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韩银行  袁会  肖新成 《科技信息》2009,(19):366-367,28
结合赵家寨煤矿建设期间的防治水实践,阐述了预测预报、超前物探、富水区底板超前预注浆、帷幕注浆、营造止浆(层)墙处理突水点等综合防治水技术在赵家寨煤矿建设中的应用,以期对类似矿井防治水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虎  张爱萍 《科技资讯》2007,(31):39-40
在岩溶地区施工的隧道工程,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突泥突水灾害的发生,通常采用注浆技术加固地层,良好的注浆技术能迅速使施工走出困境,反之,资金浪费,会工期延误,工程难上加难,因此,合理设计,精心施工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机制与帷幕注浆技术,以广西均昌隧道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地段突水突泥灾害处治实践为例,对隧道突水水泥灾害特征、诱发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突发性强,演变速度快,次生灾害严重,影响范围大;隧道突水突泥灾害的孕险环境因素有长条状谷地汇水负地形、水资源丰富、导水通道发育、岩层水稳定性差,而超前勘探工作不充分、注浆效果不到位及施工扰动是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岩体受地下水浸泡软化,岩层在静水压力作用下被击穿,掌子面发生局部渗流失稳,形成突水通道,渗流转变为管道流,形成突泥通道,在静水压力和动水冲刷的共同作用下迅速演化发展成突水突泥灾害,同时引发地表塌陷、河流断流、池塘干涸等次生灾害;通过修正帷幕注浆参数,隧道注浆治理段开挖面整体稳定性显著增强,稳定渗流量减少53.78%~80.19%,对隧道堵水加固效果明显,能有效防治了突水突泥灾害,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缩短建设工期,增大工程效益。研究成果对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防治突水突泥灾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管晓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4):14798-14804
中易发生涌水、突泥等灾变。针对小南塬隧道岩体破碎和涌水量大的工程特性,本文提出采用半断面帷幕注浆加固设计方法对不良地层进行加固并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单孔/米注浆量为2.74m3/m,浆液填充率为94.8%,达到充填裂隙和固结围岩的作用;P-Q-T曲线表现为前期的注浆压力小、吸浆量大到后期注浆压力大、吸浆量减弱的变化规律,说明注浆效果良好;现场检查孔成孔效果良好,水泥浆液纹路清晰,未发现坍孔、涌水、涌突泥等灾变现象;上半断面帷幕注浆对掌子面变形的控制效果最好,而对仰拱隆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泥,突水等现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发生在大桑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泥事故,从地质工程的角度,详细研究了事故发生地段包括岩石组合、地质构造、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应力在内的主要地质情况,分析了该隧道突泥的发育、赋存、出露以及规模等特征,提出了特殊的地质构造、发育的地下水、较高的现代构造地应力以及可溶性岩石的组合是造成突泥事故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在事故发生地段施工时宜采用大管棚超前预支护、径向注浆处理技术和台阶法施工等治理措施,而对可能发生突泥的不良隧道地段,进行准确的地质超前预报,防止突泥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6.
煤层回采过程中,上个工作面的回风巷通常需作为接替工作面进风巷,是典型的重复采动影响巷道,受采动影响围岩破碎,对于工作面的回采存在较大隐患。针对从破碎围岩采用传统注浆加固工艺的不足,提出层次注浆工艺进行围岩加固,对其注浆加固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和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浆液快速硬化的特性,使得浆液短时间内可在煤体表面形成止浆层,后期漏浆逐渐较少,浆液向深部扩散,注浆量较大,扩散半径和扩散深度均得到保证;煤体裂隙基本被浆液充满,注浆效果较好;两帮累计移近量最大约294 mm,顶底板累计移近量最大539 mm,均小于注浆前,注浆对巷道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DK133+990岩溶异常体水文地质特征、岩溶发育规模、高压富水溶腔突水突泥经过及特点,并根据溶洞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历次突水突泥机理,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营安全等多种因素,遵循“释能降压、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溶洞治理。  相似文献   

8.
矿井特大突水巷道截流封堵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矿发生陷落柱突水灾害后,利用独头过水巷道的有利条件,在高水压动水条件下,通过灌注骨料和综合注浆施工建造阻水墙实现巷道截流,堵水率100%,成功封堵了特大突水。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质,隧道会经常发生突泥涌水现象,据统计这已经成为继隧道施工中塌方现象的又一较大地质病害,这样就会给整个隧道工程的实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怎样有效地解决公路隧道突泥涌水的灾害处治,已经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公路隧道实际状况对突泥涌水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对公路隧道突泥涌水的防治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矿发生突水灾害后,利用独头过水巷道的有利条件,通过灌注骨料和注浆施工建造阻水墙成为最直接、最快速有效的治理方案。而在动水条件下通过灌注骨料在突水巷道内建立一定长度的“阻水段”是实现成功有效注浆的前提。本文介绍了动水条件下大流量突水巷道骨料灌注的主要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ZJ-150型液体膨胀式土层锚杆高压止浆器是为解决土层锚杆工程施工中高压注浆的密封问题而设计的高效止浆器,止浆能力高达7.0MPa,论证设计方案,设计计算结果,进行了结构分析,确定总体结构;阐述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2.
苏知峰 《科技资讯》2014,(3):109-109,111
东宝山隧道出口坍方段围岩差且处于高应力区,由于支护强度不足而发生坍方。根据坍方的实际条件,采取了在坍方段径向注浆、施作上台阶止浆墙、泵送砼回填隧道顶部空腔和采用超前支护等技术措施,稳定了围岩的变形,成功地通过了隧道坍方区段。  相似文献   

