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秀雪 《科技信息》2012,(32):103-104
现在“灌输”成为被“人人喊打”的对象,但往往是“喊而不打”,因为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为一种方法依然发挥着作用。长期以来德育灌输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教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理解使其合法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正视,“灌输”并不代表一种压制和控制,不等同于规训。灌输是传播德育文化的需要,是主体德育的物质基础,在儿童早期灌输是提高其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灌输与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灌输和德育渗透都是德育手段。传统的、正面的德育灌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隐性的、间接的德育渗透,其作用与影响无时不在。灌输与渗透双管齐下,统一并进,德育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灌输性德育的消极评价一直存在不同语境的理解,对灌输的批判、拒斥则出自对灌输的价值曲解。本真意义上的灌输并非一无是处,德育所需的道德知识的传递必须借助于灌输,如果每一种道德知识的获得都需要个体的体验,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且人类社会永远只能原地踏步。所以,对灌输性德育的价值重估既有利于还灌输以本原也有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论"两课"的灌输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但也容易出现灌而不进的问题。所谓“灌而不进”,其实是重视了灌输原则,忽略了灌输艺术所致。在灌输内容正确、深刻、有针对性和灌输渠道畅通的情况下,科学而有效的灌输艺术是实现“两课”教学目的和任务,保证“两课“地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亮 《科技信息》2010,(2):78-78,81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内,灌输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灌输理论的起源和灌输理论的本质出发正确认识灌输理论,并且从历史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实践的角度以及意识形态的角度四个方面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邦红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5):104-105,120
为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公民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任务的高校,更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前列,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合格人才。灌输作为传统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就要不断进行创新,在准确理解它的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灌输与引导,灌主体与客体以及灌输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悦忠 《科技信息》2007,(8):152-153
在新形势下灌输教育并未过时,当代大学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要使“两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理论,努力探索更有效的灌输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列宁“灌输”原则的产生及其作用来看当今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坚持灌输原则的现实意义。文章内容分为六个方面:1。人们正确思想的形成需要灌输;2.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工人阶级状况来看,需要灌输;3.从思想理论战线来看,两种思想体系对立斗争仍然存在;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灌输;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社会主义理论指导;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需要坚持灌输原则。  相似文献   

9.
王娜伟 《科技信息》2009,(32):I0063-I0063,I0065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学界对灌输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灌输过时论、灌输无用论、灌输强制论等。关于陷入这些误区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真正原因在于对灌输的认识定位不清,没有正确理解列宁灌输思想的内涵。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些误区的分析,使我们重新认识并正确理解列宁的灌输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合理性、有效性问题日渐突出。对学校课堂德育中的“灌输——说教”模式、班级德育中的“人情——管理”模式、学校德育中的“集会——教化”模式等习惯化的实践模式进行反思,对关乎此模式合理有效前提的理论假设进行批判,从而使我们能够立面学校德育的“底线”并为“底线”教育的实施奠基。  相似文献   

11.
环境改造人与人改造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德育环境制约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环境育人的特点适合新时期德育的需要。要优化德育环境,探索高校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实践不仅面临着时代及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挑战,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加上德育与智育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变革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德育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分析,撷取有益的成分,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建立和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如转变灌输模式为引导模式;理解教育对象;重视对学生道德判断,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开展咨询式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形态 ,本文认为主要有 :德育课的探究性教学和课题研究活动 ;与其它各学科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与班团队活动、德育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课题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凸显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特有的,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国外思想道德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具有巨大启示,如批判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借鉴国外渗透式和全方位德育模式的实践经验,建立开放性思想教育模式,突出德育生活化等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道德问题的反思,很大程度上演化为对道德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呼唤.学校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和重要。章立足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道德生活变迁的大背景,对21世纪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论述了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从存在与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论证了环境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约;具体分析了环境对思想德育教育主体的能动活动和对思想道德教育客体的接受性的制约表现,提出了对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区别对待不同的环境因素,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德育实效性涵义,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现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因和外因及研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因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芳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2):108-11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热点问题之一。两者既有区别又联系密切,彼此结合起来能相互促进: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道德内化的效果,为德育提供新的途径,完善德育内容,改善德育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两者有机结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学素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价值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