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BTK理论和Nambu自旋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铁磁/超导结构中铁磁一侧的准粒子局域态密度(DOS)和超导序参量.计算结果表明在铁磁层中超导邻近效应引起了具有超导特征的准粒子局域态密度和非零的超导序参量,随着离界面距离的增加两者都呈现了从"0"态到"π"态的衰减振荡行为并且具有相同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
介质阻挡放电中的局域态粒子对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双水电极装置,研究了在大气压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所观察到的局域态粒子对结构. 实验发现了4种不同类型的局域态粒子对结构, 通过对其时空动力学行为的分析把其分为2类:一类为稳定的局域态粒子对结构;另一类为至少含有1个振动的点的局域态粒子对结构. 还分析了边界对电场强度的影响, 并讨论了壁电荷对其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BTK理论以及Nambu自旋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铁磁/超导结中的准粒子局域态密度(DOS).计算结果表明在铁磁一侧界面附近超导邻近效应引起了具有超导特征的准粒子局域态密度,而在超导一侧界面附近由反邻近效应引起了自旋相关的DOS,即呈现了一定的磁性.由此判断在结的界面附近有铁磁性和超导电性的共存现象.  相似文献   

4.
基于团簇态信道的双粒子纠缠态可控量子隐形传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利用四粒子团簇态传送一个未知两粒子纠缠态从而实现可控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发送者对她自己拥有的3个粒子做一次三粒子纠缠完备基联合测量,控制者对其拥有的粒子作局域测量,接收者在控制者的帮助下对其自己拥有的两粒子做相应的幺正变换,即可重新构造出发送者要传送的未知态,完成了可控量子隐形传态.  相似文献   

5.
量子纠缠描述2个或多个系统间非局域、非经典的关联.由于多粒子纠缠态的量子非局域性比2粒子纠缠态的强,因此其在量子信息中应用更广泛.在Λ型3能级原子中,处于低能态原子的自发辐射能有效抑制,因此可将量子信息编码在Λ型3能级原子的2个基态上.该文介绍纠缠态融合的概念,综述基于融合机制制备Λ型3能级原子纠缠态的几种方案,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提出利用d维六粒子Cluster态的任意高维量子态确定远程联合制备方案.首先考虑了基于d维六粒子Cluster态的任意双粒子qudit态远程联合制备方案,然后提出了基于六粒子Cluster态的任意单粒子qudit态双向远程联合制备方案.在方案中,两个发送方共享需制备量子态信息,第一发送方依据已知需制备量子态信息对纠缠粒子执行半正定算子测量(POVM),第二发送方依据第一发送方测量结果以及已知需制备量子态信息对纠缠粒子选择执行适当的正交投影测量,接收方依据所有发送方测量结果对纠缠粒子执行相应的局域幺正操作,就可以在他的粒子上重建需制备量子态.通信方使用高维Cluster态为量子纠缠信道完成高维量子态远程联合制备,与其他方案相比,具有信道容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在普遍的两个自旋1/2粒子量子态下证明了局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是不相容的,推广了Hardy在两个粒子非最大纠缠态下关于Bell 定理的证明.通过纠缠态下广义量子不可克隆定理中的正交条件的转移证明了量子力学非局域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利用3×3 Hilbert空间中的正交乘积态的量子秘密共享协议. 正交乘积态的粒子构成两个粒子序列. 一个序列发送给Bob, 另一个序列在重新排列粒子的顺序之后发送给Charlie. 在Alice的帮助下, Bob和Charlie实施相应的局域测量获得所制备的正交乘积态的信息. 该协议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容量大和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判断空间可用于判定高维量子比特系统中一对正交多体纠缠态的局域区分性,若其对应的判断空间是正交的,则这一对正交多体纠缠态可无歧义地被区分。根据判断空间的性质和条件,可得到能抵御无歧义攻击的量子纠缠态。本文针对五个粒子的情况构造了7种量子纠缠态,计算了其判断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空间的判断规则。基于这些判断规则,研究了这7种五粒子量子纠缠态的局域区分性,进而提出了一个(4,5)-门限量子秘密共享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两个自旋1/2粒子形成纠缠态的条件下,不用不等式证明了量子力学具Einstein,Poldolsky和Rosen的局域实在论所地说明的非局域关联性,从而证明了局域实在论不能重现量子力学的独特的非经典特性。  相似文献   

11.
Scalable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require error control to protect quantum information against unavoidable noise. 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protects information stored in two-level quantum systems (qubits) by rectifying errors with operations conditioned on the measurement outcomes. Error-correction protocol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s, but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this technique prevent its application to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ere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using three beryllium atomic-ion qubits confined to a linear, multi-zone trap. An encoded one-qubit state is protected against spin-flip errors by means of a three-qubit quantum error-correcting code. A primary ion qubit is prepared in an initial state, which is then encoded into an entangled state of three physical qubits (the primary and two ancilla qubits). Errors are induced simultaneously in all qubits at various rates. The encoded state is decoded back to the primary ion one-qubit state, making error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ancilla ions, which are separated from the primary ion and measured. Finally, the primary qubit state is corr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cillae measurement outcome. We verify error correction by comparing the corrected final state to the uncorrected state and to the initial state. In principle, the approach enables a quantum state to be maintained by means of repeated error correction,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scalable fault-tolerant quantum computation using trapped ion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已发表的“自然容介态”“生命容介态”的深度延伸思考。思维是高级生命无与伦比的重要特征,它在自然界物质与能量、信息与信息态能量,以及物质与信息三种形式的容介态互变运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命的进化。遗传进化主要取决于主系肌朊线粒体的运动,而人类生物体的信任度反应高低、对于思维影像虚像的敏感程度,以及超常态清净思维的纯度等进化质量,则与个体脑容量和生命初始时是否形成异态多元的主系肌朊线粒体严重相关。任何思维形式都不能直接影响信息态空间,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独立于物质生命之外的智慧活动,但高级生命体的主系肌朊线粒体对宇宙信息态空间的进化会有间接贡献。  相似文献   

