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时机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美国大选之后、总统就职之前的1月12日,白宫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已经结束使命,在美国发动伊战前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此一来,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大理据——萨达姆政权支持恐怖组织、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已被美国自己否定。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布什仍宣称他对发动伊战“不感到遗憾”。除了部分国会议员发出质疑之外,美国国内似乎也没多少人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多数美国人对布什第二任期抱有期待。研究美国的学者常对美国怀有“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结。美国国内…  相似文献   

2.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布什内阁之所以对他们所掌握的情报进行撒谎,是因为美国人民难以接受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于是,切尼就摆出一副担心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的姿态。至于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那完全就是胡扯。”———美国学者爱德华·路特维克道出了布什政府为什么要在伊拉克情报问题上作“手脚”。“克里在外交问题上将有强烈的个人兴趣,而不像布什……布什甚至连报纸都不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中心常务主任威廉·德罗兹迪亚克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两位“劲敌”发表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克里注…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3,(4):27
美国军方日前正式向参议院公开了战后伊拉克的蓝图,其核心内容是:美军担负战后伊拉克的初期安全“职责”;摧毁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数百万饥饿的伊拉克平民提供紧急食品援助。美国高级官员表示,美国将以多功能“解放者”的姿态进入伊拉克,帮助伊拉克建立起一个“稳定、民主、安全、发展”的政府后离开。  相似文献   

4.
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时紧时松的周旋对双方都有好处。联合国专家小组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斗争,实际上最直接地体现了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的矛盾,它犹如一座活火山,在经过一个月的“休眠”期后,9月中旬再度喷发。互不信任你进我退据联合国前几批专家小组报告,他们在伊拉克核查期间通常乘坐“缓慢的汽车”去工作地点,所以,在他们到达之前那些“制造核武器的材料与设备”极有可能已被伊方转移。于是,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别委员会决定,自9月中旬起专家小组将乘坐飞行时速高达280公里的德国产直升机  相似文献   

5.
正姗姗来迟的报告7月6日,在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半个月后,英国官方公布了一份同样引发全球关注的调查结果——伊拉克战争问题报告。13年前,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给英国带来威胁为由,劝说议会同意英国参与美国主导的对伊战争,然而英美事后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英国国防部分别在2003年7月和12月发表了两份关于  相似文献   

6.
4月上旬,伊拉克战事的硝烟还未散尽,美国又对叙利亚提出了三项指控:指责叙藏匿了萨达姆政权高官,指责叙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责叙支持恐怖主义。一时间,国际上议论纷纷:叙利亚是否将成为美国下一个打击目标?  相似文献   

7.
“胜利者是不受责怪的”,可有时也有例外。布什和布莱尔虽然打胜了伊拉克战争,却被“情报门”事件折腾得够呛,而且问题正从最初的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门”演变为涉及“双布”是否故意误导或欺骗公众的“诚信门”。在一系列虚假情报中,当数“铀情报”和“45分钟情报”最为抢眼。去年9月24日,英国政府公布长达50页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指控“巴格达当局有使用生化武器的军事计划”,并且“一直企图从非洲获取相当数量的铀”。该报告还断言:“情报显示,伊拉克武装部队可在45分钟之内部署生化武器。”布什在今年…  相似文献   

8.
魏庆 《科技潮》2005,(4):44-4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高级官员称,对本·拉登进行的全球抓捕行动,并未能制止“基地”组织寻求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企图。有情报表明,“基地”组织正将注意力转向化学和生物武器。尽管“基地”组织发动化学战还面临着技术难题,但华盛顿认为拉登已确信只有发动大规模的杀伤性袭击行动才能对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为给予足够的惩罚。因此,美国在制订打击恐怖主义计划时,把对付生化武器袭击列为重中之重,一套完备的生化“免疫系统”已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9.
1 萨达姆是一个罪恶的统治者,他压迫、折磨并且谋杀自己的人民。推翻他是解放之举。2 会促进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产生一些对以色列和美国友好的民主新政权。3 可以削弱恐怖分子所构成的威胁,并且恫吓其他可能想要与恐怖分子合作的政权。4 如果不把萨达姆赶下台,伊拉克有朝一日会用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讹诈美国,或者将这些武器转交给“基地”组织,“基地”组织转而袭击美国。  相似文献   

