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给基于中国人骨骼特征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关键尺寸设计及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假体型号选择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颈椎间盘尺寸测量方法,利用正常中国人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数据,测量1 600例中国人颈椎C23、C34、C45、C56、C67全5个颈椎间盘的6项尺寸参数(前高、中高、后高、椎间角、矢径、横径),统计分析中国人颈椎间盘尺寸特点。结果显示:正常中国人颈椎间盘高度随年龄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年龄组39~48岁存在极大值。颈椎间盘节段自上而下,6项尺寸参数值均相应增大,且除椎间角呈指数规律变化外,其他各参数均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同时,女性颈椎间盘各项尺寸约为男性相应尺寸90%。  相似文献   

2.
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 第7颈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mulatatcheliensis)第7颈椎进行了全面测量,另算出两项指数.用第7颈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两两组合为6组,第7颈椎与寰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4项指标一一对应组合为4组,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均呈正相关;其中第7颈椎矢径与全宽、椎孔横径与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呈高度相关;第7颈椎与寰椎椎孔横径、全宽间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郑跃成  王玉斌 《甘肃科技》2009,25(12):155-156
探讨颈部MRI与X线片对诊断Hangman骨折的优劣比较。13例病例给与颈椎正位,侧位X线检查,颈椎MRIT1WI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MRIT2WI采用矢状位检查;MRI所见13例均有椎旁软组织信号异常,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折线;7例Ⅰ度颈椎前脱位,8例脊髓挫裂伤有水肿,5例脊髓无明显损伤;X线片见13例第2颈椎椎弓根部均有明显骨折线,其中7例椎体有Ⅰ度移位,6例颈2椎管前后径变宽,2例颈2椎体下缘有小骨折片;在Hangman骨折中,颈椎X线片可清晰的显示骨折线,具有诊断价值;MRI对脊髓与周围软组织系统损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13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mulattatcheliensis)第7颈椎进行了全面测量,另算出两项指数,用第7颈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两两组合6组,第7颈椎与寰椎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4项指标-一对应组合为4组,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均呈正相关;基保第7颈椎矢径与全宽,椎孔横径与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呈高度相关,第7颈椎与寰椎椎孔横径,全宽间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C平面技术(Volume Contrast Imaging-C plane,VCI-C)与MRI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对小脑蚓部发育正常组胎儿30例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组胎儿14例分别行VCI-C及MRI检查,测量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测量脑干-小脑蚓部夹角(brainstem-vermis angle,BV角)、脑干-小脑幕夹角(brainstem-tentorium angle,BT角),采用配对t检验评估两种影像手段的一致性.结果 VCI-C技术与MRI两种方法在测量正常对照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种影像学方法在测量正常对照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方面具有一致性;VCI-C技术与MRI两种方法测量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种影像学方法在测量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组胎儿小脑蚓部的高度、前后径和面积及BV角、BT角方面具有一致性.结论两种方法在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方面具有一致性,VCI-C技术可作为产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10例(雄5,雌5)成年太行猕猴枢椎进行了全面测量,另算出两项指数,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指标及两项指数,经t检验,雌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用矢径、全宽、椎孔矢径与椎孔横径两两组合为6组进行了相关分析,两两均呈正相关;其中矢经与全宽、矢径与椎孔横径、全宽与椎孔横径呈高度相关.并用矢径(X)与全宽(Y)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2.234+1.012X.  相似文献   

7.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的新技术,而适应症的选择是应用该技术的关键。本文通过121例CT图像观察和治疗结果分析,认为单纯椎间盘突出和膨出合并相应临床症状者为该技术的绝对适应症;上述合并轻度椎体退行变者为相对适应症;而对伴有骨性椎管、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突出或膨出椎间盘有钙化、积气,游离椎间盘碎片一项者,即视为禁忌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T纹理分析联合机器学习多层感知模型对椎体隐匿性骨折早期检出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84例经MRI证实为胸/腰椎隐匿性骨折病例的CT资料,每例患者选择一个隐匿性骨折椎体纳入实验组,选择一个相邻正常椎体纳入对照组.对CT图像进行标准化后,使用A.K.(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软件分别提取椎体CT矢状位及轴位图像纹理特征.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椎体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M-W秩和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依次对训练组椎体矢状位及轴位CT图像纹理参数进行筛选,采用多层感知模型对筛选出的参数进行建模,最后采用验证组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椎体矢状位CT图像纹理参数筛选后获得最低密度值、能量、峰度、低密度增强值、Hara方差5个参数,对训练组参数进行学习建立多层感知模型后,训练组与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0和0.84.