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崛起给中国带来了不少“麻烦”,日前,美国有人又推出了“中国制造业威胁论”  相似文献   

2.
其实有害     
我们就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睡眠习惯请教了专家,结果发现有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睡眠习惯其实都是睡眠的一种误区。专家提醒,不要小看睡眠质量不好,严重时会造成免疫力低下甚至猝死。 “数羊”不能帮助睡眠睡不着,有人“数羊”,有人“数星星”,意思都一样—数数。广州市脑科医院的江  相似文献   

3.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是“世界工厂”,等等,这些关于中国的说法、比喻,我们至少听到过一二。可细一琢磨,不免有些搞不懂:既然都发展强大到“世界工厂”份儿上了,怎么又会“崩溃”呢?如果全世界都养活不了中国,那中国又怎么可能有力量去“威胁”别人呢? 尽管有些说法别有用心,但我们的确要看到自身的问题,搞清自己究竟几斤几两重。中国经济这只大船正在往海洋深处开,别人比我们先看到了这点,开始对中国指手划脚。然而,对这一切,我们还没准备好。——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4.
会讯     
3月13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一些研究单位和大学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及国际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议题。中央领导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要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和诚意。这一立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在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为何是一对孪生兄弟?“崛起”似乎成为对中国想当然的定位。随着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热播,崛起热更是有了历史的、比较的视角。在全民大谈崛起之时,老外颇有些莫名惊诧《。金融时报》刊文讽刺“中国的大国情结蠢蠢欲动”。更有人不断寻找蛛丝马迹,为中国威胁论做出自己的诠释。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仅仅怪人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者说人家不懂我们文化?于是有“弃龙说”——不要再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免人家误会。但问题恐怕没那么简单。无论我们如何做人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以来,伴随着新诗的繁荣,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三个“崛起”的理论——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这三篇文章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对一九七九、一九八○年的新诗进行了评价,并且以“崛起”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词语来概括的。如果说前两个“崛起”只是提出一般理论的话,那么第三个“崛起”即《崛起的诗群》,则是比较有“力度”的纲领。他们认为:八十年代的新诗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批年轻的富有朝气的学者。他们聚首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一间普通的教室。话题是严峻和宏大的——“机遇与挑战”。前不久一批年长的国际问题专家在《世界知识》上谈“我们所处的时代”,《世界经济导报》开展了关于中国“球籍”问题的讨论,给了他们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于德国、日本、苏联的赶超和崛起 ,“后发优势”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现象和世界的“共识”。所以 ,杨小凯“后发劣势”的言论一出 ,有语惊四座之感。可是 ,“后发劣势”这也同样是历史的极其明显和真实的一面 :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最终在崛起的过程中崩溃了。这里所谓的“发” ,就是发展 ,就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而所谓“后发优势”就是模仿的优势 ,即通过模仿达到跨越式的发展。也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示范作用和经验积累 ,发展中国家可以极大地缩短工业化的过程和时间。C .P .斯诺曾经说过 :“一个大国的全面工业化任务 ,如今日的中国 ,主要…  相似文献   

9.
江涌 《世界知识》2008,(17):46-51
《美元大崩溃》一书中这样写到:外国央行总是认为庞大的美国经济是不可能衰退的,这一想法是“非常天真的”。因为他们被美国政府、大众传媒和华尔街联手制造的“美国一切运行良好”的假象给蒙蔽了。其实,被蒙蔽的少之又少,缺乏的只是指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的小男孩。 如果美元崩溃,拥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前“韩国小姐”、著名艺人李成延,因拍摄以慰安妇为题材的“写真集”,引起韩国民众极大愤怒。韩国演艺圈掀起了一场“封杀”和驱逐李成延的行动。李成延的个人网站已经空无一人,为李成延策划写真的公司股价狂跌、面临倒闭,其负责人削发谢罪、辞职出国。李成延登门向幸存的曾被迫充当慰安妇的老奶奶跪地谢罪,但没有得到原谅。一些大学生甚至要求李成延“剖腹谢罪”。不仅如此,中国影星赵薇因为几年前的“日本军旗装”事件,也被宣布为“韩国观众最讨厌”的中国演员,为她建立的网站都被关闭。据报道,一些大中学校表示将把李成延和赵薇列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反面教材”。在中国,很多人在关注李成延事件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将它与赵薇的“日本军旗装”事件相联系,尤其是对两件事发生后两位明星的遭遇进行了对比。李成延因“慰安妇写真集”事件落得这样“罪不容赦”的下场,而赵薇在“日本军旗装”事件之后虽然也曾被媒体和民众追究,但在她做了并不深刻的道歉后,中国的媒体和观众给予了她很大的宽容,赵薇也就“电影照拍,广告照做,杂志照出,继续活跃在演艺界”。有人在网上留言:“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像韩国人那样严肃地处理和对待这件事呢?一个演员如果连国家的历史都不了解,不维护,那她还有什么资格站在公众面前!”韩国的网站上也有这样的帖子,“赵薇,你不生在韩国,你应该感到庆幸。”一位前慰安妇老奶奶对李成延说:“出现这样的后果,只能怪你不是生在别的国家。”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自问:“别的国家”,包括中国吗?都是曾经遭受同样苦难的国家,为什么韩国与“别的国家”不一样?这与韩国的“国民性”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1.
一些身兼美国政府智囊的学者们对中国的评价和议论,经常让中国百姓诧异。就拿近期发生的事来说,有一批美国学者对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提出怀疑,并预言中国将出现大麻烦。仔细品味,大有“中国崩溃论”的味道。紧接着美国又爆出了完全相反的调子:美国国防部的专家们搞出了一份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综合报告书,声言中国军事实力正大幅度提高,必将威胁美国的利益及地区和世界和平。这实际是“中国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靠的是这一地区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发展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区。亚洲“四小龙”的出现,是亚太地区经济崛起的标志之一,他们的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文蓉 《科技信息》2010,(33):I0418-I0419
当前社会对电视节目主持人风格的谈论可谓众说纷纭,从整体看有人说是兴盛,也有人说是无序,有人说是契机,也有人说是危机……无论是“说好派”还是“论坏派”,都似乎有一大堆理由。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讯息中.我们首先应该客观冷静地认识了一下当代中国电视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世界工厂六大疑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或是否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等问题在经济界引起了最多的争执,几乎每日都在上演傲慢与偏见的剧目。在国际上,一方面,加入WTO后跨国公司普遍视中国为财富重镇,鱼贯而入者如过江之鲫,勾画出一幅中国将加速成为“世界工厂”的红红火火画面;另一方面,“中国威胁论”的经济版--“中国制造业威胁论”新鲜出炉且被西方媒体爆炒,与“中国崩溃论”一起顽强地用口水阻碍着  相似文献   

