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水下三角洲是一个以径、潮流相互作用为主的沉积体。野外调查、分析资料证明,在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由灰、黄色细、粉沙组成,分选较好。构造见波痕交错层理等,另夹似丘状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层。由于受径流影响,有孔虫、超微属种、个数稀少,随着离河口距离增加,水体加深,前三角洲中沉积物颗粒变细,以粉沙质泥占优,分选变差。有机炭含量较高,潜穴发育。水平、波状层理中,经常出现风暴浊积层。有孔虫属种增至30种,个数几千枚。超微含量以大洋桥石为主,>50%。前三角洲向海,颗粒变为泥质沙,分选差。波痕交错层理。有孔虫属种多于40种,个数上万枚。它反映了三角洲一陆架过渡的浅海沉积环境特点。由于科氏力、径、潮流及苏北沿岸流的作用,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主体目前正逐步偏向东南,这导致北部不断受改造、废弃。  相似文献   

2.
从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方面入手,将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微相、辫状分流河道微相、水下水道微相、前缘砂微相、边缘席状砂微相、开阔湖沉积微相和水下重力流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3.
长江水下三角洲是一个以径、潮流相互作用为主的沉积体。野外调查、分析资料证明,在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由灰、黄色细、粉沙组成,分选较好。构造见波痕交错层理等,另夹似丘状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层。由于受径流影响,有孔虫、超微属种、个数稀少,随着离河口距离增加,水体加深,前三角洲中沉积物颗粒变细,以粉沙质泥占优,分选变差。有机炭含量较高,潜穴发育。水平、波状层理中,经常出现风暴浊积层。有孔虫属种增至30种,个数几千枚。超微含量以大洋桥石为主,>50%。前三角洲向海,颗粒变为泥质沙,分选差。波痕交错层理。有孔虫属种多于40种,个数上万枚。它反映了三角洲一陆架过渡的浅海沉积环境特点。由于科氏力、径、潮流及苏北沿岸流的作用,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主体目前正逐步偏向东南,这导致北部不断受改造、废弃。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研究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找出有利的天然气储集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描述岩石露头剖面13条,钻井岩心62口;室内薄片鉴定158件、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样品各50件。结果 探讨了两类三角洲沉积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两种不同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沉积体系是鄂尔多斯地区二叠系主体沉积类型之一,包括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叠系三角洲沉积为一种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部分迅速向前推进并广泛分布,成为砂层集中发育带,分流河道砂体是其砂体骨架;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前缘砂体骨架。结论 河流类型、盆地坡降、构造背景、水动力条件、水介质密度及喷流机制等是决定三角洲沉积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古地理沉积背景,依据大量地质资料,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前缘河口砂坝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在垂向上构成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侏罗系古地理沉积背景,依据大量地质资料,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性、结构、沉积构造及其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前缘河口砂坝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在垂向上构成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高原微咸水断隐湖泊,是研究现代湖三角洲沉积的理想地区,按河流与湖水动相互作用的强弱关系,将其三角洲为2种类型:鸟足形(河探型建设性)三角洲、扇形(河浪探型)三角洲和平直滨岸形(浪控型破坏性)三角洲,前者沿青海湖断隐盆地长轴发布,是湖区最大和最典型三角洲,后者沿盆地短轴分布,形成规模小且发育不齐全,鸟足形三角洲发育完整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后三角洲有个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由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洪泛平原、泥沼、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由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组成,与国内外其它湖三角洲相比,以发育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为其特征;平直滨岸形三角洲主要由三角洲平原部分构成,三角洲前缘亚相不发育(属滨岸沉积);湖泊三角洲的形成受气候、构造、地形、河流作用与湖泊作用相对强度以及注入河水与盆地湖水在河口地区的混合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松辽盆地嫩江组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 发现在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地区嫩江组二、三段湖相泥岩层段中, 具有一定角度自东向西的前积结构, 地震剖面中底部同相轴表现为中强振幅、高连续反射、叠瓦状特征; 每个层序可分辨出4~6个主要由泥岩构成的前积层, 有的顶积层存在顶超现象, 延续性相对较差; 岩性组合中泥质组分含量高, 砂质组分含量低。经研究认为, 这种具有一定角度前积结构的富泥贫砂沉积是高悬浮载荷河流入湖而形成的泥质三角洲沉积。建立了嫩江组湖泊沉积环境中发育的泥质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山间洪流是福建省福清市大丘海岸扇三角洲的沉积条件之一,波浪、潮汐和沿岸海流是改造该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动力,潮差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洪流和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丘山间顺直小河流-海岸扇三角洲沉积环境由陆上、海岸过渡带和潮下带的前扇三角洲组成.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古代扇三角洲研究和扇三角洲油气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层岩石颜色、层理构造、含有物的变化特征,对三叠系百口泉组、白碱滩组、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和滨、浅湖沉积,探讨了沙1井区的沉积演化历史及其物源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0年航摄南宁市地形图和2003年南宁市土地利用图,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南宁邕江滨水区的区域特征,对其环境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南宁邕江滨水区建设用地大量增加,与此同时,耕地、园林地、草地、水体、其它未利用地明显减少;人类活动对南宁邕江滨水区环境演变产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来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道水文情势的变化,分析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供水水源保证工程建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沉积物地球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大洋钻探计划(ODP)1184站所揭示的主要构造沉积地层界线在珠江口盆地中亦同样存在,其元素在32,23.9,16Ma存在明显的突变,界线十分明显;这些陆源沉积物成分的变化是构造运动造成源区发生改变的直接证据.化学蚀变指数显示珠江口盆地在32,23.9,16Ma时期存在物理风化增强而化学风化减弱的突变事件,指示了由于构造运动造成母岩短时期内强烈快速的剥蚀作用,从而引起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突然降低.根据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ODP1148站沉积物与珠江口盆地沉积物亲缘关系密切,两者具有相同的物源.  相似文献   

15.
张亮 《太原科技》2012,(6):95-97
系统介绍晚石炭世早期的霍西盆地古地理环境,分析了孝义西部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相。通过对沉积物质在纵向上的叠置和横向上演化的研究,得出孝义西部铝土矿床形成的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喇萨杏主力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沉积过程和模式演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重点指出形成该三角洲的河流属中等流量和中等含沙量的河流。指出从葡萄花到东部出水口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由北向东偏转的、受吞吐流场控制的弧形砂岩发育带,该带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南流江水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基于2016年、2019年和2020年共3年的南流江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水质标识指数法,探究南流江全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南流江中上游的玉州区、福绵区、博白县的水质较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这与南流江流域的禽畜养殖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有关,但经过综合整治,南流江的水质趋于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南流江精细化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口三角洲演变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经验模型、分析模型和最小功率方法研究河口三角洲演变过程,根据黄河河口三角洲资料,利用三个模型计算了河口三角洲岸线或沙咀宽度及岸线的平均延伸情况及对河口近口段河道水位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各模型的计算结果,提出了模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储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储层沉积背景 ,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石相、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 .表明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 ,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 ;分流河道砂体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 ,在垂向上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