椎体轴位CT图像纹理特征进行筛选后获得均值、能量、均质性、偏度、范围、区域百分比6个参数,对训练组参数进行学习建立多层感知模型后,训练组与验证组的AU...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肿块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生长型、浸润狭窄型、不明确型,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Ⅰ级29例、Ⅱ级5例、Ⅲ级0例)明显好于MRI扫描(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不规则肿块型发生率高于圆形与类圆形肿块型发生率,结节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高于菜花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片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高于星芒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64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均高于MRI扫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均是胆管细胞癌的有效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更为清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核形态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及官颈癌共40例的HE染色切片,进行核面积、形状因子、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4项指标测量。结果:随着病交加重上述参数依次递增,经统计学处理,核面积,形状因子在各组间无显性差异,而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在癌和各组间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后两分析可作为子宫颈肿瘤病理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ge-related change is important part of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However, no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or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is availabl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 aging process of rats. Methods: 22-month-old Sprague-Dawley (SD) rats were used as spontaneously occurring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models and 6-month-old rats as young controls.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s II and X wa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Degenerations of intervertebral disc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Miyamoto’s method. Numbers and areas of afferent vascular buds were measured. The thicknesses of non-calcified and calcified layers were measu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less collagen type II expression and more collagen type X expression in the calcified layer of the cartilage endplates and nucleus pulposus in the rats of the aged group than in the young control. There were fewer and smaller afferent vascular buds in the rats of the aged group than in the young control group. The ratio of the non-calcified to the calcified layers in the rats of the aged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young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Rats can spontaneously establish intervertebral disc age-related degene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s II and X, numbers and areas of afferent vascular buds, the ratio of the non-calcified to the calcified layers, and water and glycosaminoglycan contents in the nucleus pulposus are sensitive indexe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巴马猪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巴马小型猪6头,每组3头,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造模组(Mod组)。Co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 Mod组在C形臂X光引导下确定猪L2-3、L3-4、L4-5、L5-6椎间隙,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用16G的引导针沿定位点穿刺椎间盘。穿透纤维环后侧后,呈放散状将椎间盘进行针刺破坏,每个间盘进行6次穿刺,每个角度间隔30度,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后1个月对巴马猪腰椎间盘行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Con组椎间盘未见明显变化, Mod组行MRI检查,发现进行穿刺的椎间盘出现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硬膜囊受压,髓核信号缺失,纤维环变形等改变,按照Pfirrmann分级标准,处理后的椎间盘在Ⅲ~Ⅳ级;病理组织学观察,与Con组比较,Mod组的椎间盘髓核呈白色胶冻状,穿刺部位椎间盘厚度下降,髓核发暗、含量减少,通道周围组织广泛硬化,纤维环结构粗糙。