13.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为全线5座动态设计隧道之一,该隧道存在岩溶、断层破碎带、煤层瓦斯、高地应力、易发生突泥突水及高水压段等不良地质。介绍该隧道通过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先探明DK108 510~ 630地质情况,针对该段地质情况确定帷幕注浆、长大管棚穿越方案和施工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地连墙后压浆是在墙身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用高压泵将水泥浆液通过压浆管注入墙端持力层中,使得墙底松散的沉渣、土粒、碎石和注入的水泥胶液结成一个高强度的结合体,并在持力层的孔隙中形成一个扩大墙头,浆液还沿墙侧泥皮和弱扰动层向上扩散一定的高度,从而提高墙周土体的强度、改善墙土接触界面的性状、对墙侧摩阻力起增强作用。墙端压浆法不但消除了传统地连墙施工工艺所固有的缺陷,还提高了地连墙的承载力,减少了沉降量,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远安祥云矿业高峰磷矿在井筒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涌水导致矿井被淹的隐患,综合考虑安全、工期、成功率等因素,并在分析原注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设计采用“堵源+封口+帷幕注浆”的总体治理方案。通过施工若干钻孔至突水孔涌水层进行大量注浆,封堵突水的水源,再施工钻孔至突水孔孔口进行注浆封堵固化孔口砂石层,最后破除水泥固结体至原斜井迎头,设计若干注浆孔进行大量注浆,最终形成防水帷幕。该方案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保证了突水钻孔孔道的有效封堵及后续掘进形成帷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F11断层由断层角砾岩、破裂岩、断层泥组成,断层内富含高压水,超前探孔单孔最大涌水量1 800 m3/h,水压力2.5 MPa。针对F11高压富水断层,前期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施工原则,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措施,注浆工程量大、进度慢。为及早攻克F11高压富水断层,建设单位多次邀请院士、专家现场踏勘、研讨,提出“注浆加固、分水降压、快挖快封、加强监测、综合治理”施工技术方案,将全断面帷幕注浆调整为外堵内固注浆。对于高压富水断层,通常的设计是加固圈厚一些、加固体强一些,而外堵内固注浆是将隧道周边岩体、水量及水压力分布假定为不均匀性,从而通过超前探孔锁定弱水区和强水区,针对弱水区采取基本注浆,对强水区采取加强注浆,注浆机理为“封堵裂隙、减少水量;固结围岩、改良地层。”注浆时,先通过区域定位孔进行无约束注浆堵水,从而使地层中水量得到有效控制,然后按“合理步距、封堵水流,由外到内、环环相扣,间隔跳孔、锁定水源,增加补孔、区域加强”的注浆理念进行注浆施工。通过现场实践,外堵内固注浆能达到注浆堵水和加固效果。外堵内固注浆与全断面帷幕注浆相比,注浆孔数量和注浆量减少50 %,在水量大时,注浆进度提高80 %,一般情况下提高50 %以上,因此,外堵内固注浆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极易发生突泥突水事故,掌握岩巷掘进工作面探泥(探水)方法,对预防重大突泥突水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掘进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事煤矿石巷掘进技术和管理近20年,对大水矿井岩溶发育区掘进探泥(探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总结,对相似矿区现场掘进施工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铁路建设中,特长越岭隧道穿越富水断层并不少见,但是每座隧道均具有特殊性.根据六盘山隧道施工中穿越F5富水断层出现的突泥涌水、支护变形、反坡排水等特殊情况,对该段安全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泄水降压、排堵结合、超前支护、帷幕注浆、长期量测、确保安全”的原则,并强调解决涌水问题是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吴鸿毅 《广东科技》2011,20(14):176-177
桩端后注浆技术是在通过预埋的压浆管对桩底压注水泥浆液,从而减少桩周泥皮和桩底沉渣的负面影响,在工程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泥皮对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结合在深厚软土层地基中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并通过注浆效果和桩基试桩静荷载试验分析,表明桩端后注浆技术能有效改善桩土界面条件,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少桩基沉降。  相似文献   

20.
岩溶区全断面开挖隧道时,隧道穿越岩溶地层、断层破碎带及深埋软岩塑性变形地段,加上埋置深度大,地下水丰富,施工中遭遇灾害性的突泥、突水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