15.
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早在19世纪初,拿破仑就告诫西方人要“让中国沉睡”。他说:“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句话已成了许多西方人的口头禅。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1992年11月28日出版一期中国特刊,刊头就是《当中国醒来时》。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十分关注,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而且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医生,她说:“大夫,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您只取出了十一块。”“我已经都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刻开始缝合伤口。”“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您是医生,您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泛起…  相似文献   

17.
近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洛杉矶时报》记者泰勒·马歇尔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道出了美国正在形成的一种意见:在东南亚,中国一举一动都做得聪明。“本来中国的崛起、影响力的增强可能让东南亚国家忧喜参半,然而,中国传递的外交信息既柔和又感染人心,她让东南亚国家欣慰的姿态,自然使得他们不去联合制衡中国。”相反地,“美国明显因为注意力分散而(在东南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这篇专访被冠以“东南亚,美中权力大转移”。“聪明”之说有理,但不准确,也许用“智慧”更好。中国对东南亚的智慧首先在于审时度势。美国人抱怨…  相似文献   

18.
四年前,我曾和华盛顿政策圈子的一些印尼爱好者热切讨论刚上台的梅加瓦蒂作为总统的历史使命何在。有人说是将印尼带向稳定,有人说尽量防止印尼分裂,有人说是恢复经济。在对梅加瓦蒂的任期进行了整体观察后,现在我们都认为,在她执政期间,印尼延续了苏哈托之后从哈比比到瓦希德的沉沦。尽管在她任内印尼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几个闹分离的省份也还在印尼版图内,经济有所恢复和增长,但苛刻的观察家和学者都认为她的政绩乏善可陈。印尼民众更是在去年9月的首次总统直选中亮出了自己的评判:她的竞争者苏西洛·尤多约诺以超过60%的得票率直取总统宝座…  相似文献   

19.
已经有人从修辞意义上认为“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更 不用说“中国威胁论”早就不招自来。中国走向世界半属自发半属自 觉,是一个天然浑成的过程,凝聚着各个阶层实践者的心血,欣悦、艰 难自有他们能知。世界看待中国也是身处进程当局者迷,我们自己就 更难认识自己。好在2005年本质上并不是特殊的一年,不需要我们得 出特别确定的结论。这里编辑的信息大多来自西方观察者的目光,多 少区别于我们自内的角度,只是随意的一瞥,有一瞥目光所能探及的 意味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和开放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两大基本原因。中国的经济体制所以比西方式的市场经济体制更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她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活力,而且把效率低下的“官僚政府”变成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市场活力+政府动力”两个轮子肯定比一个轮子跑得快,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需要采取的最佳经济体制。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在土地,资源,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中国的比较优势只有人口或低成本的劳动力。改革开放后,中国自觉不自觉地发展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把国外的资本.技术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结合在一起,生产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由于中国充分发挥了人口优势,从而把最大的人口包袱变成了最有竞争力的手段。是农民工支撑了世界加工厂,是“全民”参与的经济促使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创造的“市场经济+政府推动”的经济体制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在今后几十年仍然有效。当前应当抓住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的机遇,大量进口高新技术和能源原材料,加速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引领世界潮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中国的和平崛起是谁也阻挡不住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