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1年爆发的9.11事件可谓改变国际进程的大事件,美国由此出兵阿富汗,开启反恐战争序幕。其打着反恐的"旗号"既反恐又谋霸,但事与愿违,美在此过程中难以为继,反恐越反越恐,反恐战线一缩再缩,反恐战略一调再调。今年,美终于从阿完成撤军,这标志着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彻底结束,但这并不代表恐怖主义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俄美关系迅速升温,尤其是反恐合作格外引人注目。两年多来,俄美关系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俄美在国际战略目标、具体的国家利益、反恐的态度和政策、国民的心态等方面较大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关系很难向纵深发展。合作与争斗共存、妥协与相持同在、缓和与紧张交替,仍将是俄美关系较长时期内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4.
正10月4日,美国白宫正式公布了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份国家反恐战略报告。这是时隔七年之后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反恐战略,也是9.11事件以来白宫发布的第四份反恐战略报告。报告称,新战略意味着"美国在打击和预防恐怖主义上的一个转变",特朗普也在序言中表示"该战略确立了新的反恐路径"。那么,这一战略到底"新"在何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欧洲穆斯林: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的发生及随后国际社会反恐行动的开展,把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赖以存身的穆斯林世界。然而,人们对穆斯林世界的认识也仅限于恐怖分子较为猖獗的中东、中亚、南亚与东南亚地区,而对表现较为温和的欧洲穆斯林却缺乏必要的了解。进入欧洲“三步曲”伊斯兰教兴起后不久,穆斯林便开始进入欧洲。随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阿富汗国家安全局和塔利班高级指挥官相继确认,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阿赫塔尔·曼苏尔在美军于5月21日发起的一次定点清除行动中被炸身亡。这意味着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在反恐行动中依靠定点清除取得又一重大"胜利"。所谓定点清除行动,主要就是借助精确制导武器,对特定目标开展"手术刀式"精确袭击的"猎杀"行动。伴随着信息化和无人作战技术的日渐成熟,拥有精确打击能力的定点清除行动日益受到西方国家青睐,尤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电影《真实的谎言》和《紧急动员》等好莱坞反恐大片中,穆斯林通常被描绘成恐怖分子,这为美国政府在9.11后发动反恐战争提供了"正当性",但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民众对穆斯林群体和伊斯兰教的认知。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美国社会反穆斯林的言论和仇恨犯罪急剧上升,似乎再一次印证了9.11后每次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美国穆斯林都要受到"殃及"的不争事实。  相似文献   

8.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0,(22):8-9
普京出席瓦尔代年会并发表讲话10月22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形式出席了俄知名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活动,就全球问题,俄美关系、纳卡冲突等阐述了俄方态度。关于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续约谈判,普京表示,"俄罗斯准备好从零开始,从问题的最核心部分开始",俄愿以任何形式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9.
薄旭 《世界知识》2011,(10):14-16
从过去十年看,拉登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恐惧,也带来了国际反恐形势的重大改变。恐怖行为古已有之,但恐怖主义真正成为国际性的现象,仅仅是20世纪后叶的事情。拉登制造的9.11事件更凸显了恐怖主义。本·拉登无论是作为一个符号,还是作为一种现象,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得恐怖主义有了巨大的冲击力,恐怖主义与反恐之间的斗争成为全球最为突出、最为重大的一个挑战。拉登之死只是一个符号的消失,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问题的根源也没有多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现状,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节节败退,但是其他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仍在"步步紧逼"。2017年11月21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和伊拉克总理阿巴迪都宣布"伊斯兰国"已被剿灭。但另一方面,美西方国家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呈现上升态势,其他一些地区和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也丝毫没有减少。二是,国际反恐斗争不断取得进展,但是各国国内反恐仍面临困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国际社会大为震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迅疾表示,美国“准备随时与俄罗斯讨论限制战略武器的问题,无论世界上或我们的关系发生了什么”。美俄围绕核问题接连斗法,俄暂停履约是其中一环近年来,美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奉行大国竞争战略,先后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导致美俄间一系列军控协议相继失效,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10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火车站附近发生连环爆炸,造成近百名无辜平民丧生,两百多人受伤。尽管恐怖活动在土耳其历史上屡见不鲜,但造成如此规模伤亡的并不多见,一些国外媒体甚至将这次恐怖袭击称为"土耳其版9.11事件"。十几年来已趋于平静的土耳其最近频频发生恐怖袭击,究竟是其加大反恐力度后"引火烧身",还是近年来在国际反恐问题上"走钢丝"失手造成的"玩火自焚"?  相似文献   