10.
外刊要论     
为何不攻打朝鲜?———威胁、话语博弈和美国对外政策《国际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美国国际研究协会出版PeterHoward(美利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副教授)相同的政策何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这是国际关系理论难以解释的。伊拉克和朝鲜都被界定为“邪恶轴心”国家,拥有威胁美国安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然而2002年末,美国一边准备进攻伊拉克,一边却选择跟朝鲜进行谈判。朝鲜已经承认拥有秘密核武计划,直接违反了1994年跟美国签订的框架协议;而且,与伊拉克相比,朝鲜拥有更强大的威胁美国的实力。美国为何不攻打朝鲜,而是进攻伊拉克?美国对外政策中…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病逝,终年84岁。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她的外交生涯几乎一直与战争和冲突相伴,因而充满争议。她是鼓吹以武力“捍卫民主价值观”的美国“鹰派”,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力主对南联盟发动轰炸、支持就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和战争等。她甚至还公开宣称,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发动这次战争是在外交遭到很大挫折的情况下开始的。布什政府上台后,一直想拔掉萨达姆政权这颗眼中钉。随着阿富汗反恐战争的结束,布什开始把下一个反恐目标转向伊拉克。美国先是提出了“邪恶轴心”说,声称伊拉克不仅是独裁政权,而且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继续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与恐怖主义有联系。美国表示有权解除伊拉克的武装。不久美国就开始放话,称可能对伊采取“先发制人”打击。然而,布什政府的主张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就连美国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可以“先发制人”对伊动武,不必经联合国的批准;但另…  相似文献   

13.
1993年是联合国检查和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第三个年头。伊拉克对联合国武器检查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两年多的抵制、对抗逐渐转变为合作,从而使伊拉克在争取取消国际制裁方面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16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撤离伊拉克,返回在巴林的基地待命。22日,负责销毁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宣布,伊拉克已同意立即无条件地允许联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俄罗斯近年来针对不同对象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恐战争。1999年10月,俄罗斯开始第二次车臣战争,意在铲除车臣非法武装,巩固俄罗斯的领土完整。2001年10月,美国为报复9.11恐怖袭击,发动了针对藏身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及其头世界知识2003年第17期目拉登和塔利班及其首领奥马尔的反恐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比较美俄两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可以看出,同样是反恐战,除类似之处外,更有两者间的差异。“貌似”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  相似文献   

16.
外刊要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人权Peter Weiss,John Burroughs(分别为纽约核政策律师委员会会长和执行主任)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人类生存权、和平权,以及其他政治和社会经济权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二战后一直存在,但9.11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到其他国家,已成为某些国家公然发动战争的理由,防止这些武器落到类似“基地”组织手里,正推动着全球反恐行动的展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消除是个政治意愿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和执行有关决议。持  相似文献   

17.
“新保”衰落,“布什主义”落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后,随着美国在伊拉克遇到的麻烦日益增大和美国国内对布什政府伊拉克政策的怀疑日益加深,广受国内外争议的“布什主义”似乎走到了尽头。小布什环顾四周时,一个方案现成地摆在面前“布什主义”形成的标志是2002年6月布什在西点军校的讲话和同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个报告除了重复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标志目标,如在全世界促进自由民主的政府和自由贸易制度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不能通过使用传统的遏制和威慑工具来对付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装起来的非国家恐怖主义者;美国愿意同传统盟友和…  相似文献   

18.
高瑞婷 《世界博览》2011,(18):75-75
9·11事件直接促成小布什政府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但战争打响后,美军没有如愿以偿地在伊拉克搜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国家恐怖主义”的罪证.反而让阴谋论者找到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围绕着9·11事件的诸多细节,怀疑者一一提出了自己的反问:9·11是不是美国高层一手刻意制造的?恐怖主义的目标是国家?  相似文献   

19.
美国执意要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是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对此有两怕:一怕萨达姆将手中的核生化武器在中东或以色列使用;二怕萨达姆以此资助国际恐怖分子危害四方。为此,美国在加紧做好开战准备的同时,也在进行另一项秘而不宣的工作———探究萨达姆的内心世界,他究竟在想什么?干什么?……波斯特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任中央情报局高级顾问。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负责分析研究美国的那些“头号敌人”的心理状况和性格取向,其中就包括萨达姆。波斯特对萨达姆的心理了如指掌,以至于在许多人看来,他就是萨达姆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2月14日发布政令,禁止生产和销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少年儿童也武装起来了,随时准备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