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新新秀     
《少儿科技》2012,(7):10-11
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6月4日下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小行星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以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64-64
国家天文台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永久编号为09830的小行星命名为“北航星”,以肯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60年以来为世界航空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至此,我国已有八所高校获准以校名命名小行星。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出版的《小行星通报》上披露了这样一则好消息:一颗编号为12106的小行星,已经正式以北京80中高二学生孟焕的名字命名。以中学生名字来命名小行星,这在国内还属首次。目前,在距离地球25500万公里以外,这颗叫“孟焕”的小行星,正在人马  相似文献   

4.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自古以来,人们只能凭裸眼观察来了解天体现象;16世纪初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开启了望远镜观测时代.观测波段逐渐覆盖了γ射线、X射线乃至可见光、红外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波谱,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也得以逐渐深化.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探测月球开始,逐渐发展到对地球邻近行星(火星与金星)、其他行星、各类小天体以及太阳和行星际空间太阳风的探测.人类的空问探测,由近至远,由易到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实现了对太阳系各层次天体和太阳系空间的253次探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小行星命名的历史和现在的命名规则;整理出了以43位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表及以10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表,该表包含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国际命名、科学家中文译名、发现时间、发现者等信息;对被命名小行星的43位中国科学家的主要科技贡献予以了简要介绍;对其他79位命名小行星的中国人分类予以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讲,太空中的小行星、彗星等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据俄《消息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专家伊瓦什金根据理论计算后认为,高强度激光可将小天体推离与地球相撞的轨道,或者将其摧毁。伊瓦什金指出,可以把对付危险小天体的激光器安装在绕  相似文献   

7.
《奇闻怪事》2012,(12):16-17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目前正在奔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两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那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直观地观测小行星。大部分小行星都栖身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小行星带里,其他小行星则围绕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轨道运行,不过它们中有很多都与行星拥有共同轨道。并非所有小行星都会老老实实呆在原处:太阳系里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与行星轨道呈十字交叉。  相似文献   

8.
特洛伊小天体与行星同享一个轨道,并与太阳、行星在空间构成等边三角形,最早为人们所知的特洛伊小天体是位于木星轨道上并位于木星前(后)方60°的两群小天体.而海王星特洛伊小天体则是近20年来太阳系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观测证据表明海王星特洛伊小天体的总数量和总质量远超过木星特洛伊小天体和主带小行星,是太阳系内仅次于柯伊伯带的第二大小天体集群.它们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轨道特征,另一方面又联系着海王星轨道内、外的空间,自然而然地成为检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试金石.我们简要介绍了对海王星特洛伊小天体的观测结果、对它们的轨道动力学和起源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课题组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委托,编写了学科发展态势评估系列研究报告《力学十年:中国与世界》(Mechanics 2006–2015:China in the world).在第3.5节航天动力学中列举了这十年国内外进展相对较快、成果较多的三个方向:不规则引力场中的轨道理论、连续推力轨迹优化、无燃料推进.前两个方向都和探测小行星/小天体密切相关,也正是由于小行星/小天体探测研究的驱动而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正小行星虽小,但是却是宇宙这一舞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地球来说,犹如一柄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小行星是什么?小行星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小型石质天体,直径通常在10米至1000公里之间,小于10米时则称之为流星体。通常所说的小行星仅指内太阳系(木星轨道以内)的小天体。小行星由未并入太阳系行星的小星子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9,(7)
笔者在《科技潮》1999年第4期介绍过探测彗星的"星尘号"探测器,在该刊第5期介绍过探测小行星的"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现在再向读者们讲讲另一艘探测小行星的"深空1号"探测器,以使您们对发生于世纪之交的这股小天体探测热,有更完整的了解。"深空1号"(Deep space Ⅰ)是NASA 为到来的新世纪的千年庆典推出的一种低价位探测器的第一艘,主要任务是考察新开发的推进器动力和导航系统方面的新技术应用情况,同时也担负部分探测小天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其实不仅仅是黑洞,太阳、木星甚至地球,在吞噬其他小天体时,也不是直接将它们整个吞进去,而是先撕碎再吞噬。这是由于小天体会因中心天体的引力而发生变形,当其与中心的天体的距离足够小的时候,便会被撕碎,然后再被吞噬。为什么引力会使物体发生变形呢?这是因为物体本身并不是一个点,而是有形A:  相似文献   

