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自由主义之始祖的洛克阐述和论证的一些基本原则奠定了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方向,后来逐渐发展为“洛克原则”,为自由主义式民主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贡献,成为打开西方式民主的一把“金钥匙”.对洛克民主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西方民主的认识,真正理解民主的现象,也为我国民主理论的研究与建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宪法政治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近代宪法被认为是世界宪法之母,而英国近代宪法是从中世纪的法律至上原则和制约王权的特殊法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由此,我们看到西方近现代宪法政治实是从西欧中世纪专制政治的母体中发展而来,而不是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上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对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来讲,最具有影响的就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因此,世界各国学者们都在关注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国际影响。本文从新自由主义的产生、基本理论及主要观点方面的角度出发,简要的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帆 《世界博览》2010,(1):18-19
中国两次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和经济大发展、举办奥运会、克服传染病、成功救灾和防止恐怖主义说明“举国体制”有效,新自由主义思潮退潮。有人深刻挖掘中国崛起的原因,认为集权体制是“人民民主”,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好。2009年,美国80岁的未来学家奈比斯特甚至提出,中国存在“纵向民主”,比西方的“横向民主”要好。  相似文献   

6.
对于密尔究竟是一个功利主义者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理论界颇有分歧,有人称密尔是继边沁之后的又一功利主义集大成者,也有人认为密尔是一个重视个体自主性的自由主义思想者,以致于出现了“两个密尔”的解读。本人认为,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其早期的思想确实是“功利主义”,但在中后期思想发生了改变,意识到边沁功利主义的一些弊端,通过对边沁功利主义的修正,思想逐渐倾向于“自由主义”。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处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向新自由主义思想的过渡阶段,在古典与现代自由主义之间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地方民主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产生之初主要是为了回应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多元文化社会下,一部分人难以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协商民主理论着重强调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倡导通过多次公共协商的途径,而不是金钱或权力的途径,理解各方立场,平等地、广泛地、真实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它是政治学家们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的反思,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现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因而协商民主理论对当前中国同样具有特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二战以来最激烈的变化。东欧变色、苏联解体以及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思想界产生一种“凯旋”的感觉(triumphalis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弗朗西斯·福山。他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演变已到达终点,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的普遍化成为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他认为,由于“历史的终结”,“从此所有严肃的政治讨论都将会在自由主义民主的文化框架中进行”。然而,就在美国一些人陶醉于“凯旋”幻像之中的时候,美国的社会学家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正当"地中海难民问题"摆到美国人面前的时候,他们的观点和趋向,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分歧。这种分歧,反映了西方传统文明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国家安全为上"观点之间的分歧,归根到底也就是主张"全球化"与主张"美国第一"两种思维两种态度之争,与2016年总统大选时的分歧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并没能从实质上打击美国的基础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基础设施、交易清算系统也未伤及皮毛,股市下跌的负效应在9.11之前就已经释放,被袭击摧毁的金融机构的交易数据在其他地方都有备份,不至于造成信用链条大面积断裂。此外,西方央行又拨付上千亿美元应急资金,以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因此,就总体而言,9.11事件以及随之发生的阿富汗战事对世界贸易的直接影响相当有限,中长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从目前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俄罗斯前驻英国大使雅科文科在《俄罗斯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终结"。他的主要观点是,美国式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终结,原因是美式自由主义导致民众与精英对立,民众对政府的政策缺乏信任度,作为支撑自由主义秩序的中产阶级基础遭到破坏,社会矛盾加剧,民主的根基遭到毁坏,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与现实经济社会文化之间发生多样性冲突。说到"终结",我们可以马上联想到美国学者福山在冷战结束后提出的"历史的终结"。他认为,未来世界只有一种自由民主的制度,然而后来实际的发展与他的论断大相径庭,他本人承认,所做的论断错了。如今,雅科文科提出西  相似文献   

12.
萨托利认为,建立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代表制民主是唯一的选择。代表制既可有效应对直接民主的规模限制、弥合权力名义持有者与实际行使者之间的鸿沟、满足公众舆论的现实条件,又可限制权力、减少政治决策的成本和外部风险,有助于民主可行性的实现。但是,代表制民主只构成萨托利所追求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自由主义民主的实现。同时,代表制民主是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其并不排斥社会层面的参与式民主。  相似文献   

13.
萨托利认为,建立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代表制民主是唯一的选择。代表制既可有效应对直接民主的规模限制、弥合权力名义持有者与实际行使者之间的鸿沟、满足公众舆论的现实条件,又可限制权力、减少政治决策的成本和外部风险,有助于民主可行性的实现。但是,代表制民主只构成萨托利所追求的自由主义民主的必要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自由主义民主的实现。同时,代表制民主是国家层面的政治民主,其并不排斥社会层面的参与式民主。  相似文献   

14.
在谈论全球化的时候,人们经常提到经济私有化,就是把原来的国有化公司、企业转归私人所有。这是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私有化、自由化、放松控制,这些新自由主义政策为资本全球化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最近,由联邦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创建的德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会出版了一本书———《世界政治私有化,全球化进程中的非国家化与商业化》,明确提出了世界政治私有化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书中认为,世界政治私有化是当今世界政治领域所出现的一个飞速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全球化理论,借“全球”视野转移和遮蔽了曾经遭到批判的西方自由主义价值,并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进行辩护。经济自由主义宣扬市场关系是无限的,私有制是最好的制度,对市场经济要自由放任,自由会带来平等,政府干预是多余的等观点,这些观点极具欺骗性和危险性。它们的实质是为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追求最大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6.
正清教主义是美国立国的根基。美国思想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纽豪斯则认为,美国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犹太—基督教。然而,自冷战以来,美国宗教和文化上的保守派和自由派在道德文化价值观领域围绕着节育、堕胎、枪支管制、同性婚姻合法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产生激烈冲突。共和、民主两党也加入其中,他们之间的分歧导致政治精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18.
沙特——以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自居、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依然奉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君主国;美国———以自由、民主、人权卫士自居、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结盟离不开石油合作。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55万人进驻沙特,美沙亲密关系达到顶峰。9.11事件,使美国与沙特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除9.11主谋本·拉登是沙特人外,19名肇事者中还有15名来自沙特。今年5月,俄美首脑会晤,许多人猜测美国正摸索“脱离沙特”,降低对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石油的依赖,把原油供应地转向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9.
虽然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长期居主流地位的两大流派。但两者不同的价值取向造成它们对现实世界的描述以及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合作与纷争的理解有很大分歧。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互相补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界在从马克思的文本中追溯全球化的理论渊源时出现的分歧,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应有之意,但二者又是有严格区别的。而“分工”这一马克思的批判锐器为我们理解二者的微妙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