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笔者在大理市蔬菜主产区大理和七里桥镇,对现有先进适用增产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实行水稻-菠菜//青花菜/马铃薯一年四熟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试验示范,示范面积由1998年的0.62hm^2,逐年扩大到达2002年60.70hm^2.经连续五年对六户的1.2hm^,定点跟踪调查实测结果:年平均产稻谷10131.30kg/hm^2菠菜20820.60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高密度栽培试验,得出棉花在21~24万株/hm^ 2密度范围内保留10台果枝,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当密度达到30万株/hm^ 2时,产量反而降低.棉花高密度栽培优势在于合理增加密度,来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以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昌泉牌”小麦拌种剂拌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多点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播前应用“昌泉牌”小麦抖种剂拦种,具有延缓出苗,增强抗倒伏性能和抗昌性,增加绿叶面积,提高小麦个体质量,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增特(15.0-16.5万/hm^2)、增粒(1.6粒/穗)、增重(1.1-1.9克/千粒)效果明显,产358.5-667.5kg/hm^2。  相似文献   

4.
苏宜洲 《武夷科学》2006,22(1):132-135
对闽南沿海山地Ⅲ类立地条件下19年生火力楠密度试验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培育火力楠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左右,同时应根据具体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做适当调整,立地条件一般的以培育中小径纤维材为主的,可在2500株/hm^2基础上适当密植,以不超过3333株/hm^2为好。相反,立地条件好的以培育板材为主的,则应适当稀植,以2000株/hm^2-2500株/hm^2为宜。同时,应根据林分生长发育状况,适时适量地进行间伐,最终林分保留密度以165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精益化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构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为手段,构建传统产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数字金融应用模块,持续进行基地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双师队伍建设,开发3+3教学、实训、应用一体数字平台,提高学生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助推区域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08,(5):38-38
佛山市顺德区新世纪农业园有限公司是由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先生倡导和创办的一个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公司成立于1997年,已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主要从事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农业科普教育及农业观光旅游业务。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在水产和花卉种养植、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已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曾先后被国家科学技术部、省科学协会、省农业厅分别评为“顺德现代化示范基地”(属国家级星火项目)、“广东省生产资料教育基地“、“顺德市科普教育基地”。公司研究的科研课题:鲟鱼南方产业化饲养、非洲菊产业化种植技术示范、芦荟种苗快速繁育及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鲟鱼技术开发、大口黑鲈良种技术推广应用,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7.
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氮磷肥效及最佳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氮磷肥的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旱地施肥量严重不足,化肥增产潜力巨大.在春旱严重的情况下,磷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氮肥,氮磷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加显著,比不施肥时增产1410kg/hm^2,比习惯质种植增产810kg/hm^2,增产率为46.4%.最佳产量为2490kg/hm^2时,施氮量为93.6kg/hm^2,施磷量(P2O5)为108.9kg/hm^2,产投比为3.4:1,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酱曲源毛霉的分离及其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曲样和窖泥单菌落中分离得到2株毛霉1#和2#,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产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1#菌6 565 U/g,2#菌9 146 U/g.对两株菌进行紫外诱变,获得的诱变U1#菌、U2#菌分别比出发1#菌、2#菌产蛋白酶活力提高了48.58%和54.45%.  相似文献   

9.
发展无性系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重要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汉中市坚持“引进一试验一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发展无性系良种,通过数十年的努力,良种带动名优茶生产、带动种苗繁育业兴起及茶叶的机械化采摘等效应与日凸显。但在茶园基地建设方面,随着推进力度的加大,在部分茶区、群众苦于建园任务大、土地难以落实,茶苗成活率低等,发展茶园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减退。同时良种茶园建设呈现布局散、规模小之格局,不利于现代茶业发展。本文分析了流转土地发展茶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突破茶产业发展,特别是良种茶园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参  宁萌  刘德海  马焕  权淑静 《河南科学》2013,(12):2149-2152
利用酪蛋白固体平板分离培养基、淀粉平板分离固体培养基初筛,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摇瓶复筛相结合,从实验室保藏的真菌茵株中筛选出一株产蛋白酶的真茵菌株和一株产淀粉酶的真茵茵株,对其固态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产酶高峰为24h,酶活力达到3760tJ/g;淀粉酶产酶高峰为32h,酶活力达到0.405u/g.  相似文献   

