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83.15-318.15K(间隔5K)下,用光度法测定了离子缔合物Fe(Phen)3(ClO4)2.H2O(简写为FPC,以下同)在水及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经微机曲线拟合给出溶解度S随温度T及甲醇质量百分比浓度Wt%的经验关系,lgS=1.958 1.305×10^-2Wt%-(1503.4 3.085×10^-2Wt%)/T.用溶剂结构理论对FPC溶解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293.15-318.15K(间隔5K)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妥子强电解质Fe(phen)3CdI4(简称FPCI,以下同)在纯水,纯甲醇及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FPCI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混合溶剂中甲醇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又减少的趋势,用溶剂结构理论对FPCI溶解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引导情景的设计、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教学措施.教学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是求事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维品质与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用光度法测定了NH3BPh4在水及六个组成比例不同的(H2O-CH3OH)混合溶剂中,283.15K到308.15K六个实验温度下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NH4BPh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指出实验温度下,浓工随混合溶剂中的CH3OH物质量的分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9.
用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KBPh4在水及不同组成(H2O-CH3OH)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KBPh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指定温度下,溶解度随混合溶剂中的甲醇(CH3OH)物质量的分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了288.15 ̄328.15K(间隔10K)下,RbBPh4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经微机曲线拟合给出RbBPH4的溶角度S随混合溶剂中甲醇质量百分比浓度Wt%及温度T之间的经验关系:lnS=-1.9716-2132.5/T+2.8967×10^-2Wt%。应用Fuoss缔合理论计算了RbBPh4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缔合常数及缔合热力学函数,并对RbBPh4的缔合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3.
碱金属卤化物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国产RD496-Ⅱ型微热量计测定了298.15K时NaCl,KCl,RbCl,CsCl,NabR,KBr,NaI,KI8种盐在纯水中的溶解热,NaCl,KCl,RbCl,CsCl4种盐在7个不同组成的富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热。用Criss-Cobble方法外推得到盐的标准溶解热ΔsH^0。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方法,结合极化连续模型(PCM)计算不同介电常数的溶剂对甲醛和氟代甲醛的溶剂化效应及对其振动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溶剂极性不影响甲醛和氟代甲醛分子C2v点群对称性.甲醛及氟代甲醛的C=O键强度均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逐渐减弱,氟代甲醛的减弱较甲醛明显.无论是在气相中还是在溶剂中,氟代甲醛的C=O键强度大于甲醛的C=O键强度.氟代甲醛分子中的C=O键在溶剂中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键的极性逐渐增强.甲醛和氟代甲醛分子处在极性溶剂还是非极性溶剂中,其能量总是低于气相状态能量. 相似文献
16.
将在水-DMF混合溶剂中从氯苯甲酸到苯甲酸的质子迁移过程与在气相中的同一过程进行了比较。用一个热力学循环计算了在从气相初始状态到混合溶剂某一组成X时该质子迁移过程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即δ△Pi^g→X。这一项的植作为质子迁移过程中氯苯甲酸分子、离子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的环境贡献为一种量度。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对于芳香族化合物在发生卤代反应时,加入若干金属盐的作用以及涉及的反应速度,异构体的分布和生成物的收率,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化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数据对选用合适的超临界流体法制备超细药物粒子非常重要,如对利索卡因的微粉化.为此,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利索卡因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索卡因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随压力(9.0~30.0 MPa)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308.0~328.0 K)的升高而减小,其溶解度主要受超临界流体密度的影响.采用不同模型对利索卡因的溶解度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Chrastil经验模型比Peng-Robinson EOS模型和Mendez-Santiago and Tej经验模型有更好的关联效果,其平均相对偏差(AARD)为5.96%. 相似文献
20.
将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从卤代苯甲酸到苯甲酸的质子迁移过程与在气相中的同一过程进行了比较,用一个热力学循环计算了在从气相初状状态到混合溶剂某一组成X时该质子迁移过程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即δΔPi^g→X。这一项的值被作为质子迁移过程中卤代苯甲酸分子,离子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的外部贡献的一种量度。但是,对于邻位卤代苯甲酸,由于位阻效应的存在,δΔPi^g→X值不能作为外部贡献的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