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酸性介质中煤电化学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介质中铁离子对煤浆电化学氧化动力学影响的分析,表明煤是由Fe~(3+)催化氧化的,且还原而成的Fe~(2+)在阳板上又氧化生成Fe~(3+)。推导出煤浆液中固体颗粒电氧化的数学模型。在含有Fe~(2+)的酸性煤浆中,用此模型计算了煤氧化化学步骤的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利用钒(V)催化溴酸钾氧化乙基紫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6μg/L,检出限量为0.2μg/L,钒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4%~2.78%。Mn~(2+)、Cu~(2+)、Fe~(2+)、Fe~(3+)、Cr~(3+)、Pb~(2+)的干扰为50倍,K~+、Na~+、Ca~(2+)、Mg~(3+)、Cl~-、I~-等100倍以上无明显干扰。本法可以直接用于水样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协同紫外(UV)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能力,以Co~(2+)为基准进行Cu~(2+)、Mn~(2+)、Ni~(2+)、Zn~(2+)和Fe~(3+)协同紫外活化PMS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Cu~(2+)、Mn~(2+)、Ni~(2+)、Zn~(2+)和Fe~(3+)与单独紫外和单独PMS联合均不能有效降解目标物;与Co~(2+)/PMS/UV体系相比,Cu~(2+)、Mn~(2+)、Ni~(2+)、Zn~(2+)和Fe~(3+)协同紫外活化PMS的能力高于Co~(2+),其中Cu~(2+)、Mn~(2+)和Fe~(3+)的协同能力高于Ni~(2+)和Zn~(2+);投加叔丁醇(TBA)和乙醇(EA)的实验发现,Cu~(2+)/PMS/UV、Mn~(2+)/PMS/UV和Fe~(3+)/PMS/UV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是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少量的羟基自由基(HO·)。Cu~(2+)/PMS/UV、Mn~(2+)/PMS/UV和Fe~(3+)/PMS/UV体系中AO7的降解过程均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紫外可见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Cu~(2+)/PMS/UV、Mn~(2+)/PMS/UV和Fe~(3+)/PMS/UV体系中AO7均被有效降解。M/PMS/UV对于染料类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1):1064-106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溶胶和不同掺杂量Fe~(3+)/TiO_2溶胶,以甲基橙作为有机模拟污染物研究Fe~(3+)/TiO_2溶胶光催化甲基橙动力学行为和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掺杂Fe~(3+)与TiO_2的最适浓度比为Fe~(3+):TiO_2=0.1%,可将TiO_2的光催化效果提高到84.2%,影响降解因素依次为钛醇比>Fe~(3+)浓度>pH.光催化甲基橙降解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R~2>0.92的结果表明:该降解反应较符合准一级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溶胶和不同掺杂量Fe~(3+)/TiO_2溶胶,以甲基橙作为有机模拟污染物研究Fe~(3+)/TiO_2溶胶光催化甲基橙动力学行为和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掺杂Fe~(3+)与TiO_2的最适浓度比为Fe~(3+):TiO_2=0.1%,可将TiO_2的光催化效果提高到84.2%,影响降解因素依次为钛醇比Fe~(3+)浓度pH.光催化甲基橙降解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R~20.92的结果表明:该降解反应较符合准一级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  相似文献   

6.
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制备四氧化三铁颗粒采用两种沉淀剂设计制备四氧化三铁颗粒的正交试验方案得出:1)用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时才能制备出产量最好的四氧化三铁颗粒;2)选用浓氨水为沉淀剂时制备出的四氧化三铁颗粒含量更高;3)选用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时Fe~(3+)/Fe~(2+)摩尔比为4∶4,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50℃时制备出的四氧化三铁颗粒的产量最大;4)选用浓氨水为沉淀剂时Fe~(3+)/Fe~(2+)摩尔比为4∶4,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50℃时制备出的四氧化三铁颗粒的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微分电容法研究硫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以及铂电极上聚合硫堇膜的特性。铂电极上聚合硫堇膜是一层有一定厚度致密的膜。在硫堇/白硫堇偶的氧化还原电位附近,膜中的硫堇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其特教电容峰具有扩散电容的性质。膜中物质传递的表观扩散系数估算为5.31×10~(-4)厘米~2/秒。此膜在其它电位是情性的,能阻滞其它电化学反应,诸如Fe~(2+)/Fe~(3+)偶的电子交换。所有结果均揭示了做为光致伽伐尼池的复硫堇膜电极选择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XRD,IR和MS谱对加热过程中的一个紫红色含铬镁铝榴石样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时,镁铝榴石转化为辉石和非晶态的Al_2O_3,但在加热只达800℃的过程中,其十二面体中的Fe~(2+)逐渐氧化为Fe~(3+),并与四面体中原有的Fe~(3+)和八面体中的Al~(3+)一同析出。从而得出,在镁铝榴石结晶过程中,高温有利于Fe~(3+)和Cr~(3+)取代Al~(3+)进入八面体,但却不利于Fe~(3+)进入四面体。这一结论对重新认识镁铝榴石在金刚石找矿方面的标志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铜和锌离子质量浓度变化对Fe~(2+)氧化,Fe~(3+)与As~(5+)共沉淀形成臭葱石过程的作用机理以及对As和Fe沉淀率、沉砷渣化学组分和物相组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Cu~(2+)/Cu~+离子对的催化作用,亚铁离子氧化速率加快,促进亚稳态碱式硫酸铁水热沉淀反应的发生,当初始Cu~(2+)质量浓度为20 g/L时,As和Fe沉淀率分别为96.9%和74.9%;沉砷渣中Cu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取代砷酸铁晶格中的铁形成砷酸铜类复杂化合物。Zn~(2+)质量浓度的增加促进了Fe~(2+)/SO_4~(2-)离子对的氧化,使Fe~(3+)更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导致亚稳态铁矾物相的生成,形成以臭葱石为主并伴有微量铁矾和碱式硫酸铁的聚合体。当初始Zn~(2+)质量浓度为20 g/L时,沉砷渣中As,Fe和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5%,28.5%和3.7%,其中Zn主要以聚合物的形式包覆在臭葱石表面。  相似文献   

