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尚书》中的诚信思想习惯用信、允等单字表达;《尚书》中的诚信思想通常与政治挂钩;《尚书》中的诚信思想多与天命观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焦循维护伪<孔传>的经典地位,是他确认伪<孔传>蕴含着"二帝三王之道"的真谛,体现了经典的古代意义与传注的现代诠释的统一,具有思想史上的价值.同时,焦循提出<舜典>未亡、<大禹谟>和<皋陶谟>原为一篇的猜想,现据<郭店楚墓竹简>所提供的文本,倒可备为一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今文《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散文集。它的创作受到时代的局限,比较质朴,较少文采。但《尚书》中存在着许多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比如比喻、排比、对偶、引用等,使《尚书》这部古史著作也显出一定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4.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是消防应急的救援主体,然后对目前我国关于消防的应急救援主体在法律和规定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炼化厂消防应急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年,已成八卷之本。但至康熙四十三年阎氏去世时,《疏证》并未最终成书。  相似文献   

7.
彭媛漪  张玲玲 《河南科学》2022,(12):2023-2030
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已成为国家防洪安全的重大需求,也是国内外关注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重点领域.然而,传统的灾害管理模式制约着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水平的发挥,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还面临着应急管理资源有限、应急管理主体割裂、应急管理组织缺位、应急管理过程失衡等困境.在“多主体-全过程”视角下,以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四个过程为着力点,研究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框架的构建,探讨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各参与主体在应急管理各阶段的行为措施,从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全面防汛部署与执行、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实施科学的灾后评估等方式入手,实现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多主体-全过程联动.  相似文献   

8.
从《尚书》中的时间标度可以看出先秦人的时间意识是具体的,与天时物候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其中充满了“本源时间”的“时机”感,保持着天人之间的张力与和谐。同时,《尚书》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循环和永恒的两个时间维度,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却又和谐并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秦人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循吏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应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从《尚书》的视角看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德治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以及崇善抑恶,爱憎分明的价值评价观。研究中国古代循吏的思想基础,有助于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思想营养,保持和发扬尧、舜、禹以来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深处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10.
青年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塑造和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目标和主要突破口。针对大学生所具有的发散性思维、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开拓创新意识、能动的实践性与强烈的求知兴趣等特征,本文逐次解析现阶段青年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索其成因,提出塑造大学生创造性主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华 《科技信息》2012,(23):204-204
由于我国高校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同时囿于高校应急管理主体的单一性,在缺乏内外力量联动的综合防控机制情况下,容易陷入封闭式的应急管理格局。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整合社会资源,尝试以现有的高校应急组织架构为依托,构建以高校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劳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当前,对此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路向,即单向度意义的“工具理性”劳动和主体间性层面的“中介”劳动。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劳动概念的内涵并非只有单一层面,其丰富的内涵是渐进生成并展现出来的。从马克思劳动概念生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中透视劳动与主体间性的内在辩证统一关系.对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尚书·微子》是反映商末政治形势演变的重要文献,所载宗室大贵族微子与父师、少师的对话,展现了商朝末年纣王政治腐败、内服官员酗酒乱政、甚至叛逃的情况,是探讨商周之际政治变革的重要史料。释读《微子》,集中考辨《微子》中以往研究分歧较大的语句,可以讨论《微子》与商纣王之政,《微子》与内服制破坏和微子在商周变革中的作用几个问题,最终得见商周之际的政治形势变化。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塑造和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目标和主要突破口。针对大学生所具有的发散性思维、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开拓创新意识、能动的实践性与强烈的求知兴趣等特征,本文逐次解析现阶段青年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索其成因,提出塑造大学生创造性主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袁小梅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0):59-60,58
策略是主体的活动方案,是应对特定的主体在发展中的问题而生成。校本培训应该针对培训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从培训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制度、激励机制、效果检测等方面去建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交互主体"视域下,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就是两者彼此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的作用不是单纯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与目标,创造性的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相互补充,共同发展。音乐教学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交互主体"的师生关系是音乐教育实践双方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中主客分立式定势思维对教学实践与思想的束缚,对构建教学相长、师生和谐、共同探究与进步的新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丘逢甲自1895年内渡以后,为事业,亦为生计,主要从事兴学育才活动,余事才做诗人。清政府在对日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对国家而言,是深创巨痛。丘逢甲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科举制度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救亡图存,必须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他主张多种形式办学,办师范,办女子学校,改进教育制度,培养新式人才。他主持的书院,也增加了新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8.
赛译水浒中的主体间性主要体现在译者和翻译活动中涉及的各主体的互相协调、交流、影响的关系上。赛珍珠与水浒原著及作者具有深刻的认同感,她直译的方法从侧面说明了译者、原著和作者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赛珍珠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杂合译文既让读者体会到异域文化的新奇,又照顾了读者的理解能力,很好地实现了译者和读者的视界融合。赛珍珠和赞助人之间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也有和谐统一的一面。赛译本的顺利推出与出版商的赞助和支持不无关系;赛译本的合作者、中国教师龙墨芗弥补了赛珍珠中文理解上的不足,对原著的版本选择也产生了影响。此外,赛珍珠与中国学者的合作也增加了译文汉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尚书·吕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律文献,其中载有“人穷则诈”与诚信教化、“吉士”断狱与裁判诚信、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狱官舞弊等大量有关刑律与诚信关系的陈述,反映了严酷的刑法并不能造就国民诚信品格、诚信士人在断狱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严格审讯程序与预防失信的关系等几种观点,从中可以透视出远古精英们的诚信观及我国、甚至世界法律思想史上最早的“诚信原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尚书·甘誓》并非"连坐"制度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坐”的概念、有关史实、语言文字、历史背景、中国法制史以及法理等方面分析“予则孥戮汝”中“孥戮”二字的含义 ,从而提出 :《尚书·甘誓》不是“连坐”制度的最早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