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雪 《科技信息》2011,(10):I0165-I0165
口译是一种即时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求译员不仅能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而且能有效地保持信息。口译信息的处理是言语知识和非言语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参与,其中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关键。记忆是口译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制约和困扰口译活动的主要"瓶颈"。为了摆脱口译记忆的困境,本文提出四种方法即:理解性记忆;抓逻辑、重思想;笔记辅助记忆;复述训练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已有口译研究的分析和归纳发现口译记忆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口译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口译摘要模式的比较研究设想,从而铺设了本研究的实验步骤、方法和数据的处理,最终确定口译过程中最佳的信息提取和记忆模式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戚宇光 《科技信息》2008,(35):283-284
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八级口语口译考试的评分标准的考察,指出八级口语口译考试评分中两个突出的特点,即突出口语考试和口译考试评分“信息单元化”,从而影响口译质量评估的有效性。适当改变评分比例和口译评分标准的改进将有助于改善测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主述位理论在口译教学中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通过主位选择和主位结构的构建分析与操练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高度灵活性和选择性。由于口译“现场”和“限时”的特点,口译教学应加强学生即席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掌掘迅速选择信息起点和在动态思维中完成信息转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流利和准确的口译基本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邢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70-71,96
作为一种中介的言语交际活动的口译具有即时性和现场性的特点,口译记忆对口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口译学习和口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译记忆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一种结合,是译员将刚刚接收到的信息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部分,使其参与译员的在线记忆运作的工作记忆。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译记忆过程的分析,结合口译特点,提出提高口译记忆的策略及操练方法,以帮助口译学习者进行有效练习。  相似文献   

6.
口译时由于受时间约束,要说完整很困难。口译者应大胆采用口译应变策略,使口译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读者的审美情趣。本文尝试探讨在汉英口译中简约原则指导下的简化、概述、省略和解释原语信息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谭俊 《科技信息》2009,(22):I0120-I0120
口译的内在过程从源语信息的解码到译语语言的输出,是一个大脑高速运转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复杂过程。其中对源语的理解和记忆显然是整个口译活动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口译中理解和记忆的内在联系,以及两者各自的内在过程,揭示出必须打破源语语言结构,抓住逻辑和意义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训练策略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动态地研究了语境与口译的关系。口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与一定的语境有密切关系。关联理论中的语境对口译中信息的关联阐释如命题形式、信息意图和交流意图帮助译者获得一定的语境效果、建立预测机制,从而更好地把握口译活动。  相似文献   

9.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口译译员,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是远远不足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口译职场的。本文通过以译者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论述一些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些较为主观的因素,如应变能力、矛盾处理、文化沟通等方面加以论述,并用口译实例略加说明,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指导口译实践以增强译员对译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0.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交流行为。口译的过程是将信息来源语形式转换为目标语形式,可分为接收、理解、记忆、转译、表达五个阶段。其中涉及的主要技巧包括听力、理解和记笔记。所有这些口译技巧都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践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玉红 《科技信息》2009,(2):137-137
口译现场的紧张气氛和发言人长时间的表述会给口译人员的大脑记忆带来困难,会引起信息的遗漏和逻辑关系的紊乱。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做口译时,我们需要借助于笔记将综合分析过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本文阐述了记口译笔记的重要性及记笔记的方法、技巧。相信这些技巧会大大减轻译员的精神压力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使用时所处的言语环境。口译时,交际中的信息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脱离了语境就会造成误译或错译,致使交际中断。依据口译的特点,正确的语境分析是口译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此.语境在口译中至关重要。译员只有准确地把握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并注意培养自己的语境意识,才能确保口译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口译笔记是有效口译活动的关键,它是为了弥补译员短期记忆能力的不足,帮助译员利用笔记来加深对源语信息要点和逻辑结构的提取。口译笔记技能和任何其它技能一样,要遵循技能习得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把口译笔记技能看作是程序性知识,它是经过大量的陈述性知识的积累和练习,最终变为一种熟练的技能。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口译笔记的认知特点和作用,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译笔记的策略训练。  相似文献   

14.
黄燕红 《科技信息》2009,(32):163-163,165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的模糊性。法庭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口译,交际性质比其它口译更高。本文列举法庭审判过程中四种促使模糊性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模糊信息直译的方法,最后提出译者在法庭口译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有限的补译。  相似文献   

15.
夏雪 《科技信息》2013,(16):201-202
<正>同声传译与其他的口译形式不同,是集听和分析、短时记忆及译语表达于一体的口译过程。从译入语到译出语的转换过程中,译者必须一心多用才能完成信息处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必须将听、分析、记忆和表达协调起来才能保证同传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难免会因为脑力超负荷而遇到各种问题。因此,译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减轻脑力负担,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同声传译有很多技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Lucas的公众演讲交际模式和Gile的口译交际模式,可以发现演讲和口译的产出过程在语言技能、思维模式、演讲能力、信息组织、表达能力和抗外界因素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相似性。35名参加口译短期培训的成员在演讲课程前后分别回答了一份关于演讲技巧自我评估的五点量表问卷。结果表明,口译受训者的演讲技能、信息重组能力、减少依赖笔记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演讲课程结束后均有相对明显的加强,公众演讲能力和口译能力的提升呈正相关。这表明演讲的介入对口译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大学英语演讲和口译的教学和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爽 《科技信息》2010,(30):I0167-I0167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口译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口译记忆是在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对原语信息的主要意义和关键词的记忆。译员在处理声音信息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记忆,脱离源语外壳,针对不同情况灵活采用高效的记忆方法本文对口译的记忆训练部分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记忆训练法的四个指导思想,并对其具体训练方法和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从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和学生就业趋势的要求出发,通过为期两年的符号代码的运用与口译创新性教学实践,构建了一套创新性口译实践体系。该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信息设备实践体系构建、三习题库构建、测试系统构建、评估和反馈系统构建四大部分。实践证明,新型实践体系有益于提高学生口译能力,构建后的体系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韩礼德的主位结构理论对连续口译中的信息处理作了初步探讨,文中用实例说明了主位结构与话语语篇的信息分布紧密相关,并对口译中的信息重组以及逻辑结构的把握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主位结构理论还对口译教学中笔记的分析与评估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口译实践活动越来越频繁,口译研究也随之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该文依托于释义理论框架的独特视角,详尽分析了汉英口译中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以期对汉英口译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