13.
将多Agent技术应用到了对维护Agent无效状态的定位和检测中,利用矩阵元素表示网格信息的方法,根据矩阵元素的变化,从而判断经过探测区域后的网络中维护Agent所处的状态,最后使用Repast仿真软件将维护Agent分为初步定位、中间过程、最终定位三个阶段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探测区域之后,可以将所处无效状态或有效状态的维护Agent分类,提高了网络辨别维护Agent所处的准确性,同时也证实了矩阵元素表示网格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1个以6粒子团簇态为量子信道实现2粒子未知态的受控分级量子通信方案。不同的接收者因其受发送者的信任程度不同而对未知态的恢复能力也不同。发送者对手中的3个粒子做1次 von-Neumann 联合测量,控制者根据不同的接收者或自己做局域测量或联合测量。接收者收到2次测量结果后做相应的幺正操作可恢复未知态,完成本次的量子通信。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城市空间信息遥感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图像对象、地理空间对象和城市空间对象做出了明确界定,详细说明了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总结了地理空间对象识别的三准则:边界、属性和尺度;提出地理空间对象和城市空间对象由身份、状态和行为三部分构成,对应的形式表达为标识、属性和关系.在分析地理空间对象中所包含信息的三个维度——专题、空间和时间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组成地理空间对象和城市空间对象的专题属性、空间属性、时间属性和专题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通用的面向对象的城市空间信息遥感分析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6.
Demonstration of a quantum teleportation network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onezawa H  Aoki T  Furusawa A 《Nature》2004,431(7007):430-433
Quantum teleportation involv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an unknown quantum state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without physical transfer of the information carrier. Although quantum teleportation is a naturally bipartite process, it can be extended to a multipartite protocol known as a quantum teleportation network. In such a network, entanglement is shared between three or more parties. For the case of three parties (a tripartite network), teleportation of a quantum state can occur between any pair, but onl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third party. Multipartite quantum protocols are expected to form fundamental components for larger-scale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 Here we report the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a tripartite quantum teleportation network for quantum states of continuous variables (electromagnetic field modes). We demonstrate teleportation of a coherent state between three different pairs in the network, unambiguously demonstrating its tripartite character.  相似文献   

17.
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在抑制、转换、刷新功能上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状态组被试在抑制功能上接近于正常被试,在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上接近于抑郁症被试,并且抑郁症组和抑郁状态组被试对于正、负情绪的反应偏向只发生在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上而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论动态统计信息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现有的静态统计信息理论拓展至动态过程,建立以动力学系统的信息和信息熵的演化规律为主题及其应用的动态统计信息理论.从态变量演化方程出发,推导出表述信息熵和信息的演化规律的动态信息熵密度和动态信息密度的非线性演化方程.这两个方程表明:信息熵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由其在坐标空间和态变量空间的漂移、扩散和产生三者引起的;而信息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则是由其在坐标空间和态变量空间的漂移、扩散和减损三者引起的.给出了漂移信息流和扩散信息流的表达式、信息减损率和信息熵产生率的简明公式.证明了动力学系统内的信息减损(或增加)率等于它的信息熵产生(或减少)率,信息扩散与信息减损同时发生.得到了反映传递过程动态特性的动态互信息公式,它在信道长度与信号传递速度之比趋于零的极限情况下变为现有的静态互信息公式.这些结果都是从信息和信息熵演化方程统一得出的,未增加新的假设.作为这些理论公式的应用,研究和计算了布朗运动的漂移扩散传递、热缺陷产生动力学及分子马达3个动力学课题的信息熵和信息的变化式,给出了高斯信道的动态互信息公式.  相似文献   

19.
带不同局部动态模型的时变系统信息融合Kalman估值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于带不同局部动态模型和多传感器的的线性离散时变随机控制系统,应用Kalman滤波方法,基于Riccati方程,根据按矩阵加权、按对角阵加权和按标量加权三种最优融合规则.提出了系统公共状态的三种最优加权融合Kalman估值器,可统一处理融合滤波、预报和平滑问题。为计算最优加权,提出计算局部估计误差互协方差公式。它们可用于信号融合滤波。用增广状态方法.将待估信号看成子系统公共状态,提出了信号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滤波的一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网格计算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如医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并孕育而出了生态网格、文化网格和气象网格等。在水文领域,单一水文信息是有限的,包括计算信息、存储信息、数据信息和仪器设备信息等。本文就是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三层架构,基于网格技术构建黄河流域水文信息系统,通过网格服务,将大量异构的单一水文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信息平台,其中每一个参与的水文单元或者以一个水文单元为中心的信息集合就是一个“网格节点”,从而充分利用每个水文单元上的闲置信息,达到水文单元之间的信息整合、广泛共享、协同工作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