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某种因果规律形式和特点。重提“历史周期率”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危机意识和可持续性的责任意识的反映,又是践行人民当家做主的现实要求。人民监督和党的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直面长期执政和治国理政之问题的积极态度、制度自信和解答能力。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地包含人民监督和党的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保障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展现了从人民监督到党的自我革命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发展逻辑,有效解决了“历史周期率”这一历史政治难题。反思“历史周期率”与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系不仅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创新大有裨益,而且对于深入推进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各项事业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作为一个革命实践辉煌的革命党,要努力转变成为一个执政实践同样辉煌并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其难度空前艰巨.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终极解决.就类型而言,可从政治学、法学、道德、实践诸方面认识执政合法性的取得;从历史合法性看,中共革命成功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和"马上得天下";从文化意义上看,"执政为民"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价值判断;就历史经验看,忧虑执政地位与执政合法性的与生俱来说和一劳永逸成为必然;发展和培育党内民主、借鉴和牢记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深切思考的,这是从根本解决长期执政合法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增强执政的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合法性资源,为此就应做到: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用意识形态的先进性维系合法性;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执政的有效性生成合法性;积极推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用制度创新巩固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执政能力是政党执政的基础性资源,在政治学意义上有着丰富的意蕴。增强执政能力,保持执政的有效性、合法性和稳定性是执政党的最高政治诉求。从政治学的视角,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整合多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治发展和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科学、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总结毛泽东执政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党的执政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执政思想和实践,有两条紧密联系的思路、两个战略性的探索:一个政党不仅要有领导革命的合法性,而且在成为执政党后还要不断地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这个合法性就在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须抓住人民这个根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实实在在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获得人民的长期支持、拥护、爱戴、认可。  相似文献   

6.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执政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执政思想的基础上,其执政理念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发展历程。这些执政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时代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结果,同时又是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奋斗开创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世界观意义;新时代之"新",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属于饱受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属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新时代是一种价值观;新时代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时代是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需要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要求,尤其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更需对人民利益予以极大关注。我们从历史必然性、正当合理性和执政合法性三个维度进行考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人民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诉求,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心并力历经百余年的接力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反思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来源;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分阶段、分步骤、统筹规划和推进的;从价值逻辑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方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范式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能获得强大的执政合法性,不仅是人民高度认同的结果,更是执政党与其社会生态搏弈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已经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坚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设高度认同的价值体系;健全与发展政治体系,构筑“法定--理性型“的政治权威;提高绩效张力效应,创造新的执政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历史资源是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垮一个政党的最好方法是否定它的历史。相反,一个执政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挖掘自身的辉煌历史以凝聚人民。凡是在历史上犯有重大历史错误的政党,都会给执政资源带来重大的消耗而引发合法性危机。邓小平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寻党的执政合法性依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效地维护了党的执政基础,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执政的有效性和价值取向的合理性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是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提出来的,是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出来的,是依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实践探索凝练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历史自信源于党的百年奋斗成就,源于党的卓越贡献,源于党百年奋斗精神的自信。全党增强历史自信的实践路径是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积极掌握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加速,旧的合法性的价值基础正在发生“贬值”,社会主流价值与主导价值不相吻合的执政合法性危机也由隐而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加强执政合法性所作出的最具权威的理论诠释。它揭示的合法性维护路径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自觉履行社会整合功能;按照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创新意识形态理论,培育公共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重塑公民意识,打造执政合法性的价值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执政的理论前提。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是政党获得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是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创新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政治学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理论和时间两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当的执政理念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具有技术规定性和价值规定性,而且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有效驾驭、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技术规定性,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追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价值规定性。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价值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内在本质规定性。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价值规定性决定了执政能力提升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坚持人民至上”纳入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对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执着追求。“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好、传承好“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依靠人民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8.
峥嵘岁月,激情年代,光辉历程,党旗飘扬。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历经艰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90年,是伟大的90年,英明的90年,光荣的90年,奋斗的90年,创新的90年。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是现代政治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可以从执政地位的获得、执政后的政绩、法律地位等方面进行评价。中国不适宜搞多党制,不适宜搞西方的所谓大民主。在新的形势下,应从思想认同、制度认同、利益认同上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借鉴延安整风的历史经验,在全党范围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大兴调查研究及理论联系实际之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防"脱离群众";从领导干部做起,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敲响"消极腐败"的警钟。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