13.
时事点评     
APEC 首脑会晤,中国得分;经济反恐成焦点,世界瞩目。出台新法案,日众院再为自卫队松绑;巧借东风,日本又行扩军之实。美地面部队出动,无功无果;炭疽热恐慌肆虐,有惊有险。痛下决心,俄关闭海外军事基地;反恐为重,美俄反导谈判取得进展。冤冤相报,以色列旅游部长遭暗杀;以牙还牙,以军重占巴控区。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华达州参加完一个为共和党中期选举举行的造势活动后,以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为名,宣布将退出这一条约,此举立刻引发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导条约》是美俄之间和国际军控领域最重要的协定之一,在维护冷战后美俄战略稳定、防止核军备竞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美国真的退出该条约,将对美俄关系、国际安全和核军控产生重大影响。冷战时期签署、唯一仍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连线     
俄罗斯重回中亚? 9月22日,俄罗斯同吉尔吉斯斯坦在莫斯科签署了俄驻吉尔吉斯斯坦坎特空军基地的地位和条件协议。俄罗斯此举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中亚国家对此不会敏感吗? 许涛(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俄罗斯在吉境内设立军事基地的企图实际上从去年就开始了。9.11之后,美国在中亚实现了军事存在。尽管俄罗斯对美国在此驻军十分敏感,但由于当时的大国关系处于微妙状况,俄罗斯在国际反恐  相似文献   

16.
李伟 《世界知识》2014,(23):26-27
<正>9.11事件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成为国际反恐一线,同时迅速成为国际暴恐势力的大本营,不仅使两国饱受恐怖主义之苦,更催生新一轮国际暴恐浪潮,波及国际社会的安危。当前,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南亚即将步入"后反恐战争时代",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基地"组织等暴恐势力或卷土重来。且随着"伊斯兰国"也在南亚兴风作浪,未来南亚暴恐活动或将更加肆虐。在此形势下,加强反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使世界人民充分认识到反恐怖斗争的紧迫性.恐怖主义与恐怖犯罪历史悠久,当今又出现新的特点.国际社会必须紧密联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对恐怖主义与恐怖犯罪进行有效地打击,以维护世界的秩序和安宁.  相似文献   

18.
上海APEC峰会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0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这是 APEC 20个成员在21世纪的首次聚会,也是“9.11事件”后最大规模的世界领导人会议。会议通过了《领导人宣言》及其附件《上海共识》和《反恐声明》等重要文件。此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助于中国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新年伊始巴黎发生的《查理周刊》遭遇恐袭事件震惊了世界。1月11日,几十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以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走上巴黎街头,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一道,手挽手、肩并肩地参加反恐大游行。2月18日、19日,由美国召集的、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反恐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之前人们都在期待这次峰会能针对当前全球严峻的恐怖形势拿出有力的解决方案,然而会议成果寥寥。为什么会是这样?全球反恐真正的难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9月11日那天,人们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10月7日(即美国发动对阿富汗军事打击一周年)那天,人们又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的。但这两个敏感的日子都在平静中过去了。人们刚刚松了一口气,10月12日,印尼巴厘岛上就传来了惊天的爆炸声。随后的10月23日,车臣匪徒又在莫斯科犯下惊天大案。9.11事件后的一年多里,美国联合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在反恐、打恐。美国军队的触角伸向他们认为所有可能发生恐怖事件的各个角落。然而,人们却不能不遗憾地发现,恐怖活动好像是越打越多,按下葫芦浮起瓢。就在巴厘岛和莫斯科事件发生的前后,还发生了法国油轮遭爆炸袭击、美军士兵和外交官遭暗杀等事件。正如人们所说,从事这些活动的恐怖分子,不管是不是有组织上的联系,在精神上都是相通的。反恐一年后的世界,是和平了,还是更动荡不安了?反恐斗争的进展究竟如何?为此,我们特邀请几位研究不同地区的学者来梳理一下这个纷繁的反恐世界。——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