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台湾省地名的渊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完。对台湾得名的由来作了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台湾的主要城市、港口、自然地名和名胜古迹,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介绍地名的由来时,对有关地名的自然面貌和经济状况也作了简要的说明。既可增加对台湾地名来源的知识,也可以供了解台湾地理概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祖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的祖国第二大岛,它们都共同有着得天独厚、美丽富饶的自然条件。从远古以来,勤劳勇敢的高山族和黎族人民就分别繁衍生息在这两个宝岛上。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又隔海相望,但却有着血浓于水的相类似的土著文化,本文试就其共同的文化特征,作个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已成为全球各国及地区提升形象、提高整体竞争力、增加经济增长点以及产业转型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台湾茶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况、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和研究,为台湾茶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法以及赴台湾实地考察,研究台湾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必然性以及成功经验,并通过典型案例论证。拟通过对台湾茶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承和发展的研究,给面临转型的安徽茶业发展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小米对于台湾高山族而言不仅是食物,更是“圣物”,在社会生活、宗教祭仪、文化传承等各个层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小米文化进而发展成为台湾高山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了台湾高山族小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及其具有的社会功能,对台湾高山族小米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台湾民族文化的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台湾文化最初的源头开始,以大量的事实证明,台湾最早的居民是由东山陆桥到台湾的古越人。台湾原住民的民族文化就是古越人的文化,这在台湾考古文物和民俗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据。对于认为台湾原住民文化来自南岛的观点,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南岛文化的历史远比台湾雅美人等原住民的历史为短。台湾原住民的语言和文化,同大洋洲波利尼西亚居民的语言和文化有相似之处,是由于他们都是古越人的后裔,台湾也可能是古越人去南岛的中间站。当然,台湾有些民族是从南岛迁徙回来的,那已经是很晚的事情。故而台湾最原始的文化源头是在祖国大陆,这是众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文化学家们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山海文化”传统迅速发展。探讨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山海文化”的文学主题,尤其对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的源流性、统一性、差异性、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具象的“山海文化”符号意象和抽象的“山海文化”审美气质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华 《世界知识》2014,(13):60-62
进入2014年,伴随着外界对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能力和效果再次提出质疑,美国利用纪念“与台湾关系法”35周年之机,突然开始强调台湾在“亚太战略再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3月和4月,美国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和副助理国务卿梅建华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强化与台湾民众的长久友谊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应台北市动物园之友协会的邀请,大陆自然保护学者一行9人访问了台湾。我们受到了台北市动物园之友协会、台湾国家公园学会、台湾自然保育协会和台湾大学等单位的热情接待。接待单位为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台湾,将访问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使我们几乎走遍了全岛。陪同我们考察访问的台湾国家公园学  相似文献   

9.
阐释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了"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倡导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出发,站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界来矫正那些把知识普遍化和总体化的观念。具体运用到对台湾文化的研究中,就必须移情入景,做到从台湾当地的视角出发,用地方性知识的平等眼光和内部眼光去解读台湾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反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问题。本文拟通过电影作品的文本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百年间台湾文化的发展变化这三个角度,挖掘侯孝贤通过影像对台湾文化身份所做出的呈现和探寻。  相似文献   

11.
透过2005年连战访问西安后宰门小学和2011年陈光标在台湾高调行善两个案例,从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导致两岸善意得不到有效传播的文化原因:中国大陆比较侧重长远的民族利益,而台湾相对注重直接的局部的利益;大陆表达方式的热情直率而台湾的含蓄委婉,等等。指出日本文化和西方文明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岸在文化取向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并建议采取“入乡随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Philip Ma 《世界博览》2013,(16):42-43
千娇百媚口齿留香放眼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说起台湾,大家都想起凤梨酥,说到澳大利亚,你或会想起那大自然的景色,至于以色列,少不了就是了解当地文化。无论哪里,只要有亲切的感觉,都能令你的荷包动心,这就是小店与市集文化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3.
聚落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时空分布与演变蕴含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信息.通过提取福建和台湾宋代至清代古市镇的空间数据,利用GIS及其空间分析功能,探讨闽台古市镇的时空分布和空间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古市镇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并在明清时期经历了高速增长期;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内陆向沿海、山区向盆地谷地,再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山区的扩散过程;从闽台古市镇规模和集中时间看,台湾古市镇出现多晚于福建,二者皆在清代达到顶峰,应该是福建人口清代大规模迁移台湾所致,同时也折射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源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台湾文化是河洛文化哺育下形成的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子文化。台湾的血缘归宗于河洛;台湾的文化语言、心理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都有河洛文化的印记。弘扬河洛文化的“和合”精神,遏制文化台独,推进两岸交流,河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合”精神;台湾当局杜撰的文化台独理论与河洛文化“和合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15.
台湾自古以来就和中国大陆血肉相连。其历电和文化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源远流长,深厚而久远。本文就祖国大陆和台湾历史渊源、文化关系及其未来的展望进行探讨。一、历史渊源台湾历史的发展同祖国大陆历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台湾的历史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进入九十年代,台湾故事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和大陆电视连续剧《渴望》,便相继在海峡两岸观众中引起轰动。广大观众如醉如痴地欣赏两部作品的狂热,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并不时予以回味。在最近的影视创作如《风雨丽人》、《离婚前后》等作品中,我们似乎又听到了《渴望》和《再爱》的余响,听说台湾最近又出了《再爱》的续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证明,《渴望》等作品所体现的创作、欣赏倾向,已构成九十年代初一种普遍性的文艺思潮。由于海峡两岸不同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观众的认同,又使这种文艺思潮深深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因此,对这种文艺思潮的追踪和思考,于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民族文化建设,都将有着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民俗信仰文化内容十分丰富,百代不衰,是大中华文化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民俗信仰的根在大陆,留住台湾民俗信仰文化的根,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台海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源流、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物质文化与经济生活、人口与家庭、宗教信仰、文化风俗与艺术研究等视角来展现台湾学者对布农人研究的概况,希望能对台湾原住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便利。  相似文献   

19.
言论     
《世界博览》2010,(7):10
"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对台湾记者说。  相似文献   

20.
台湾戏剧《人间孤儿》植根于台湾人社会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主体意识,并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一主体身份的诉求。戏剧运用叙述、拼贴等后现代手法,以及对历史叙述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观照,试图建构台湾的文化身份。然而,这些解构性极强的形式技巧却以落入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告终,所谓台湾文化身份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