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3.
享廷顿基于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文明将取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未来的世界冲突将主要是文明间的冲突。这是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又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文明冲突论”给我们的启示、世界文明的分类、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问题谈了一点十分粗浅的看法。对“对文明冲突论”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期构建我们的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4.
Snort规则库的冲突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冲突是规则库不正确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能导致漏报和误报,对Snort规则库的冲突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讨论了冲突的类型以及冲突检测的算法,给出了对Snort规则库的检查结果,最后分析了冲突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塞缪尔·亨廷顿11年前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首次阐发“文明冲突论”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均意识到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并为此感到极度不安。“民族国家仍将继续在世界事务中挑大梁,但是全球政治的重大冲突会发生在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与团体之间”。“在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根源不会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人类之间的分裂隔阂与首要冲突,根源在于文明”。“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壁垒分明的文明界线,将会是未来世代的战线”。亨廷顿认为,西方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西方文明日趋强大,并抵御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亨廷顿一些大胆突…  相似文献   

6.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从发表到现在已近两年,各方的批评和回应却始终未见停止。我认为,单是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思索。是什么东西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反应或兴趣?是所谓“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决定21世纪世界面目”的谬论?或“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的联盟将成为基督教国家的头号威胁”的癔语?恐怕不限于此。“文明冲突论”有基本出发点的错误,有许多不值一驳的判断,然而,  相似文献   

7.
美国:到底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也许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步显现出来。它将以何种方式、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对世界产生影响?“伊战”后的世界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发表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思考”。后面几期的主要文章还有:周荣耀:欧洲与美国:盟友不再朱晓中:新欧洲vs老欧洲:欧洲再次分裂?张志洲:世界“失衡”,联合国将怎样吴心伯:力量、规则与秩序此外,王逸舟先生的“伊拉克危机启示录”,也将分几次发表。———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8.
真正拜读亨廷顿的书,是在去年我去以色列之后,当时我目睹了巴以冲突的一幕幕。在同巴勒斯坦人交谈中,我强烈感受到他们的反美情绪,于是我在希伯莱大学图书馆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英文本。亨廷顿对文明冲突的论断对我有很大启发。他认为伊斯兰文明世界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伊斯兰世界缺乏一个领头者,不像儒家文明有中国,东正教文明有俄罗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有美国。有领头者的文明世界容易自律,伊斯兰世界则显得四分五裂。的确,伊斯兰世界有很多问题,它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非常艰难,也可以说这是伊斯兰…  相似文献   

9.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冷战结束后世界舞台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遇到重重困难,麻烦成堆,又一时苦于找不到解决良策。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地区则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自1992年出现中国威胁论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或是中华民族复兴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今天之所以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们从中国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而不是从外国的角度讨论问题。自有“中国威胁论”以来,中国一直都在讨论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减少“中国威胁论”,如何让周边国家,特别是让美国别认为中国是威胁。阿富汗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一结束,美国就出台了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报告和国会中美关系评估委员会报告。这说明尽管我们一直想办法消除“中国威胁论”,但美国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观念是不断加深而不是日益淡漠。那么,中国实力的增长如果可以缩小了中美实力差距,这对美国和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呢?也就是说美国不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防范对象是否可能?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国际困难是什么?是经济的,是政治的,还是安全的?中国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困难?如果美国超强实力地位20年不变,其防范中国的战略目标又是既定政策,那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这次宣传“中国威胁论”,东盟国家和欧洲国家都没有附和。这是不是说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中国实力增长的客观影响变化了呢,还是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阎学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是“世界工厂”,等等,这些关于中国的说法、比喻,我们至少听到过一二。可细一琢磨,不免有些搞不懂:既然都发展强大到“世界工厂”份儿上了,怎么又会“崩溃”呢?如果全世界都养活不了中国,那中国又怎么可能有力量去“威胁”别人呢? 尽管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我们的确要看到自身的问题,搞清自己究竟几斤几两重。中国经济这只大船正在往海洋深处开,别人比我们先看到了这点,开始对中国指手划脚。然而,对这一切,我们还没准备好。——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把握新时代世界主要矛盾的一幅重要的坐标。邓小平的“东西南北”理论是冷战时代分析世界主要矛盾的正确思路和科学总结 ,在新的转型时期 ,也依然是我们把握主要矛盾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曾经以《文明的冲突》一文轰动一时的塞缪尔·亨廷顿又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外交》杂志刊载《西方文明:特有的而非普遍适用的》(The West:Unique,Not Universal)一文,并说该文节选自他的新书《文明的冲突和重建世界秩序》(The Clash of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文中有关“西方的团结”、“西方的危机”等危言再度引起舆论界的关注。“西方的团结”亨廷顿此文是以西方世界的人们为主要读者的,他极力想帮助西方人建立一种共同的“身份感”,分清  相似文献   

14.
好书过眼     
《美国文化简史》施袁喜/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是如何崛起的?是什么样的传统,信仰和思想支撑了这种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美国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动荡、危机、冲突与改革,美国的知识界又进行了怎样的争论,批判、思考与探索?美国人民到底是怎样的人民?美国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本书力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亨廷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伊斯兰世界的民主化过程,往往成为宗教势力取代世俗势力的过程。哈马斯获胜引起震荡。哈马斯并非是首个被贴上“恐怖组织”标签后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例子,可能也不是最后一个。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将如何正视这样的“选举结果”?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中东地区硝烟弥漫,内外予盾交错激化,经常达到爆炸的程度。阿以冲突,两伊战争、黎巴嫩战争、苏美争夺,构成了一幅令人眼花缭礼的图景。阿以矛盾和冲突,是中东地区历时最长、波及面最大的动乱因素,其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而在巴勒斯坦问题有关的各方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主要的一方。为反抗以色列的侵略扩张,为巴勒斯坦独立而战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它面临哪些困难?当前的主张如何?它是怎样进行战斗的?所有这些,都是对中东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所关心的。本文就这些基本情况和问题作一些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篇幅较长,分上下篇刊登。  相似文献   

17.
在四十八年以前,即1934年,《世界知识》这个小小的刊物出世的时候,它就宣布“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就是说,要认识中国必须认识世界,要认识世界也必须认识中国。那个时候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德、意、日法西斯的魔爪伸遍了世界。那时候的中国是怎样呢?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  相似文献   

18.
二战以后,美国主要敌人是苏联或者说是共产主义集团,这个冲突是西方文明内部的冲突,而不是不同文明间的冲突。用“文明的冲突”来解释一些问题是有局限性的。许多人认为美国没有长期的国家战略,我认为不是这样。美国的长期国家战略就是要建立一个帝国中心的力量,或者说是一个帝国,可以说这个目标是既定不变的。经过20世纪,美国离“帝国”的目标越来越近了。要想建立一个帝国,一要消除自己的潜在对手。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是如此,如支持台湾;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支持车臣独立,等等。二是要控制世界最核心、最关键的战略资源。美…  相似文献   

19.
有目共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正确的,归根到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总战略是正确的.因此才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政治经济形势.这同党在哲学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特别同正确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主要矛盾是分不开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同1956年以前相比主要矛盾有没有变化?从那时以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是已经消灭了,还是仍然没有消灭?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因而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还是不能再这样看了,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个问题,作怎样的回答,回答得正确与否,是确定总战略的首要问题、出发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3,(3):12-12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曾有一套‘游戏规则’,双方借这套规则,避免可能的冲突。我们可从中借鉴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