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日,科技外交官安徽行自主创新项目对接会在合肥举行,我驻丹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使领馆的科技外交官到会介绍相关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及最新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出身的梁诚在1903年至1907年担任中国驻美公使,这是美国排华风潮正盛时期,梁诚以法律为武器就改订华工条约、保护华工及抵制美货等侨务问题,与美国展开了坚决而又有理有据的激烈交涉。虽然中美侨务交涉未能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但其极力维护国家尊严和在美华侨权益,充分体现_『一个爱国外交官的职责和风范。  相似文献   

3.
<正>半官方的伊朗学生通讯社8月23日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两国间即将展开外交互访。互访有望在今年麦加朝觐结束后进行。9月3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证实伊沙将分别派遣外交使团互访,但只会到访各自所在对方国家的原使领馆。此消息一出,引发外界浮想联翩:伊朗和沙特即将缓和关系吗?!沙特与伊朗算是公认的地区宿敌。一直以来,沙特对伊朗的政策立场十分坚决,并一直宣称沙伊之间绝  相似文献   

4.
贾春阳 《世界知识》2013,(23):31-33
斯诺登日前披露的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局机密文件显示,澳大利亚驻亚洲国家的使领馆是美国在亚洲各国的情报据点,这些使领馆帮助美国搜集驻在国的情报数据,如拦截重要电话和信息等,这些都是代号为“特等舱”秘密行动的一部分。美国的监听丑闻从欧洲蔓延到了亚洲,美国国安局被指监听多国领导人。不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国防研究中心高级情报分析专家德斯·波尔表示,美国应该不会监听澳大利亚,因为澳美都是名为“五只眼”的情报分享网络的成员之。  相似文献   

5.
3月22日,美国下令驱逐51名俄罗斯外交官,其中4名俄外交官必须于10日内离境,其余46人则必须于7月1日前离境。俄罗斯不甘示弱,次日迅速作出了驱逐美驻俄外交官的决定。美俄间谍案向来是美俄关系的晴雨表,反映双边关系的阴晴冷暖。布什上台不久,美俄即发生互逐间谍事件,似乎表明美俄关系今后的发展不会很顺畅。  相似文献   

6.
很多国家的名称都是它历史文化的浓缩,或者是它民族性格的缩影,因此,了解一个国家不妨从它的国名着手。如果一个国家不仅有一个名称,还有很多别称,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多面性呢?千奇百怪的别称是否也为您解读这个国家的个性特征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呢?在我对前驻卡拉奇总领事、中国驻巴基斯坦参赞安启光的采访中,这位从事巴基斯坦工作40余年的外交官用几个极具个性和传神的别称向我讲述了他所理解的巴基斯坦。本期还专门编辑了安启光撰写的《人文巴基斯坦》,行文平易而有实感,一并在本栏目中呈献给读者。——记者手记  相似文献   

7.
<正>据外媒近日报道,引发印美外交风波的印度女外交官德夫亚尼·科布拉加德已被停职。2013年12月,时任印度驻纽约副总领事的科布拉加德在纽约被美国警方逮捕,并遭多次戴手铐、脱衣搜查等,引发印美外交风波。美方指控科布拉加德为女仆获得美国签证伪造材料且所付薪水低于美国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但科布拉加德否认指控内容。印美就指控及外交豁免权争执不下,在科布拉加德离开美国、印度驱逐一名美国外交官以及美国驻印大使辞职等事件之后,风波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8.
沙特——以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自居、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依然奉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君主国;美国———以自由、民主、人权卫士自居、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结盟离不开石油合作。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55万人进驻沙特,美沙亲密关系达到顶峰。9.11事件,使美国与沙特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除9.11主谋本·拉登是沙特人外,19名肇事者中还有15名来自沙特。今年5月,俄美首脑会晤,许多人猜测美国正摸索“脱离沙特”,降低对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石油的依赖,把原油供应地转向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是亚非地区中参加美国军事集团的少数国家之一,也是对于美“援”存在很大依赖性的一个国家。今年3月初,巴财政部长向国会提出中央政府1958—59年度时财政预算时曾说,“我国对于美援的依赖已经达到了出人意料的程度。”根据巴报刊的材料,几年来这种依赖性的主要表现是:巴基斯坦政府在解决时政赤字、缺粮问题和建设资金的来源等问题时,把主要希望寄托在美“援”上;巴基斯坦陆军和空军的整编(包括装备的更换)亦主要依靠美“援”来实现。另一方面,正如巴基斯坦的一位议员今年3月在国会所指出,美国政府把对巴“援助”作为在巴扩张美国势力的手段,美“援”不是什么援助,而是一种统治工具。因此,美“援”问题在巴基斯坦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外交部长李肇星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驻美大使。在美国人眼里,他既是热情儒雅、有文人倾向的外交官,又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让半步的斗士。1993年3月,李肇星成了最年轻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在第四十八、四十九届联大会议上,李肇星坚定不移地挫败了少数国家一再提出的所谓台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沙特阿拉伯官方媒体——沙特通讯社2月27日报道,沙特在其北部地区集结了来自20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展开了旨在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北方雷霆"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包含了以沙特为首的六个海合会成员国,埃及、约旦、突尼斯、苏丹、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非阿拉伯国家。据非官方消  相似文献   

