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潍县因地利之便成为沟通山东沿海与内地之咽喉,晚清以降,开埠通商,及至民国,工商渐趋繁盛,鉴于此,当政者拍摄《潍县大观》,以彰政绩。《潍县大观》详实地记录了潍县的城市面貌、经济状况、教育文化、政治军事等内容,以全景模式涵括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此同时,纪录片所展示的内容多有新兴事物,亦体现出潍县由传统向现代之转变。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8,(1):22-25
自1807年马礼逊第一个到中国传教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方传教士离开,传教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学校,传播西学。教会学校为女性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使其逐步享有了原本在当时的父权社会中不可能享受到的诸多权利。本文以美国长老会在山东潍县兴办的女子学校为例,探讨其在潍县农村地区的发展、把女性培养成专业教师等方面起的作用以及在文化方面对她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潍县自明、清时商业发展迅速,素有"东莱首邑"、鲁东重镇之称,尤其是1904年胶济铁路的通车和自开商埠后,潍县商业贸易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其商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军事民主思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始终贯穿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中,保障了战争的胜利.潍县战役是实行军事民主思想的典型案例.梳理和分析潍县战役的军事民主思想,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把战役中军事民主思想的成功实践经验拓展应用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当代大学...  相似文献   

5.
民国前期,山东潍县走上了早期工业化道路,而周边县份却仍深陷于传统经济之中.这种经济分流发轫于清朝中叶,当时潍县商业已比较发达,为其近代早期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潍县商业发达的原因除交通优越、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追求利润等经济因素外,还有更深层面的社会原因.科举的失意和因捐纳造成的商人社会地位的上升,使潍县社会阶层构成与邻县有着很大不同,潍县社会观念因之由"重农"转为"重商",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6.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各级党委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旧址的保护修缮,同时在活化利用上做出了有益探索。本文就近年来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在文物建筑修缮保护方面所做工作进行梳理研究,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提供生动案例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年代,是潍县各方面发展的鼎盛时期。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当时在潍县主政的厉文礼有很大关系。厉文礼在各方面对潍县进行了积极治理与有效经营,其在潍县有较好的政声和口碑。  相似文献   

8.
山东潍县农村手工业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两个方面。重点分析潍县农村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前提。潍县农村手工业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转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特殊的生态环境、商品经济的早期发展和商品市场的初步发育、区域内外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倡言实业。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6,(5):34-39
近代潍县的崛起与区域商贸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于它的商路枢纽位置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又进一步刺激了区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和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经济的繁荣又推动了潍县工业化的发展。转口贸易和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加强了它与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使潍县最终发展成为山东重要城市乃至成为华北地区的商贸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4,(4):81-84
自开商埠毫无疑问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在区域经济史个案研究中,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与济南同时自开商埠的潍县和周村,同济南一样,因为开埠而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然而,本文基于已有的中文文献和新发现的日文史料进行论证发现,潍县、周村实际上没有真正开埠,两地自开商埠与其经济发展并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