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于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认为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要求,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将仍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态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回顾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目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成长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思想。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在发展战略、要素投入、发展路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上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章对我国解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了简要历史回顾,认为在毛泽东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江泽民开创的西部大开发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并从中得出了有意义的启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系统论思想指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5.
祝琳 《创新科技》2006,(6):14-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对我国历史上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否定之否定。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本身存在问题从均衡到非均衡战略,中国走过了50年的曲折历程,我们在肯定两大战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更要看到它们机械、片面、狭隘的另一面,这是造成我国区际关系长期紧张,未能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两种战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极端化、单一化、片面化倾向。建国初,中国尚处在极不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一种近乎盲目的理论支配下选择了“均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我国实行过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与现行的协调发展战略之异同。  相似文献   

7.
郭荆兰 《科技资讯》2010,(29):241-241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前景广阔。抓住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向纵深发展的有利时机,切实发挥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和经济互补优势,是中国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繁荣、共同发展的双赢选择。因此,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区域经济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改革开放和加强区域合作来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以创新谋求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文章具体分析了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全新战略。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差异没有呈现收敛或发散规律,而是地区发展形势不断波动。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比经济增长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区域统筹发展中,要继续突出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保证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协调区域关系,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制约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与公共政策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仁庆 《河南科学》2006,24(6):952-954
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提出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在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有策略和限度地干预区域经济是有必要的,并对在干预区域经济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对于提升区域经济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语言经济学为发展对外汉语的经济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文化辐射力增强的推动作用。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提升区域经济软实力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依托地方高校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加强人力资本输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输出,积累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继承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域发展的论述及国内外有关理论对我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区域发展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战略从不同角度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继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喻梅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23(5):416-418,437
《浙江区域工商经济思想史》一书从区域研究层面拓展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内容。该著通过新颖的历史分期,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全景式地展现了极具特色的浙江区域工商经济思想的发端与萌芽、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转折与发展的历史,从历史文化角度对当代浙商的崛起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不同个性特质、各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精华部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地域文化一方面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省不同地域环境特点,总结出环境对地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对各地区社会发展制定发展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举措的实施和系列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颁布,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作为重要载体的区域创新平台已成为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梳理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发展现状,并以中科院作为典型分析案例,简述了区域创新合作的3种组织模式,分析了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区域创新平台升级版的定义、内涵和职能,并对进一步深化区域创新合作提出战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西磁性材料产业联盟的实证研究,发现产业联盟以其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组织形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其他产业组织共同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和优势机遇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产业簇群理论,提出整合设想:按照价值链空间模式来布局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层次不同的高、中、低三个梯度区域,构建一个类似赤松要"雁行"产业空间蓝图。以求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