10.
按照PbO_2电极具有高的氧化电位和氧析出超电位,我们研究了以PbO_2代替pt作阳极的可能性.在硫酸介质中,将其用于屯生Co~(3+)、Ce~(4+)、MnO_4~-等强制氧化荆,恒电流库仑法滴定Fe~(2+)、Ti~(3+)、C_2O_4~(2-)等离子,在选定的条件下电流效率可达100%。方法用于硫酸中微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化学沉积法在玻璃上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和金属铁、铬离子掺杂TiO2薄膜,并采用XRD,SEM,XPS表征了所合成的薄膜.结果表明,掺杂铁离子的TiO2薄膜表面呈现出颗粒状纹路,掺杂铬离子的TiO2薄膜表面呈现网格状纹路.TiO2薄膜的亲水性能随着金属离子的加入而增加.铁离子的加入对TiO2薄膜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有所促进,而铬离子的加入对TiO2薄膜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于痕量铜在过硫酸盐-溴化物-抗坏血酸体系中的催化动力分析从事研究、并确定其实验最佳条件。得出一般分析线性范围为0.01—1.0ppm,检测下限可达10ppb,外来离子例如1000ppm Mg~(2+),Zn~(2+),C1~(3+),Pb~(2+)等对于0.1ppmCu~(2+)干扰甚小;但Fe~(2+),Sb_(3+)及Mo(Ⅳ)在一定浓度下干扰较大。应用于实物测定:人发铜14.0,指甲铜11.1,血清铜1.77ppm,与原子吸收法比较,结果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趋磁性细菌吸附Cr^3 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对吸附几乎无影响,而体系的pH值和吸附时间等的影响较为重要。运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获得了各种模型参数,验证计算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好。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联二萘酚衍生物的荧光传感器1,1在乙腈溶液中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当所加金属离子的浓度为1的10倍的时候,只有Cu2+能显著猝灭1的荧光,而其它离子(Hg2+,Pb2+,Sr2+,Ba2+,Cd2+,Ni2+,Co2+,Fe2+,Mn2+,Zn2+,Ce3+,Mg2+,K2+,Fe3+...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负载型固体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氧化铝和活性白土三种栽体,以漫渍法分别负载活性组分H^ ,Ni^2 ,Fe^3 ,Mb^2 ,Al^3 ,Mx^2 ,Sn^4 ,制成了几种固体酸催化剂.进行载体和活性组分的试验,筛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用于酯化反应的Mx^2 /树脂催化剂,并对此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催化剂应用于丙烯酸正丁酯的合成,酯化收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三价铬还原电沉积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恒电流阶跃、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r3 在氯化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中的阴极还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r3 阴极还原分两步进行,其中第1步为不可逆过程,第2步为准可逆过程;反应无前置转化过程;Cr3 还原的极化曲线符合Tafel方程;Cr3 还原受电化学控制;Cr3 在还原过程中,电活性中间产物在电极表面吸附,随溶液浓度增大,Cr3 的扩散系数减小,但电活性中间产物在电极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却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用Macfarlane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Cr3+离子在氟石榴石Na3Li3In2F12中八面体晶位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计算中所用到的参量由该晶体的光谱和结构数据获得,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群论基础,对Cr2+:ZnSe晶体中Cr2+(3d4)的d轨道在正四面体晶体场(Td点群)中的能级分裂进行了分析,考虑到静态Jahn-Teller效应,已经分裂的d轨道将进一步分裂。首先利用群论,将Td点群中以五个d轨道为基函数的五维可约表示向不可约表示约化,得到d轨道在正四面体场中的能级分裂;由于Jahn-Teller效应,造成正四面体配位场向四方配位场畸变,使原来的Td点群向D2d点群过渡,造成d轨道进一步分裂,分别以分裂后的d轨道为基函数的可约表示向D2d点群的不可约表示约化,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分裂后的轨道能级。  相似文献   

19.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二胺为核,合成了不同代数的树状大分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进行了结构表征.荧光分析表明,整代的树状大分子具有荧光发光性能,通过测定与不同金属离子(M=Cu^2 ,Ni^2 ,Zn^2 ,Fe^3 ,Cr^3 ,Eu^3 )配位后的荧光性质,发现少量金属离子的加入,荧光强度变化不大.但无论是一代(1.0G)还是二代(2.0G)树状大分子,Fe^3 和Cr^3 的加入均使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