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略论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2):34-36,45
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多样性特性,其中有中国传统的以“悟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也有源于西方的以“理性”为主的技术文化的影响,以及二者相互作用产生的种种复合型技术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技术发展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需要在不同时代背景上作具体分析,以便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消极因素,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振宁从启蒙到赴美留学前,没间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深造期间以及其后在那里工作的40余年里,他对以科学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化有了深刻的接触、了解与学习。基于比较与辨别,对于中西文化,杨振宁分别采撷其精华而放弃其糟粕。杨振宁认为,他自己对文化特质的这种自觉塑造,对他的事业及人生有莫大的影响。思考如何更好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一问题时,深入分析在杨振宁认识世界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哪些内容具有消极作用,是有特殊意义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以其辉煌的人生,为如何在新世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传统往往规定了数学发展的必然取向和构造模式。在古今数学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中西数学的两种倾向;逻辑演绎倾向和机械化算法倾向;其作用与构造差异主要是由文化系统赋予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都是历史文化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科学"一词出现之前,中国传统学术术语"格致"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科学文化东渐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又有本质不同。严复同样曾以"格致"对应西方科学,并从材料的收集(考订)、获得一般性认识(贯通)和验证所得一般性认识的可靠性(试验)等治学方法的三个层面对格致与科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尽管其部分观点不免绝对,但他的这项工作在当时确起到溯本清源的作用,并对当下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对话、交流以及培育适应科学发展的新的文化传统仍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价值观是科技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对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中国科技价值观历经儒家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三层传统文化的范畴与转型,其基本建构逻辑是在经世致用原则、意识形态主导、国家需要和政治推动之下,由道德功利主义向政治功利主义再向经济功利主义嬗变与演进。功利主义科技价值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对科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需要加以解构和重构。建构新型科技价值观的关键举措是端正对科学技术的真理性与功利性基本关系的认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技系统的整体结构与整体价值;充分尊重和发挥科技共同体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同发展;国家对新型主流科技价值观的建构与宣传发挥必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文化激进主义在推进中国文化转型、社会变革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科学在文化激进主义学者手中,扮演了重要的任务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激进主义所持有的社会责任感,对传统文化的怀疑批判,对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执着追求,影响着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但是,文化激进主义对科学的片面理解,使其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真谛,也使科学在中国的实践无法达到预期,因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之重建》(又名《中西人文精神之返本开新》)系唐君毅先生代表作之一。唐君毅上承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传统,外感世界文化思潮之流注,力图疏解中西古今若干文化观念之冲突,以重建人类之人文精神。本文力图剖析、对比研究唐君毅人文精神重建思想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并诠释其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居家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许多休闲生活理念和休闲生活方式的优秀内容。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它们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休闲的视野对中国传统居家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对引领人们认识与弘扬中国传统居家休闲文化,提高居家生活的精神文化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从科学-文明史的角度探讨和算发生的社会-文化条件;分析了传统日本社会二元裂分的权力结构与文化结构,在此前提下考察了皇家-寺院文化与武家-平民文化对于艺道发展模式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解析日本武家关于算的观念的历史变迁,并通过对江户初期文化整合的历史分析,说明和算何以在当时社会以艺道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在城市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大学日益彰显出与城市文化相依相伴的密切关系。就其对城市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而言,大学无疑起到了人才聚合、科技孵化和人文精神传播与扩散的作用。尤其对城市文化品味的提升,大学肩负着重大责任。依此而论,我国大学需要境界的提升、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技术创新的价值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观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观,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引和规约下进行的。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创新主体在解决创新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主要关注的是创新活动的经济价值,从而陷入了空前的价值困境。要走出价值误区,技术创新就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摄下进行价值重构。“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人性化技术创新”的提出,就恰恰体现了对传统技术创新价值观的叛逆,其实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性回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开创性的以我国古代整个发展历史长河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古代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模式,发现古代科技对经济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天花板效应,并进而分析了不同科技要素:科学发现数量、农学、其它学科、不同科学家类型和比重等对经济的影响模式。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破解现代科技对经济天花板效应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定量考量。  相似文献   

13.
The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of phenomenology, with its focus on human bodily perception,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ways scientific instrumentation shapes a user’s experience. Building on Don Ihde’s account of technological embodiment, I develop a framework of concepts for articulating the experience of image interpretation in science. These concepts can be of practical value to the analysis of scientific debates over image interpretation for the ways they draw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mage-making processes and the rival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of image content. As a guiding example, I explore a contemporary debate over images of the surface of Mars which reveal a landmass that resembles river delta formations on Earth, and which thu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history of Martian climate and water flow. The phenomenological framework I develop can be used to help evaluate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n offer for these images, and to analyze the roles in this discussion played by spacecraft equipped with cameras and laser and thermal imaging devices.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我国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现在科技领域,文化对科技产品名称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文章通过运用文献查阅法、调查法先对“鲲龙”名称进行介绍,随后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产品命名现状、特别案例及其命名反思进行分析,以表明我国科技产品中国名称的命名特点及文化对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德国技术哲学界出现了两个令世界瞩目的人物,德韶尔与海德格尔,他们从不同传统对技术进行了形而上学的思考,把技术哲学的讨论带向了深入,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关于技术的争论>和<技术的追问>都被纳为技术哲学中少有的几部经典之作.他们从不同的传统,共同的视角(形而上学)考察技术,涉及许多共同的话题,得出的主要结论也往往具有表面的相近,根本的不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技术发展的复杂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发展受到多个张力的作用,这些张力交织在一起,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当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近似为线性相互作用时,因果之间一一对应,技术呈现线性发展;当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为非线性相关,因果之间一一对应时,技术呈现非线性连续发展;当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为非线性相关,因果之间一多对应时,技术呈现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主体可以进行选择,技术发展表现出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7.
纳滤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已经在水处理和过程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专项技术。本研究以SCI讲论文和专利这两种重要的科技产出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主要研究了纳滤膜技术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国际对比,研究了我国在该项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的科技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野下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是一个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而“全球化”的发展又必然会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跃进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思想领域并采取了相应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西方国家在实践科技政策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广义的科技奖励来看,对隐性知识持有者进行科技奖励是可能的,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可以通过隐性知识测量、隐性知识共享等直接奖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效用进行奖励等间接奖励的方式。对隐性知识持有者的科技奖励是一种"能力—承认"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默顿"成果—承认"模式的不足,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助数学函数关系式来表达科学动力学因素,深入研究了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与科学发展的关系,阐释了随着科学文化哲学发展带来的科学形象的改变。针对科学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把科学发展视为知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心理、伦理诸因素的函数,论述了科学函数关系式从单纯认知的简单函数式,到多因素的不同复杂函数式的变化与论争,暗示出当代不同哲学思潮在科学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上论争中的某种亮点与致命盲点,导致当代科学哲学及文化哲学思潮的困境与危机,由此可以推断科学函数式将复归到多因素集合的认知函数式,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是基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