结论 C形臂X光定位下通过针刺破坏巴马小猪纤维环及椎间盘的方法,可以获得一种可靠的椎间盘退行病变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 对20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回顾。非手术治疗132例,采用卧床骨盆牵引加药物治疗,辅以理疗等。手术治疗68例,采取开窗、半椎板切除、对年龄较大、考虑有椎管狭窄或中央型腰间盘突出较大者采用全椎板切除。结果 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者97例,占74%。手术治疗组全部达到优良标准。结论 非手术治疗是腰间盘突出症的最基本治疗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手术治疗时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尽量选择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腰腿痛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复制了大鼠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在造模后3 d、7 d、14 d、21 d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为指标,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同时检测神经根周围组织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5-羟色胺)水平,并对神经根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是腰腿痛胶囊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全学粘度、血浆粘度(p<0.05或p<0.01);可显著降低神经根周围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 (p<0.01)和5-羟色胺水平(p<0.01),减轻化学性炎症对神经根的损害.说明腰腿痛胶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其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心理状况.方法:对门诊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蒙医传统治疗后对躯体症状复发的、恐惧心理、焦虑、抑郁以及对药物依从性的情况采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对照测查.结果:病人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病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应付能力差.结论:慢性疾病的反复发作及长期服药对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血管形成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8例行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切取患处组织,冷冻切片后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idner微血管计数法统计微血管密度.根据是否有微血管分为有微血管组、无微血管组,比较微血管形成的可能影响因素,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椎间盘内存在明显微血管形成,组织切片中存在典型的条形管腔结构,血管内皮细胞核有明显蓝染,微血管形成率为52.08%,MVD值平均为11.9±2.5.有微血管组椎间盘钙化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微血管组JOA评分明显低于无微血管组,腰椎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疝出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椎间盘钙化、腰椎疼痛VAS评分与退变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有明显相关性(OR值分别8.992,7.359,P值均0.05).结论椎间盘退变伴随着微血管形成,椎间盘钙化、腰椎疼痛VAS评分与退变腰椎间盘微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后碰撞过程中人体胸部的损伤情况,基于人体解剖学构建了人体胸部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胸椎、椎间盘、肋骨、肋骨软骨、胸骨、锁骨、肩胛骨、肌肉和韧带等人体组织.通过后碰撞仿真模拟,研究了胸部组织的应力及应变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后碰撞过程中,胸椎T1、胸椎T2和胸椎T3的应力和应变较大,可能发生椎体骨折;第一肋骨到第三肋骨的损伤可能较大,容易发生骨折;T1–T2、T2–T3和T3–T4之间的椎间盘应力较大,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等损伤.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喷涂时喷盘的转速、间距、喷盘与带钢之间的距离及喷盘数量对粒度分布和雾化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喷盘转速越高,雾化出的液滴速度越快,液滴直径越小,雾化效果越好,选取喷盘转速为6000r/min;喷盘与带钢之间的距离为100mm时,带钢宽度范围内液滴粒度分布效果最佳;喷盘之间的间距变化时,液滴干涉区域和液滴之间的碰撞随之变化,间距80mm效果最佳.采用获得的参数制得的无铬钝化产品优于原钝化产品,表明了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人体损伤脊柱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在全身振动情况下损伤脊椎对其相临组织部件的影响,建立了一个腰椎L3-L5段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对脊椎给予了几种损伤假设,如小关节切除、去髓核和后部结构切除等,并对这几种损伤情况进行了有限元瞬态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在振动过程中不仅存在垂直方向的振动还伴随有仰俯运动.脊椎小关节可以限制腰椎仰俯运动的幅度以保护纤维环后部免受大的拉伸和高应力的危害.椎间盘去髓核会导致纤维环上高应力的产生和椎间盘鼓胀增大.在振动过程中,小关节的切除同样可以加速椎间盘的退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有限元法评估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效果.基于CT图像数据建立腰椎L2~L5节段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2种手术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模拟生理载荷,计算两种手术模型各节段椎间活动度和小关节接触应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椎间融合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手术节段产生了明显的运动保留功能,但置换节段在后伸和侧弯工况下活动度比正常腰椎增大40.9%和43.1%,易引起手术节段的轻度失稳;人工间盘置换术改善了上下邻近节段小关节的受力状态,但置换节段在扭转工况下会引发较高的小关节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