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耀武 《大自然》2010,(5):31-31
孑遗植物珙桐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早在1000万年前的第三纪就已经生存在地球上了。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堪称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今宝兴)被发现,此后被世界各国引种,已成为广受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2.
在民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汉朝时期我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为了边疆安宁、民族和睦,自愿远嫁匈奴,受到热情欢迎,且生活美好。但离乡年久思念乡人,便书信一封系于白鸽腿脚上,这些鸽子勇敢地结队南飞,穿云破雾,抗风斗雪,奇迹般地飞到了王昭君的家乡——湖北省秭归县,乡亲们见到王昭君的来信,万分高兴。而这群白鸽却耗尽了全部精力,停落在珙桐树上化作朵朵雪白的花儿。乡亲们为纪念这群白鸽,把珙  相似文献   

3.
咚咚锵:张家勋,一个我们不该忘记的名字!在中国,有珙桐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从小凉山到红水河,他走遍了有珙桐树分布的6个省36个县;也是他,让我们的国宝“中国鸽子树”露出庐山真面目,飞出深山老林、扎根北方,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本文所有资料均系张家勋教授提供,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4.
趣谈珙桐     
张钢民 《大自然》2009,(3):54-55
在前不久海峡两岸进行的交流活动中,大陆方面除了赠送给台湾一对国宝——大熊猫“团团”和“网圆”外,还赠送了17株被称作“植物大熊猫”的珙桐树苗。  相似文献   

5.
谭庆伟 《武夷科学》2012,28(1):133-137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有关我国特有植物珙桐的植物化学研究揭示出的包括三萜、甾体、黄酮、木脂素、生物碱、酚酸等在内的近40种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在群落中的作用,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地带不同海拔高度的珙桐群落主要物种重要值及其根际土壤性质.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重要值最大,是群落优势种,却是一个处于衰退的种群,1500-1700m是该地区最适宜珙桐生长的海拔高度.珙桐根际土壤各指标在三个土层深度间差异显著;整个地区土壤pH值变化范围小;腐殖质层土壤指标1500m、1600m和1700m三个海拔显著高于1800m和1850m两个海拔;沉积层和母质层两层在5个海拔间的变化规律性不强.相关分析表明,珙桐重要值与速效磷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幼树重要值与pH值的相关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强而成树重要值与含水量的相关性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强;A层土壤指标速效氮和速效钾与珙桐重要值相关性最强,它们可能是珙桐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植物志增补资料 2.珙桐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基部心脏形,先端钝尖,边缘锯齿状,嫩时下面或两面有丝状细毛或长疏毛,侧脉5—7对,具长叶柄。头状花序、球形,顶生,具长的总花梗,花序下面有大形的总苞,由花瓣状的苞片2—3枚组成。花杂性,同株,无花瓣,夏初叶已长大后始开放;雄花常围绕于球形头状花序的周围,雄蕊1—7枚,花丝细瘦,花药内向;雌花或两性花常仅1枚,位于头状花序的顶端附近,有时不发育,雌花的花萼与子房合生,裂片细小,钻形,6—10枚,子房下位,6—10室,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顶端分枝和子房室的数目相同;两性花有较短的雄蕊,其余特性则和雌花相同。果实系核果,仅3—5室发育,每室具种子1枚;胚直立,子叶长圆形,胚根圆柱形。  相似文献   

8.
珙桐与光叶珙桐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氢化钾染色法对珙桐和光叶珙桐进行CAT酶谱分析;用碘量法进行CAT酶活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珙桐有酶带两条,Rf值分别为0.74和0.90,CAT酶活性为0.40824mg·(g·min)-1;光叶珙桐也有两条酶带,Rf值分别为0.76和0.93,CAT酶活性为1.3608mg·(g·min)-1;表明珙桐和光叶珙桐在遗传特性、生物进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光叶珙桐代谢比珙桐旺盛,先叶珙桐是珙桐的变种,抗逆性更强,为珙桐种质生化分析、植物学分类及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杂志去年第四期『探访梵净山』一文中,有关珙桐花的解释是不确切的。为避免误导读者,笔者愿就此问题与原文作者进行讨论,同时让读者得到科学知识。珙桐是我国保护植物中极重要的种之一,有『活化石』之称。此树在开花时很有特色,远望林冠好像有一些白鸽栖息,既好看又新奇。那么这种花到底是怎样一种形态呢?我们从表面看到的珙桐花实际上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花序,花序的下部有一对(有时是三个)大型白色的苞片,而花序本身是一圆球形如  相似文献   

