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可能与日晒、年龄、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它是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肿瘤,其发病机理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和凋亡受阻、增殖旺盛及角化过度、色素代谢异常等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大多临床诊断很容易,有时需要病理诊断的确定,皮肤镜的应用为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法.随着对脂溢性角化病研究的深入,治疗手段不断改进,逐渐向创伤小、瘢痕少、依从性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蛋白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4月21日至2006年4月30日期间在我室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8例,治疗组在使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前后均使用美容仪器导入胶原蛋白行面部皮肤护理,对照组只使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不做皮肤护理,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有良好疗效,而胶原蛋白有利于强脉冲光治疗术后面部皮肤的修复,两者联合美容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老年角化病是日光长期曝晒损伤皮肤所致的一种癌前病变,临床上又称日光性角化病或光线性角化病。大多发生于经常暴晒于日光下的中老年人群,白种人易患此病,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部分病变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我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开数据集训练所得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上不同设备的辅助诊断,而临床获取的数据又缺少足够人力进行标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皮肤病临床影像识别的小样本域自适应方法。以ISIC皮肤病公开数据集作为标签已知的源域,以实际临床采集的数据作为待识别的目标域,通过医生对极少量临床数据进行标注,建立由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的特征提取器和分类器,构建小样本域自适应模型。引入最大相关熵准则来提高识别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在每类只有少量带标签目标域样本的情况下,通过交替最大最小化条件熵,在提取区别性特征的同时减小不同域之间的分布差距,提高了分类器在新域上的准确率,实现了模型的跨域迁移。对所提方法在日光性角化病和脂溢性角化病分类问题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非域自适应方法,所提方法克服了不同采集设备造成的数据分布差异问题,取得了更高的识别准确率;相比于无监督域自适应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加入极少量标注的临床数据实现了域自适应,识别准确率为93.94%。  相似文献   

5.
老年角化病是日光长期曝晒损伤皮肤所致的一种癌前病变,临床上又称日光性角化病或光线性角化病.大多发生于经常暴晒于日光下的中老年人群,白种人易患此病,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部分病变可发展成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我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色素/纹身激光治疗仪(简称PLTL),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色素增生类皮肤病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临床使用证明有显著疗效的病症有太田痣、纹身、青痣、各种色素痣及雀斑、脂溢性角化症等。我院皮肤科自1996年3月至12月共治疗患者200例。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200例患者中,男30例,女170例。病种雀斑70例,色素痣65例,太田痣25例,色素斑10例,眼线取除15例,纹身5例,胎记5例,脂溢性角化5例。年龄6~48岁,其中20岁以下为40例,40岁以上为20例,20~30岁为90例,30~40岁为50例…  相似文献   

7.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早期油性脂溢性脱发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初次发生或首次治疗的油性脂溢性脱发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局部常规西药5%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治疗,治疗组予以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苓白术散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4.04%)显著高于对照组(59.25%)(P0.05)。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早期油性脂溢性脱发在临床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皮肤病中基底细胞癌与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征非常相似、不易区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皮肤病识别的多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融合方法。使用迁移学习方法训练ResNet、Xception、DensNet共3个CNN模型,获得每个模型的最佳识别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传统融合方法、投票法和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来融合多模型的识别结果,从而提高皮肤病的识别精度。为了有效克服皮肤病识别中噪声的影响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提出将最大相关熵准则(MCC)作为多CNN模型融合的目标函数,并使用梯度上升法学习不同模型对最终结果的贡献权重,从而建立基于MCC的多CNN融合模型。在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多个单模型的预测结果,提出的使用模型融合的方法取得了更高的识别准确率;相比于传统模型融合方法,提出的基于MCC的多CNN融合识别模型可以较好地克服噪声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07%,超过了CNN单模型和传统的多模型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调查并分析玛曲县门诊皮肤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和特点,为当地群众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玛曲县人民医院门诊初诊的所有患者,对其所患疾病病种(初诊诊断)、就诊年龄、病因及性别进行分析。该院全年皮肤科门诊总共接诊初诊皮肤病患者3467人次;排名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湿疹、荨麻疹、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毛细血管扩张症、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病毒疣、毛囊炎、黄褐斑、脂溢性角化病、皮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在皮肤科门诊中最常见,感染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和性病等疾病是当地皮肤病防治重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皮肤病防治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相关皮肤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入夏以来,脱发病人增多,尤其是患脂溢性脱发与全秃患者病情逐渐加重,这是因为夏季气温较高,出汗多、睡眠不足、食欲较差,情绪易波动所致。因此,夏季要注意养发。 一要做好精神上的保养。脱发  相似文献   

