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在本期编辑工作紧张进行的时候,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遭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遇难。这一事件与不久前俄罗斯莫兹多克军医院和雅加达万豪大酒店相继遭受恐怖袭击事件一样,引起人们对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形势的思索。在去年第22期“封面话题”的编者手记中我们曾写道:9.11一周年和阿富汗战争一周年这两个敏感的日子都在平静中过去了,但人们刚刚松了口气,就相继发生了巴厘岛爆炸事件和莫斯科人质事件。再过不久,也就是读者们看到这期杂志后不久,9.11事件两周年就要到了,而今年的恐怖活动高潮…  相似文献   

2.
正10月4日,美国白宫正式公布了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份国家反恐战略报告。这是时隔七年之后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反恐战略,也是9.11事件以来白宫发布的第四份反恐战略报告。报告称,新战略意味着"美国在打击和预防恐怖主义上的一个转变",特朗普也在序言中表示"该战略确立了新的反恐路径"。那么,这一战略到底"新"在何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正>新年伊始巴黎发生的《查理周刊》遭遇恐袭事件震惊了世界。1月11日,几十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走上巴黎街头,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一道,手挽手、肩并肩地参加反恐大游行。2月18日、19日,由美国召集的、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反恐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之前人们都在期待这次峰会能针对当前全球严峻的恐怖形势拿出有力的解决方案,然而会议成果寥寥。为什么会是这样?全球反恐真正的难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当局以强硬手段一举解决了莫斯科人质危机事件。这一事件表明,俄面临的反恐局势还相当严峻。事实上,自9.11以来,普京政权的反恐斗争始终没有间断过。积极参与国际反恐行动。9.11事件发生后普京立即打电话给布什表示慰问。美对阿富汗开战后,俄向美提供国际恐怖分子的有关情报,表示愿为运输人道主义物资开放领空,与中亚盟国协调立场向美提供机场,并表示要参加搜救行动等,积极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恐联盟,全力投身于国际反恐斗争。今年3月27日,俄组建一个跨部门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同北约的反恐合作问题。9月26日~29日,俄…  相似文献   

5.
时事点评     
9月11日,在泪水、祈祷、默哀和凄凉的风笛声中,美国人民度过了难忘的9.11恐怖袭击周年纪念日。布什当晚也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向罹难者表示哀悼,并发誓将反恐进行到底。的确,随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轰然倒塌,世界在一夜之间发生了许多变化。恐怖活动炸毁的不仅仅是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一部分,而是美国的平静和安全感,美国人的自由假日从此划上句号。9.11事件也彻底粉碎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迫使其改变了以往“轻国内,重国外”的军事战略,而实行“内外并重,国内优先”的战略方针。更为重要的是,9.11事件…  相似文献   

6.
Hi,你还好吗?     
10月,美国的飞机开始寂寞地轰炸着那个叫本—拉登的家伙藏身的国家,但没有人欢呼,更多的人冷漠地看着这场让全球经济倒退的战争。美国的卫星仍然不知疲倦地搜寻着本—拉登的下落,而这个长着长胡子的家伙依然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里看着这个被他弄得惴惴不安的世界。 Hi,拉登,你还好吗?为什么炸完了别人的楼就躲起来了呢?你看看你惹的麻烦:恐怖袭击事件使美国IT业损失了158亿美元;美国股市在9月17日恢复开盘后,纳斯达克综指盘总下跌115.82点,为了挽救股市,除了美联储降息之外,政府方面已经是无能为力了。欧美国家的旅游业也遭受了前  相似文献   

7.
正自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以来,国际反恐合作虽然是主流趋势,但囿于不同的战略考虑,各国对待恐怖主义、尤其是在一些与本国相关的具体组织和事件上"各怀心思",以至于难以穷尽全力,反恐效果大打折扣。两面反恐"最资深的玩家"美国虽然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其并非一味打恐,无论是对待恐怖  相似文献   

8.
新闻连线     
俄罗斯重回中亚? 9月22日,俄罗斯同吉尔吉斯斯坦在莫斯科签署了俄驻吉尔吉斯斯坦坎特空军基地的地位和条件协议。俄罗斯此举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中亚国家对此不会敏感吗? 许涛(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俄罗斯在吉境内设立军事基地的企图实际上从去年就开始了。9.11之后,美国在中亚实现了军事存在。尽管俄罗斯对美国在此驻军十分敏感,但由于当时的大国关系处于微妙状况,俄罗斯在国际反恐  相似文献   

9.
2001年"9·11"事件表明美国和欧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主要对象,自此美国把反恐作为国家战略重点。目前美国国内外政策存在诸多错误,因此永远打不赢反恐战,只会越反越恐。  相似文献   

