,我会保护你们的,我会让他们有来无回!”一个美国大兵展示着自己发达的肱二头肌说。……我不断换台,几乎每个频道都是关于外星人的节目。外星飞行物的出现,让人们惶恐不安。我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人类能粉碎外星入侵固然好,如果氢弹和原子弹都不是人家的对手的话,我这个平民百姓担心又有会什么用呢?于是我站起身来,唤来狗狗准备睡觉。第二天清晨起来,眼前的一切让我大吃一…  相似文献   

5.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从而使他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50多年来,世界各国已经有400多人到过太空.他们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不少,其中也遭遇UFO与外星人“第N类接触”的许多怪事.比如说,听到一些外星人莫名其妙的声音,看到一些神乎其神的UFO事件,甚至还会进入外星文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亨利·林,以有生源说为基础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模型,用来探测外星生命在行星间的播种模式,并将这种扩散模式比作地球上的流行病传播。科学家相信,该计算机模型可被用来探测外星生命的特征,并预言在下一代能追踪到这种生命扩散。也许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宇宙中存在外星人,但是很显然,宇宙间的确存在隐匿的、不为人知的生命。天文学家已经研发出  相似文献   

7.
如果外星人真的降临,首先觉察到他们声息的多半是探索外星智能生物组织(SETI)的成员,而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则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目前未在地球发现任何外星人,也没有人们所担心的外星人吞噬人类的现象,但考虑到地球的现状及物种,我们需要推测外星人是否会到达地球并吞噬我们?而这个问题将有助于预警人类,避免遭受敌对外星人的攻击伤害!美国科学家迦勒·沙夫指出,与许多好莱坞科幻电影进行对比,我猜测外星生命可能需要更多的是水等生存必备资源,或者将人类作为它们的奴隶,或是某种神秘"生命力量"将我们  相似文献   

9.
正霍金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惊世骇俗的预言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宇宙奥秘的霍金,曾经做出过哪些预言呢?霍金的预言都有点吓人,会灵验吗?可能他只是以这种方式来提醒世人,善待地球,善待生命。——霍金语录一:"外星人"正在看着我们——在2015年伦敦皇家科学学会寻找外星生命迹象的启动仪式上,霍金就说过:"在无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其他形式的生命。"他说:"或许外星生命会正盯  相似文献   

10.
科讯 《科学大观园》2014,(23):32-33
<正>近年来,全球再次掀起一股寻找地外生命的热潮。而一些天体生物学家发现,比起在土星或木星的卫星上寻找外星生命,在地球上寻找或许更加现实。因为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的极端条件堪比其他星球,也许从这些地方可以找到外星生命的踪迹。其中,不久前西班牙《趣味》月刊就发了《外星人可能就生活在这里》文章,该文章称:无论从科技、政治还是资金角度出发,去外太空寻找外星生命,都不如直接到地球上的某些偏僻角落寻找外星生命  相似文献   

11.
俄国科学家称找到了外星人的密 码信函,信函是外星人留下的日历。 现代文明还无法读懂 俄罗斯数学家帕霍莫夫研究认为, 外星文明的代表多次造访过地球,并 将日历作为礼物留给了人类,而且上 面还编写了外星人留给我们的密码信 函,这个信函只有等到人类文明发展 到一定程度才能读懂。帕霍莫夫是莫 斯科国立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发表 过50多篇学术文章。他说,外星人的 信函不是偶然发现的,他已经寻找了 许久。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3年以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米尔顿·韦恩莱特教授就试图说服科学界,相信他在地球同温层发现外星生命。而今这位引发争议的科学家又声称发现新证据,证明地外生命就飘浮在距地球40千米的太空。他指出这些生物在DNA检测中呈"阳性",体积是从地面升入这一高度的颗粒体积极限的6倍。或发现生命播种器韦恩莱特表示在近地太空发现的生物,包裹在外星人设计的微小金属球内,用于在地球上"播  相似文献   

13.
贺霖 《科学大观园》2006,(16):28-29
冰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科学家认为冰虫这种罕见的耐寒体质可以证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虫一样的耐寒生物。它们在冰中自由行走,在极地低温下活跃生存,稍微升温便化成一团粘稠。《西雅图时报》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将联合美国宇航局和《国家地理杂志》投入巨资研究极地冰虫,希望据此在探索外星生命的旅程上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正从模样可爱、喜欢吃糖果的E.T外星人,到科幻电影《异形》中残忍致命的外星生物,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描述了各种类型的外星人,然而人类到现实中仍未接触到外星人。不过,对外星智能探索研究所(SETI)资深天文学家塞斯·肖斯塔克表示,许多科学家使用各种方法在搜寻地外生命的迹象,它们可能是高等智慧生物,也有可能是一些简单微生物。宇宙存在大量行星肖斯塔克表示,一些专家认  相似文献   

15.
汪忆 《科学大观园》2012,(20):47-47
英国爱丁堡大学计划于2012年7月开设搜寻外星人课程并招收几千名学生,让他们学习如何搜寻外星人。目前,这所大学正与美国的一些机构合作,开设一系列免费的网上课程,其中包括天体生物学入门课程和搜寻地外生命课程。搜寻外星人课程将讨论一系列问题,例如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如何与外星人接触以及谁将代表地球进行这种接触。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摄  相似文献   

16.
<正>外星人的形态和行为方式一直是科幻小说中令人着迷的主题。多年以来,我们在影视、漫画中见到过小绿人、长着昆虫眼睛的怪物,以及戴着银色小屏幕的外星杀手形象,但想要获得更加贴近现实的外星动、植物形象,还需要借助一些科学性的事实。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之外,规模相对较小的红矮星系统可能具有某些外星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尽管红矮星系统可能是银河系中最常见的宜居地,但它们也充满挑战。天文学家认为,不久前发现的Trappist-1恒星系统周围至少存在3~7颗类似地球的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地球以外生命的好奇和探索,其实在古代就开始了,国外有,中国也有。这种现象和访仙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古人眼中,神仙和外星生命并不是一回事,神仙上天入地,长生不死,不借助工具,其地位远高于人类;而外星生命,只不过寿命比人类长,也有国度,也得借助工具,而且他们只不过在科技上高于地球人类,但等级是并列的,他们在地球人面前炫科技,但并不决定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光秃秃的死寂地球如何成为今日的一片繁荣?在动物起源的初期,地球上出现了三次类似"后天"一样的"异端"事件,目前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存留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如果地球化学异常事件发生的时间、其中的要素稍有变动,或许如今这个世界的主流会是大象或是某种不知名的动物,它可能像人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无论怎样纷繁复杂,但终究还是一个单纯的人类文明世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无论如何巨大,总还是人类这一共同物种下的内部差异。但人类文明似乎正面临着“异化”和“重组”的危险。说不定在21-22世纪的某一天,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天下已经大乱,除了我们理所当然地称自己为“人”外,还有三种用传统观念看来是非我族类的“人”正活跃在我们中间。他们甚至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大的支配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成了“弱势群体”!这三种“人”分别是: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潘多拉魔盒打开了!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地球的一年有365天。而外星人——如果他们存在的话,他们对于时间的概念或许跟我们不一样。这是因为其他行星上的时间,有些比地球上短得多,有些则要长得多。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差异,首先是行星围绕运行的恒星的质量大小会有一些影响。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一年的长短是以行星围绕恒星公转的周期来定义的,而质量较大的恒星周围的行星的公转速度也会越快,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