11.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其叶、果实、种子均有较高药用价值,且为我国特有孑遗树种。阐述银杏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和栽培管理,为更好的利用和栽培银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叶用银杏大指品种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实生苗分别以不同留桩高度截干(或抹顶芽)处理,并对截干后当年的生长及树形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截干能矮化树体,扩大冠幅,减少光秃带距,加大部分处理树冠总体积;(2)截干能增加部分处理枝条数量及枝条总长;(3)对当年叶产量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地径、长枝数、长枝长、高幅比及冠长比。因引截干能促进银杏形成优质叶用树形。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290块I-69杨标准地调查资料,以密度效应模型为基础,以林分胶合板材产量最大为目标,导出了最佳造林密度模型。通过对模型拟合,采用最佳造林密度模型求得I-69杨胶合板用材林造林密度为小于286株/hm2。立地指数小于等于16m的立地不宜用于营造胶合板用材林。要实现胶合板材培育的基本目标D>26.8cm,林分优势高必须大于28.9m。以选择立地指数大于等于20m的立地为佳。在立地指数18、20、22m条件下,满足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培育目标的最短轮伐期分别为11、10、9a;最大造林密度为257、240、236株/hm2。  相似文献   

14.
坡缕石对红芪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红芪在加施坡缕石后的生长规律,建立一套先进的红芪生产技术,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加施坡缕石0、750、1500、2250、3000kg/hm2对红芪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坡缕石在750~3000kg/hm2施用量下,能提高红芪生长期株高、主根长、根径、地上和根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且加施坡缕石为2250kg/hm2时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3.44%(P<0.01),综合性状最优;其次是加施1500kg/hm2。这对红芪栽培中合理配施N、P、K肥料及坡缕石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99~ 2 0 0 2年对广西永福县和临桂县两个罗汉果主产区进行 1999年以来罗汉果的土壤肥力状况与罗汉果产量和品质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罗汉果产区土壤全氮、全钾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6 5 g/ kg、17.9g/ kg、 89mg/ kg,属中等水平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4 5 g/ kg和 3.4 mg/ kg,属偏低水平。罗汉果的产量平均为 5 782 5 .0个 / hm2 ,单株产果量平均为 12 .9个 ;罗汉果鲜果的水溶性糖总量平均 6 .5 1% ,罗汉果鲜果的维生素 C含量平均 36 2 1.6 mg/ kg。罗汉果产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全磷成正相关 (Sig. <0 .0 5 )。在罗汉果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比例一定的情况下 ,水溶性糖总量与有机肥施用量成正相关。因子分析表明 ,影响罗汉果生产的主要因子有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的含量 ,其次土壤水分和土壤速效钾含量 ,有机肥料施用量 ,水溶性糖总量、维生素 C、土壤酸碱度等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优化肥料配比等 ,对改善罗汉果的营养状况及提高罗汉果产量 ,改善罗汉果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分析及经营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全市各区县山区风景林面积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昌平区(8 022.1 hm2)、海淀区(5 881.9 hm2)、门头沟区(4 999.8 hm2)等少数几个区县,且有77%面积的山区风景林由中幼龄林构成。从风景林树种组成上来看,由纯林组成的风景林面积比例较大;树种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树种上,不利于风景林林分稳定,也降低了风景林观赏性。针对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笔者提出采用分类经营措施,按照分类经营原则,将北京市山区风景林划分为游憩型风景林和生态型风景林,同时对风景林经营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南方红豆杉幼林修枝技术,以福建省13年生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分析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2年后的林木生长与干形形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参试的31株南方红豆杉单木修枝后的生长及形质性状的综合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确定最优的修枝木类群,估算最优类群总体参数,实现目标树修枝精确且优化。结果表明:修枝对单株材积和形数的影响随着修枝时间推移而变大; 2年后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后的生长与干形形质有着显著影响,进行目标树选择与修枝强度优化十分必要。在99%置信区间内,南方红豆杉目标树合理的修枝强度(相对高)为0.272 9~0.319 1,目标树要求树高501.55~527.45 cm,胸径11.93~13.56 cm。  相似文献   

18.
为延长番木瓜经济栽培寿命,选取‘马来西亚7号’、‘红妃’两个番木瓜品种为材料,比较斜拉矮化树形和杯状树形的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结果数、单果质量、可食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果实维生素C质量比、果实氨基酸质量比、果实蛋白质质量比、单株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长,两个番木瓜品种两种树形的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结果数和单果质量呈下降趋势;两种树形对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结果数、果实氨基酸质量比无显著影响;杯状树形能保持与斜拉矮化树形相近的单果质量,提高两个番木瓜品种的果实可食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果实维生素C质量比,可能提高‘马来西亚7号’的果实蛋白质质量比; 杯状树形在斜拉矮化树形3 a经济栽培寿命的基础上又延长3 a的经济栽培寿命.  相似文献   

19.
用实生苗定植,生长一年后于春季嫁接,定植后第三年投产,与成苗定植投产期相同,但实生苗定植的产量比成苗定植的产量,第一年、第二年分别提高110.7%和150%,而且,平均单果重增加11g,果实的含糖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样地调查,对长春市街路园林植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出:长春市街路园林树木的密度为99株/hm2,共有乔木树种30种,树木的平均胸径为14.2cm,园林树木的健康率为52.8%,园林植物总生物量为78631.3t,树木的总叶面积为14112024 m2,叶面积指数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