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自主移动机器人实时导航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移动机器人声纳数据采集系统.针对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特点,利用CAN总线技术,设计了多声纳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机器人数据采集的网络化,降低了系统的连线数量,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同时确定了该系统和工控机之间的CAN总线通信协议,并给出了系统硬件框图和软件流程图.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较高的可靠性、实时性.  相似文献   

2.
KQML(Knowledge Query and Manipulation Language)已成为目前智能体通信语言的事实标准,它定义了标准的语法和一些通用的关键字,支持智能体之间的实时通信.为解决多移动机器人之间的通信问题,在简单介绍KQML的规范和功能的基础上,将其进行相应扩充后应用于多移动机器人仿真系统中,较好地解决了多移动机器人之间的通信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以多移动机器人大规模搜索搬运为背景,探讨机器人异构、目标物异构情况下,多移动机器人协作系统的构建.通过改进合同网协议,实现动态局域网招标,并根据期望值投标,以期望值作为确定任务执行者的重要指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幅减少系统通信开销,有效缩短任务响应时间与任务完成时间,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视觉系统的移动机器人是近年来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机器人视觉在自动化生产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移动机器人为载体,重点研究并设计了一套移动机器人视觉系统,以视觉系统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为主线,简单介绍了视觉系统中摄像机标定,着重阐述视觉系统对目标的识别与定位以及视觉系统在移动机器人的应用.文中所设计的移动机器人采用Arduino MEGA2560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负责测距传感器数据采集、定位传感器位置确定、视觉系统伺服控制、驱动电机以及驱动舵机转向等.试验验证移动机器人能准确的运动到目标物体位置,很好的完成既定的任务,移动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对智能体及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是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把智能体的理论应用到机器人的控制中去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方向.目前,由于基于行为的控制结构,特别是SA结构,在实际控制中具有较快反应力而显得比传统方法更具智能,因而成为移动机器人控制研究关注的焦点.针对移动机器人在有障碍约束的非结构化环境中进行探障并实现避障任务这个问题,设计并建立了一个多自主机器人系统实验平台,实现了一个基于行为多智能体的移动机器人系统.  相似文献   

6.
农用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移动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如果缺乏设计经验就需要通过系统仿真的方法来辅助移动机器人的设计.本文针对移动机器人的机械子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减少了设计过程中的失误,缩短了设计和开发的周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多层次、松耦合网络系统框架结构下的移动机器人和典型辅助资源常用功能开发与应用技术.在机器人系统中间件的基础上,设计采用了包含运行管理层、Web客户层和节点控制层的三层框架结构.通过分析网络化移动机器人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设计了运行管理层的具体结构和功能模块.围绕室内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的具体应用,测试了系统平台的运行过程,验证了网络化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为优先与任务协调的多移动机器人遥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单个操作者对多个移动机器人遥操作的困难,提出了基于行为优先和任务协调的多机器人遥操作方法. 通过引入机器人局部自主的概念,运用行为优先决策与任务协调模块使操作者和机器人共享运动控制. 建立了多机器人系统遥操作体系结构,设计了多通道人机交互接口界面. 室外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人和机器智能的合理分配. 运用该方法,单个操作者可完成对多个移动机器人的遥操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线Ad Hoc网络的多移动机器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无线自组织网络及其发展现状和多移动机器人系统。概述了IEEE 802.11DCF协议,并在此基础上阐述Ad Hoc技术用于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套实际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多移动机器人通信系统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个多移动机器人通信系统设计原则。中南移动二号多移动机器人采用直接通信的方式,基于移动自组网的结构组建通信网络,并提出一个基于簇的多机器人通信协议进行机器人间的通信,在WindowsXP系统平台上予以实现。该通信系统可应用于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移动机器人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在多移动机器人团队上对该通信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簇结构的重构时间约1 s,团队监测机器人脱离团队的时间约1s,寻找传输路径的时间小于1 s;此外,可对该通信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