11.
78例鲍温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鲍温样丘疹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78例鲍温样丘疹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随访.结果:78例鲍温样丘疹病.病变外观为色素性扁平丘疹,组织学与鲍温病相似,但异型性较小.结论:鲍温样丘疹病的诊断应结合典型临床特征,该病属良性病变,但伴有重度非典型增生病例可视为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巨检见灰白灰褐色囊状肿物,18cm×llcm×7cm,囊内含脂质与毛发,可剥离,囊壁较光滑,未见液体及黏液成分。囊内一侧见4cm×3cm灰白色实性区域,切面灰白色、质脆。镜下肿瘤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囊壁内见皮脂腺及毛囊;可见散在的核大深染的呈弥漫排列的细胞,核仁不明显,部分细胞呈梭型,多次取材发现小片状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癌区,其中可见细胞内角化、细胞间桥及角化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5/6及PCK:恶性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病理诊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中一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及绝经年龄、肿瘤的大小、规范的病理学检查及特征性的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其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无满意疗效的疾病。我科自92年以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湿热型脂溢性皮炎30例,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该病有肯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张国庆医师,是国际医学美容学会会员,国际康尔复刮痧协会会员,现任深圳市武警医院治脱发专科主任、主治医师。曾被新闻出版署北京报业文化传播社评为“95中国新闻人物”,并入编“95深圳名医”。 张国庆主任在改进、运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独创一套内服外擦中药、砸穴刮痧、头脚对应按摩的方法治疗脱发和白发,使患者在两个月的疗程内,白发变黑,落发再生。尤其对国内外公认的不治之症——脂溢性脱发,已有重大突破。对早期单纯的脂溢性脱发可达到完全康复的疗效,对中、晚期脂溢性脱发,痊愈率达60%以上,显效率95%以上。现已治愈国内外各类脱发白发患者7000余人,被广大脱发患者誉为“治脱发女神”。  相似文献   

15.
龚凤菊  朱莉 《甘肃科技》2009,25(15):157-158
总结宫腔镜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及临床适用价值;对11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官腔镜检查,在官腔镜直视下取活检并常规行诊断性刮宫,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112例患者中发现异常88例,112例官腔手术操作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手术时间短,患者易耐受,临床易推广;临床中查找异常子宫出血病因时官腔镜可以作为主要检查手段,结合病理学分析可有效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下区肿块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对颌下肿块的临床物理性状、病理类型等进行比较(如比较诊断符合率等)和临床分析.结果:颌下肿块病理类型复杂,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结论:颌下区肿块的病理类型较复杂,应采取多种检查、诊断方法,在鉴别诊断时应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25~45岁之间,在临床表现上有时与乳腺癌有所混淆;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十分重要。因目前对本病命名尚未统一,在临床上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亦称乳房小叶增生症或乳腺纤维囊性病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称为乳房囊性增生病较为合适,简称乳腺增生病。这是因为病变本质是乳腺的管泡及间质增生之故。其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拌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拌有乳管囊性扩张。另一类型是小叶实质增生。故应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对照分型,有助于做出确切的诊断和治疗。关于乳  相似文献   

18.
范俊霞  王芳 《甘肃科技》2022,(9):112-11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收集2018—2020年民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为基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子宫腺肌病所得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率为93.61%,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并无差异,符合度高(P﹥0.05),3例误诊。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清晰观察患者病灶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州某社区老年人皮肤病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人皮肤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州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SPSS建立数据库,通过单因素(t检验、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老年人皮肤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经专科医师体检确认,200例被调查者中,98例患有皮肤病,患病率为49.00%,两种或两种以上皮肤病的检出率为46.95%.常见皮肤病变包括皮肤瘙痒症(21.50%)以及脂溢性角化病(20.50%).老年人皮肤病影响因素各异,酗酒、户外工作以及家族皮肤病史分别是其常见危险因素.结论:广州某社区老年人皮肤病多发、影响因素复杂,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对老年人皮肤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郑素玲 《科技信息》2009,(28):105-105,107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肿瘤性疾病,其危害相当严重,为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鸡马立克氏病,本试验首先根据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等病理变化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诊断,但是本病和禽白血病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上很难区别。因此本试验又通过取患鸡的肝脏,肺脏,脾脏等重要部位的病变组织,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实验室组织学观察进行确诊。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观察的结果,表明此鸡患的是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