10.
正"911"是美国紧急呼叫的电话号码,也是一个悲剧的发生日期,还是一个纠偏的时机。作为一个电话号码,它帮助了无数身处险境的人;作为一个悲剧发生日,2001年9月11日那天太多无辜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一个纠偏的时机,在此之后人们的安全意识发生了重大改变。美国911报警电话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了便于人们及时报告紧急事件而启用。小到个人身体健康,大到社会灾难发生,一旦拨打这个号码,你的电话就会立即出现在对方的显示屏上,以便接听人员确定位置,实施救援。即使你挂断电话,对方也会打回来。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0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火车站附近发生连环爆炸,造成近百名无辜平民丧生,两百多人受伤。尽管恐怖活动在土耳其历史上屡见不鲜,但造成如此规模伤亡的并不多见,一些国外媒体甚至将这次恐怖袭击称为"土耳其版9.11事件"。十几年来已趋于平静的土耳其最近频频发生恐怖袭击,究竟是其加大反恐力度后"引火烧身",还是近年来在国际反恐问题上"走钢丝"失手造成的"玩火自焚"?  相似文献   

12.
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死。这是美国从开国到肯尼迪三十五个总统中第四个遭暗杀的。此外,一百多年以来,美国还发生了几起暗杀总统未遂的事件。所有这许多案件,有的出于一定的政治情势,有的由于政党派系斗争、分贼不均。但它们大多是疑窦重重、刺客匆匆地被处决,案情从未真相大白,成了所谓“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角色,既是合作者,也是被防范者,特定情况下还可能是被打击者,双方缺乏基本的战略互信。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范围高举"反恐"大旗,巴基斯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阿富汗政权的特殊关系,成为美国极其重要的反恐盟友。然而,2011年发生的两件重大  相似文献   

14.
重访纽约时的遐想天高云淡,清风送爽,金秋时节我重访纽约。18年前,我曾在纽约工作过三年。这三年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后我一直无缘重访。此番重访,乃为出席一国际会议。说来凑巧,与会时机竟恰好是9.11事件两周年刚过了没几天。两年前,纽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一个月后,我赴华盛顿开会,在那里度过了触目惊心的一周。只见美国人惶惶不可终日,CNN新闻的通栏大标题是“美国的新战争”,布什总统一再告诫美国人民要准备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反恐考验。“炭疽热”又施虐一时,街道上很冷清,餐饮、游览场所更是门可罗雀。…  相似文献   

15.
龚钴尔 《科学世界》2011,(11):86-87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4日中午前后,让地球人惴惴不安多日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终于坠入地球大气层,坠落在加拿大附近,没有造成伤人损物事件。随后,又有新闻说德国的一颗废旧卫星,将于今年10月坠落地球,可能也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类似的卫星坠落事件,是我们太过惶恐,还是威胁真的不可小觑?外太空的太空垃圾还有多少?是否已经对人类航天活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世界港口公司于今年2月通过市场行为获得美国六个重要港口的经营权,3月9日这家公司又宣布,把这些港口的经营权转移给一家美资公司。是什么原因使得这起普通的商业行为来回折腾呢?不可断绝的“穆斯林恐惧症”9.11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美国社会一有风吹草动,民众很容易发生恐慌。如今一家阿拉伯国家的公司,而且是来自9.11两名劫机者的家乡的公司,将要控制美国港口,这无疑触动了美国人目前最脆弱的反恐安全神经。于是这桩纯商业行为使美国舆论哗然。《纽约时报》危言耸听地声称:“最令人担忧的恐怖主义途径就是从…  相似文献   

17.
倪建军 《世界知识》2011,(18):13-13
9.11事件已经十年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标志性人物本·拉登也已经被击毙,美国及其盟友的全球反恐努力似乎可以告一段落。然而,较之十年前,今天的世界是否变得更加安全和繁荣呢?伴随着美国国债规模小断触顶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降,美国十年借债反恐的成本和代价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在世界经济面临二次衰退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新“女箴”     
美国华盛顿市,近年来也像美国其它城市一样,拦路擒劫、持械行凶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尽管是堂堂首都所在,每逢黄昏初降,行人就惴惴不安,如居"危城".华盛顿警察当局对于这种不体面的情况,虽然束手无策,却也不能不表示一下"关怀".特别是去年8月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卡尔斯的寡妇也被剪径的强人打倒、除遭不测以后,警察当局更难保持缄默了.他们于是殷勤地向华盛顿市妇女提  相似文献   

19.
入夏以来,全球反恐形势骤然严峻。发生在英国的未遂恐怖袭击事件①②、有"基地"背景的巴基斯坦"红色清真寺"与政府对抗事件⑥⑦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绑架韩国人质事件④④⑤,使人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丝丝寒冷。与此同时,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反恐力度。  相似文献   

20.
刘俊 《科技潮》2012,(10):24-29
2011年5月1日,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强化大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阿伯塔巴德市一处建筑中击毙了本·拉登. 那么,那个被击毙的人真的是本·拉登吗?5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国土安全与反恐助理布伦南表示,基因检测结果证明:"该尸体和本·拉登本人达到99.9%的匹配率". 在这次举世瞩目的事件中,美国Life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基因测序技术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