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专用型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材料,开展了花粉萌发率、柱头可授性及结实性研究。结果表明,‘凤丹’盛花期花粉萌发率高达68.40%,具有较高的活力;‘凤丹’花后第5~7 d柱头可授性最强,且柱头在花后第6 d分泌黏液,此时达到最佳可授性;‘凤丹’每花结籽数为22.1粒,每心皮结籽数为4.3粒。研究结果为提高‘凤丹’种子产量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油用牡丹产业是一项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甘肃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结构极有利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近年来,甘肃通过政府推动,社会和民间资本介入和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种苗、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模还很小,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还很脆弱,经济效益还十分有限。加大资金、科技、政策扶持引导等方面的力度,推动油用牡丹这一朝阳产业蓬勃发展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以‘凤丹’为对照,研究了20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株籽产量、籽基础营养成分、籽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成分,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资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灰蝶’的单株籽产量(114.86 g)显著高于‘凤丹’(103.49 g)(P0.05)。‘蓝冠玉带’的籽含油率(32.11%)高于‘凤丹’(31.9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古城相会’和‘油朱砂’的籽油α-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3.68%和42.87%,显著高于‘凤丹’(41.03%)。‘灰蝶’的累积隶属函数值仅次于‘凤丹’,排名第2,在参试紫斑牡丹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宜于油用的牡丹种质资源,且其单株籽产量隶属函数值排名第1,可作为高产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资源。另外,‘蓝冠玉带’适宜用于高油质量分数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古城相会’、‘油朱砂’和‘红宝石’可作为高品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白芍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重要的观赏和商业开发利用价值。在回顾国内外白芍种质资源利用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白芍在种质及技术创新中取得的进展,针对我国白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认为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是今后白芍育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7.
8.
野生牡丹为中国特有植物,是培育优异牡丹品种的重要资源。针对野生牡丹资源破坏严重,多数野生种处于濒危状态的现状,基于文献调研、原生境实地考察、电话咨询及团队对野生牡丹长期繁育的研究,总结了野生牡丹分类、目前分布区域和存在数量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综述了野生牡丹起源进化和油用与食用价值开发等方面研究进展,结合野生牡丹收集保存的现状和本团队野生牡丹研究进展,提出了具体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RAPD分子标记与鱼类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APD标记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系统地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步骤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年来这一分子标记在鱼类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巾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探讨了这一分子标记的不足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指出RAPD反应的标准化是使得RAPD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以12个主栽牡丹品种的花粉为试材,采用固体培养基研究了蔗糖、硼酸、赤霉素(GA3)、聚乙二醇(PEG-6000)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确定适合牡丹花粉萌发的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各组分质量浓度对花粉萌发影响较显著。较适合牡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质量浓度范围是:蔗糖质量浓度为150 g/L左右;硼酸质量浓度为60~80 mg/L;GA3质量浓度为25~50 mg/L,不同品种适宜的质量浓度有一定差异;PEG-6000质量浓度为150~200 g/L。 相似文献
12.
油用牡丹利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用牡丹在医药、食品加工、组织培养、遗传多样性、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综述。油用牡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高级化妆品和润滑油制造等行业。油用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根部(丹皮)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花则可用来制作饮料、茶、酒、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目前,油用牡丹的组织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指纹图谱构建、功能基因克隆等方面,为进一步开展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加速育种进程等奠定了基础。但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以不断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条件下,以三倍体牡丹品种首案红和二倍体品种白玉为实验材料,测定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结果表明:二者的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均为双峰型曲线,首案红一天当中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大于白玉,同时光饱和点的最大光合速率首案红12.39μmol/(m2.s)高于白玉6.28μmol/(m2.s)。该研究从光合生理角度显示,首案红比二倍体白玉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滁州鲫产于安徽省滁州市,是我国七大天然雌核发育的鲫鱼种群之一.该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耐低氧、不易染病,更因其肉质细嫩,味甘香醇,一直深受养殖户与当地居民的欢迎,具有巨大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滁州鲫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养殖性能、遗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作者利用滁州鲫种群克隆的多样性和其具有两性生殖、雌核发育的能力,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为滁州鲫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本文丰富了滁州鲫生理生化资料,为科学化选育和饲养滁州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以牡丹‘璎珞宝珠’为材料,对影响其不定芽分化、生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根源基的解剖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定芽的增殖培养中,分化较好的培养基为MSB+1.5mg·L~(-1)6-BA+0.05mg·L~(-1)NAA,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为(90.30±1.56)%,增殖系数最高为5.91±0.20;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B+3.0mg·L~(-1)IBA+0.5mg·L~(-1) NAA+1g·L~(-1)活性炭(AC),生根率最高达到(75.25±2.43)%,生根量为3.30±0.09,根长度最长达到(1.40±0.11)cm,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牡丹组培苗的不定根属于诱生根原始体型,不定根原始体起源于维管束的形成层细胞,继代次数与生根有相关性.前期4℃低温处理7d培养有利于生根,自然散射光照射下,生根状况最好,根的平均长度为(2.62±0.28)cm,移栽成活率达(85.4±1.13)%. 相似文献
17.
绒螯蟹主要有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和绒螯蟹属(Eriocheir)两个有效属,新绒螯蟹属仅有狭颚绒螯蟹(N.leptognatha)一个有效种,绒螯蟹属有直额绒螯蟹(E.recta)和日本绒螯蟹(E.japonica)两个有效种,日本绒螯蟹有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大陆的是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大陆被按水系分成南方组与北方组,组内水系间为同种不同地理种群.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别出中华绒螯蟹的中华亚种和合浦亚种,各种群间的鉴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研究 《山东科学》2017,30(3):12-16
对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2个没食子酸鞣质类化合物,分别为1-O-galloyl-β-D-glucose(1)和1,2,3,4,6-Trigalloyl-β-D-glucose(2),以及一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3)。化合物1~3均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也是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鞣质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牡丹和芍药的筒状花瓣及其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台阁花型的研究中发现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和芍药 (PaeonialactifloraPall.)的一种特殊的花瓣 .它具有筒状结构 ,外形类似于一些合瓣花类植物的花冠 ,但筒的基部更细 ,向上变粗 ,有的呈喇叭形 ,有的呈钟形 ,口部边缘变化较大 ,具形状和大小各异的裂片 ;筒内壁上有时具一顶部游离的芒状物 .基于筒状花瓣仅仅出现在部分台阁化程度较高的台阁型花的上部花中 ,而且在上部花中其过渡态花瓣背面的基部都出现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房衣瓣化物或房衣的残迹 ,以及筒状花瓣横切面特殊的形态和细胞组织特征 ,提出上部花筒状花瓣是由心皮和房衣组织原细胞共同分裂瓣化并联合发育形成的观点 .记述了筒状花瓣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讨论了筒状花瓣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相似文献
20.
牡丹叶柄离体培养中褐化防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洛阳红'叶柄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基本培养基(MS、1 2MS、WPM)、抗氧化剂与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暗处理、母株预处理以及选材时期等对褐化防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时褐化现象最轻,1 2MS次之,MS褐化现象最为严重;三种抗氧化剂和吸附剂对褐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其中以PVP最好,VC较次之,Na2S2O3最差;外植体采取前对母株进行遮光处理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暗处理有利于抑制褐化;培养基中生长调节物质(BA、NAA)的浓度变化对褐化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