10.
珙桐芽体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珙桐幼枝侧芽作外植体,以N6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从与6-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于培养基中,诱导侧芽萌发,形成丛生芽.结果表明:同时使用N从和6-BA时,以NAA2.0mg/L加6-BA1.0mg/L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珙桐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珙桐种子休眠期长,导致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成功率均低.通过比较机械破损、化学试剂处理、人畜尿液浸泡及湿沙层积等多种种子催芽方法,研究发现以长时间湿沙层积种子最好,既能解处坚硬内果皮对种子萌发的机械阻力,又能完成种子的后熟作用,既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又能提高发芽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2.
珙桐种子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为濒临灭绝的珍稀观赏树种,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解剖观察了璜桐种子及胚的形态结构,并对胚进行石蜡制作观观察。研究表明:珙桐果核分4-10室,3-5室发育,珙桐的种子为有胚乳子种子,且胚乳较丰富,胚芽、胚轴、子叶等胚的四个部分均发育完全,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珙桐发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主要针对贵州省植物园从9个地方引种的珙桐,从存活率、物候及病虫害三方面对珙桐引种情况进行阐述,从引种360株珙桐看,发现珙桐引种存活率都较高,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引种珙桐存活率最高,达到100%。同时我们对引种的珙桐进行物候观测,发现在贵州省植物园栽培后,珙桐物候节律基本趋于一致,在引种栽培期间,共发现4种病虫害,为蜗牛、金龟子、茎腐病、烂根。从整体上看,贵州省植物园引种珙桐的生长情况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以引种珙桐一年生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珙桐的组织培养,用不同种类消毒剂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以筛选最佳消毒效果,即0.1%HgCl_2消毒15 min,存活率达到61.12%;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发现Woody Plant Medium(WPM)基本培养基最适于珙桐生长;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IBA 0.2 mg/L+TDZ 0.5 mg/L+GA_3 0.5 mg/L,增殖系数为3.33.试验构建了用芽来繁殖不定芽的体系,但增殖系数有待提高,在组织过程中,褐化问题和组培苗的生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陈星 《大自然》2022,(2):40-45
琪桐(Davidia involucrata),又名鸽子树、水梨子,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因其古老的起源和稀有性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和"植物大熊猫". 化石证据表明,珙桐的近缘种至少在约5300万年前的古新世就已经广泛存在于北美洲中部地区.到了距今约3650万年的始新世,珙桐家族已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北温带地区,特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有植物珙桐的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保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本文系统综述了珙桐地理分布,分布区自然状况,群落特征,形态解剖,繁殖生长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其濒危原因,对珙桐的保护提出一和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珙桐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研究简史和珙桐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及国内外对珙桐研究的现状,提出应加强珙桐发育与生殖生物学、生殖生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只有从以上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才会对该物种的保护作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框架和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9.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生境空间分布格局、结构及数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生境较为特殊,呈集群分布,簇生为主,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最大,种群结构稳定,多样性指数高,无天然纯林。繁殖对策以根萌蘖繁殖为主。  相似文献   

20.
在采用样方法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巫溪县白果林场珙桐群落的结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果林场存在着以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为主的珍稀濒危植物群落,其组成中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除珙桐外还有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红豆杉(Taxus chinensis)、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巴山榧(Torreya fargesii)和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s);群落中珍稀濒危植物多为建群种或共建种,其植株高大,优势地位突出;由于群落处于顶极阶段,群落的香农-威纳指数较低,为2.358-2.789,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较高,分别为0.172-0.376和0.752-0.838;群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