13.
YORP效应是不规则小行星表面再辐射热量的反冲力对小行星产生净力矩,导致小行星自转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研究YORP效应有助于了解小行星的演化历史、双星系统的形成以及太阳系的起源和发展.从产生机理出发,本文首先建立了结合热物理模型和考虑地貌遮挡作用的YORP效应量化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多面体模型,探究了热惯量对表面温度和反冲力的影响,随后实现了多颗小天体的YORP曲线数值计算和自转状态演化仿真,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有效性.以上探索对进一步完善YORP效应理论和揭示小行星的结构演化驱动力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奇闻怪事》2012,(5):48-49
一定会有外星人朱进44岁天文学家研究方向/太阳系小天体前些年,发现了一个小行星,它有300分之一的概率是要撞到地球的。但是时间是在700多年之后,所以你不用担心。对于对抗小行星撞击,我们最早的想法是把小行星炸碎,后来发现这特别不靠谱儿,现在我们做的是要让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改变轨道。原来大家想的方法都比较抽象,比如用抛石机,比如弄一个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14,(9):111-111
索尼探梦科学馆”《Newton科学世界》缤纷科普大讲堂”2014年9月13日上午11:00的科普讲座题目为“流星和流星雨”.介绍流星和流星雨的概念、流星目视观测的方法和流星摄影。主讲人朱进.北京天文馆馆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6)
也许您还记得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惊人事件;也许1998年上演的《天地大碰撞》影片还刻在您的脑海中:一颗彗星撞击到地球,引起排山倒海的巨浪,摧毁了高楼大厦,吞食了都市和乡村……您可能会问:天地真的会大碰撞吗?地球真的会被毁灭吗?当此世纪之交,各航天大国掀起一股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空间探测热,其目的是要彻底揭开这些有可能引起麻烦的小天体之谜,更好地把握我们人类自己的命运。这股小天体空间探测热投入最多的是美国。在此世界之末,美国已发射了3艘空间探测器,即1996年发射的"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NEAR)、1998年发射的"深空1号"(Deep Space 1)和今年2月发射的"星尘"(STARDUST)号。有关"星尘"号的情况,已在今年4月的《科技潮》杂志上介绍过(见该刊1999年第4期),这次专讲"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至于"深空1号"则将在以后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将两个主星体和小天体都看成质点的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秤动点的稳定性,Szebehely 作过详细讨论.自然界的多数天体都有一定扁率,也有些天体,如太阳系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还带有光环.[3,4]就扁率摄动对限制性三体问题的秤动的影响有过讨论.本文讨论了一主星体带环时对秤动点的稳定性的影响,所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世界》2014,(5):16
<正>当你想到星体光环的时候,首先映入脑海的,一定是绚丽的土星光环。但是最近,巴西的天文学家们发现,小行星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光环。这颗小行星名为女凯龙星(Chariklo),位于土星和天王星的轨道之间,直径为250公里,是已知半人马小行星(一类位于木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的不稳定小天体)中最大的。尽管早在1997年2月人们就发现了它,但它的光环直到前不久的一  相似文献   

19.
一、行星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定义: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11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二、矮行星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定义: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三、太阳系小天体定义: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太阳系“新家谱”  相似文献   

20.
小行星就是“小的行星”,尽管它们的体积不大(直径在几千米到几百千米),然而有一条必须过硬;那就是环绕太阳运动的。这才足以表明它们的“行星”身份。一般来讲小行星通常是指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运行的小天体。这一范围距离太阳大约4.2天文单位。自从发现一号小行星谷神星之后,人类又发现了很多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