12.
16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决定派遣调查团赴利比里亚实地调查日益恶化的当地局势。约旦和以色列第2轮第2阶段谈判15-16日在以色列举行,双方达成首项经济协议,并签署运输协议。北约驻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兼美国驻该地区武装力量总司令保罗·米勒15-16日访问保加利亚,讨论扩大美保军队在“和平伙伴关系”轨道上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怀畅 《世界博览》2008,(13):31-33
在中国人民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的危难时刻,巴基斯坦政府感同身受,向中国人民表达了深刻的同情。他们捐助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并派遣医疗队到地震灾区救助伤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巴基斯坦驻华新闻文化参赞默罕默德·伊夫迪哈·拉加先生。"巴基斯坦并不是一个穷国,巴基斯坦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位已经来华三年多的老外交官在面对记者采访提纲上的一些措辞时显得有些激动。作为真正的朋友,也许这种坦率正好拉近了记者与这位外交官的距离。在随后拉加先生向记者展现的图片中,我们看到了巴基斯坦的儿童在举着烛光为地震灾区祈福,看到了巴基斯坦的银行家在为中国地震捐款,也看到了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在尽一切可能的帮助中国人民。联想到为了满足地震灾区中国兄弟的需要,巴基斯坦一再追加援助,而搬空了自己的战略储备仓库;联想到为了尽快将物资送往灾区,巴基斯坦空军紧急派遣军用飞机飞往中国;联想到巴基斯坦医疗队为了不给中国兄弟添麻烦,自己从国内准备了食品;联想到几十名卡车司机在无比艰险的喀喇昆仑公路日夜兼程……中巴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正如拉加先生所形容的那样"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金子和宝石都珍贵。"  相似文献   

14.
唐恬波 《世界知识》2023,(17):36-37
<正>8月5~6日,沙特在西部海滨城市吉达举办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40余个国家与国家组织的高级代表出席。在沙特官方发布的会场和全体代表合影中,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沙特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居于正中,左右分别是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这是沙特外交的又一高光时刻,通过主办峰会,沙特展现出不止步于石油大国或地区大国的外交雄心。  相似文献   

15.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4,(14):13-13
<正>2014年6月17日,奥巴马总统提名为下任美国驻越南大使的资深外交官特德·奥修斯在国会参议院审批其任命事宜的听证会上表示,美国现在应当考虑解除向越南出售致命性武器的禁令。奥修斯的这一提议,使横亘在美越关系上的武器禁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美越关系中,禁运问题不仅是当前两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尚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  相似文献   

16.
丁隆 《世界知识》2023,(3):46-48
<正>2022年在沙特阿拉伯外交史上或许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导致的全球能源短缺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动使沙特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族主义意识形态推动下,沙特不畏美西方国家施压,充分利用大国博弈留下的战略缝隙,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实施多元平衡的灵活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一时颇为抢眼。  相似文献   

17.
正继3月14日英国宣布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并限其一周内离境后,作为回应,俄外交部3月17日宣布驱逐23名英驻俄外交人员。3月26日,美国宣布将驱逐60名俄外交官,关闭俄驻西雅图总领馆,以显示对盟友的支持。与此同时,欧洲20多个国家也纷纷"站队"表态,并同样采取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实际行动,声援英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3日:阿盟秘书长沙兹利·卡利比宣布辞去秘书长职务。据称,沙特和埃及曾对卡利此处理海湾危机不力提出指责。西德总理科尔分别会见约旦国王和以色列国防部长讨论海湾危机问题。欧共体各国驻科外交官说,他们的外交人员可能撤退,但各使馆并不关闭。  相似文献   

19.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1,(22):34-35
伊朗:中东新“暴风眼” 10月11日,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爆料”,美方挫败一起有伊朗革命卫队参与的阴谋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祖贝尔的恐怖案件。根据美国司法部的描述,整个情节宛如一部好莱坞大片:主犯阿巴布希尔拥有美国和伊朗双重国籍,今年5月,他支付150万美元聘用墨西哥毒贩暗杀沙特驻美国大使。不料这名“毒犯”是美国毒品管制局卧底线人,将其泄露给美国。据称阿巴布希尔的亲戚是伊朗革命卫队属下“圣城军”高层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老屋     
<正>1992年的盛夏,我第一次被外派工作,来到了中国驻苏黎世总领事馆。在总领馆阁楼上蜗居了几日之后,我搬到距总领馆不远的Waffenplatz大街68号的一间老屋,正式开始了在苏黎世断断续续长达七年的旅居生活。当时,驻外使领馆的外交官及其家属的宿舍,都由国家提供。这些馆员的宿舍或租或购,室内的家具、电器等也均由公家配置,新任馆员可直接拎包入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